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新闻网4月3日讯(记者 刘姝琪 通讯员 易颖林)4月2日至3日,湖南省长株潭一体化发展事务中心来株开展《湖南省长株潭一体化发展“十五五”规划》编制专项调研。这场汇聚发展智慧的高规格调研,将助推长株潭都市圈建设将进入深度协同新阶段。
智库把脉都市圈建设
此次调研座谈由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潘昭宇领衔的专家组,与省发改委、省社科院等20余位专家组成“智囊团”,以问题为导向,将目光聚焦实处,围绕政府、市场、社会力量各方应该谁来做、怎么做,针对产业创新协同、民生服务共享、基建生态联动三大核心议题展开系统调研。
株洲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直部门、园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市民代表等围绕交通、产业、创新、公共服务等领域深入探讨,摆事实、讲真话,直面发展痛点,共谋破局之道。
三大主战场同步破题
在为期一天半的密集调研中,三个专题组分别聚焦关键领域,直面长株潭一体化虽历经多年推进但仍存在多重挑战的问题,共同谋划都市圈深度协同发展新路径。
产业创新组直击长株潭三市产业同质化竞争、创新资源分散、财政支撑薄弱等发展瓶颈,提出了建立省级产业基金池重点支持产业链协同创新、试点税收分成和GDP共享机制等产业协同、机制破冰,交通先行、强化纽带,数据赋能、激活要素,园区改革、激发活力的聚焦“市场化+制度突破”的创新建议,强化省级产业基金池对产业链协同创新的支持,重点布局低空经济、轨道交通等场景开放领域,推动“研发在长沙、制造在株潭”的分工实践。
民生服务组热议教育医疗共建。针对市民代表反映的教育医疗资源分布失衡、协同机制不畅、信息化建设滞后、基层服务能力薄弱等突出问题,提出了支持湖南工业大学设立医学部及附属医院,填补株洲高等医学教育空白等优化资源布局、推动均衡发展,深化医保改革、促进政策衔接,强化信息化支撑、提升服务效能,创新人才机制、激发基层活力的“强基层、优布局、促协同”意见建议,切实增强群众对教育、就医等公共服务事项的获得感。
基建生态组剑指交通、绿心“疑难杂症”,聚焦跨市通勤效率未达预期等交通基础设施协同不足、资源分配失衡、生态与产业协调难题,提出推动长沙西—湘潭北—株洲西高铁联络线建设,实现京广、沪昆等干线互联互通,在绿心区域布局低密度科研项目等构建立体交通网络、优化调整既有规划、创新区域协作机制、协调绿色发展与民生保障的意见建议,重点推动“可落地、可考核”的实事工程。
谋篇布局高质量发展
据悉,2024年株洲市紧扣长株潭一体化发展战略,在产业协同、科创赋能、设施联通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已落地醴娄高速一期、全国首个“无人机+北斗”低空综合服务中心等15个标志性工程。
2025年,株洲将围绕产业集群培育、科创平台建设、交通网络优化等六大领域持续发力,重点推进长株城际铁路、全域北斗应用示范城市创建等工程,力争新增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2个,全面建成醴娄高速扩容项目,深化教育医疗资源共享机制,协同开展长株潭大气联防联控,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突破,为长株潭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本次调研成果将作为长株潭一体化“十五五”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随着三市协同发展机制的深化,长株潭一体化发展将正式迈入“化学融合”新阶段,一个“半小时通勤圈”“万亿级产业圈”“一体化生活圈”将加速从蓝图走向现实。
一审:刘姝琪
二审:李苗
三审: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