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水浒传》世界的朋友,总是会轻易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本书的公认“反派”角色高俅,是靠自己踢得几脚好球,获得了彼时还是端王的赵佶的赏识,从而开启了开挂一般的人生。

其实,我们仔细品读《水浒传》,会发现,高俅的逆袭开挂之路,并不是像读者们想象的那般容易。

如果纵观高俅在没有发迹之前的人生岁月,那么高俅也是曾经走过一段低谷期的。

年轻时候的高俅,因为好吃懒做,索性傍上一个王员外的傻儿子当ATM机,花了人家不少钱去吃喝玩乐。王员外可不傻,直接凭消费清单,把高俅告到衙门。

因为证据确凿,高俅被脊杖四十,而且不能在东京容身。只好前去淮西临淮州投奔一个名叫柳大郎的赌场老板,继续在那边蹭吃蹭喝,一呆就是三年。

高俅的发迹生涯,就是从他在柳大郎那边待了三年之后开启的。

三年之后,高俅的人生轨迹是这样的:

1、先是从柳大郎处,返回京城,来到董生药家,给人家当伙计。

从赌坊小弟,到药方伙计,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已经算得上是阶层突破了。

2、又从董生药家,转到了小苏学士府上,虽然只度过了一天试用期便被小苏学士找好了下家。

小苏学士是谁呢?

央视版《水浒传》中,把这个角色设定成了苏东坡。

不过,既然被称为“小”苏学士,我个人感觉,设定成苏东坡的弟弟苏辙,是不是更合适?

话说回来,从一个药房伙计,一跃被推荐到当时的政界和文化界顶级名流身边上班,这对于高俅来说,绝对算得上是人生之中,向上迈进了一大步。

3、从小苏学士身边,来到驸马小王都太尉府上。

如果说前面两步,对于高俅而言,是阶层跨越的话,那么这一步跨越,绝对称得上是高俅家的祖坟原地爆炸了。

之前高俅不管是当药房伙计也好,还是到小苏学士身边当跑腿的也好,只能说是社会角色在不断变化,但是身份地位大体没有多大改变——只是比普通众生好点。

当高俅能够进入小王都太尉府上,则意味着高俅已经跻身皇亲国戚的圈子里了,就好比一辆车直接驶入了一条快车道。

从此以后,高俅接触到的人脉和资源是完全不同了。

果不其然,接下来高俅就遇到了彻底改变他命运的转折点。

4、从小王都太尉府上,来到了端王府上,也就是后来的徽宗皇帝。

高俅进入端王法眼的操作,就是他在端王面前秀了一把球技。

其实,以高俅此时的身份和机会,就算没有这次秀球技的机会,也许将来他还会有别的机会,吸引端王的眼光。

反之,如果高俅没有进到这个阶层,他就是在大街上,把脚颠肿了,也不会有任何发迹的机会,最多只能算个表演杂耍的。

那么,或许不少人会产生疑问:

为什么高俅自打从柳大郎处走出来后,一路高开走高呢?是作者有意这样写吗?

或许《水浒传》的作者并没有在这段情节中掺杂太多含义,只是随手一写,不过,我还是希望站在今天我个人的视角,对这个细节进行一番解读。

高俅从柳大郎处回到东京后,大家并没有改变对他的看法,包括他之前的劣迹,大家都是一清二楚的。

可是,每次高俅无论是被董将士,还是小苏学士往外辞退的时候,董将士、小苏学士,都是在考虑把高俅送到一个相对更好的地方。

为什么会这样操作呢?

我觉得无外乎几点原因:

1、送高俅去更好的地方,这样才不会担心高俅再跑回来。

你让高俅去吃大鱼大肉,他自然不会再跑回来和你一起啃窝窝头,尤其是对于贪婪的人而言,更是如此。

董将士、小苏学士一眼就看穿高俅内心中隐藏不住的贪欲。他们如此操作,是他们对高俅贪婪本性的精准拿捏。

2、这样做,自己对上一家也好有个交代。虽然没有完成上一家的托付,但是最起码给高俅找了个更好的下家,不算负了对方的托付。情面上绝对说得清楚。

3、这里面还有不可说透的“心照不宣”,我知道你高俅品行不端,没办法怠慢你,干脆把你送到更好的地方,让那里的主家看着处理你。你能留下来,那是我的举荐得当,算不上你的造化。你被淘汰了,不能说我举荐不力,只能说你本事不济。

反正横竖,本人不用承担任何责任。

正如高俅的名字中带个“球”字一样,高俅的这番辗转腾挪,的确像是一个皮球被柳大郎、董将士、小苏学士踢来踢去。这些人虽然各怀鬼胎、各有算计,却在无形之中给高俅铺就了一条逐步高升之路。

你们说,当高俅成为后来的高太尉之时,他会感谢以上这些人吗?

(全文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