我们今天学习一下在心理等同模式下的儿童行为分析。
作为父母,观察孩子在不同阶段的行为表现和内在体验,帮助他们与世界更好地互动,是一项充满挑战但又令人愉悦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孩子的心智化模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行为和情感,从而采取更有效的引导方式。本文将帮助父母识别孩子的三种心智化模式,理解他们在不同模式下的行为表现和内在体验,并认识到自身心智对孩子的影响。心智化模式是指孩子理解内在世界(如想法、感受)与外部现实之间关系的方式。孩子的心智化模式在发展过程中会经历三个阶段:心理等同模式、假装模式和心智化模式。在心理等同模式下,内在世界与外部现实被直接等同:孩子认为自己的想法、感受直接反映了外部现实。例如:“我觉得自己是个坏孩子,所以我一定是个坏孩子。”“我担心爸爸妈妈会离开,说明他们肯定会离开。”在这个模式下孩子缺乏反思能力: 孩子无法区分主观体验和客观事实,往往将自身的感受等同于客观现实。考虑到父母的影响:如果父母的态度过于绝对(如“你一定是因为不听话才会摔倒”),可能会强化孩子的心理等同模式。
在假装模式下,内在世界与外部现实脱钩: 孩子可能通过想象或与现实无关的活动来逃避外部世界。例如:孩子沉迷于幻想世界,认为自己是“超级英雄”或“公主”,而忽视现实中的限制。孩子可能表现出极端的自恋性,认为自己的想法不需要与外界核实。缺乏对感受的连接: 孩子可能通过否认或解离来避免面对痛苦的情感。孩子可能会感到孤立或与他人脱节,因为他们的内在世界与外部世界脱离。他们可能会通过过度的想象来填补内心的空虚,但这种行为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情感需求缺乏回应(如忽略孩子的情绪),孩子可能会通过“假装”模式来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