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超大城市可持续城市更新路径探索”国际研讨会于3月28日在广州召开,会议期间同步举行了“可持续城市实验室”揭牌仪式。
本文字数:3649字
阅读时间:11分钟
3月28日,由联合国人居署与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联合举办的“超大城市可持续城市更新路径探索”国际研讨会在广州召开。来自联合国人居署、意大利、埃及、日本、泰国、香港、澳门及广州等地的专家学者们共聚一堂,围绕超大城市可持续城市更新展开深度对话。会议期间同步举行了“可持续城市实验室”揭牌仪式,该实验室的成立由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与联合国人居署携手推动,标志着这一全球性城市研究平台正式落户广州。
会议现场
主题论坛一
城市更新:价值的共建与激发
主持人:张振山
联合国人居署中国项目办公室主任
会议上半场以“城市更新:价值的共建与激发”为主题,由联合国人居署中国项目办公室主任张振山主持。
以社区为中心的城市更新:建设可达且包容的公共空间
Jose Chong
联合国人居署全球公共空间项目负责人
Jose阐述了公共空间与历史城区可持续发展的关联性。他指出,公共空间需兼顾包容性、文化遗产保护及社区参与,他通过分析全球公共空间分布数据,揭示城市开放空间不足的现状,并以武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为例,强调平衡保护和发展之间的需求,他指出新城市议程将文化遗产保护与公共空间活力提升深度结合,未来希望进一步与人居署加强合作关系,在规划过程中考虑可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探讨更多的历史街区的创新协作方式。
更具温度和生命力的广州实践
邓兴栋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院长
邓兴栋院长聚焦广州“老城市新活力”的实践路径,提出老城市的活力激发聚焦“生命力”与“温度”两个维度。生命力打造方面,广州通过生态网络构建与人文关怀激活城市动能,依托华南植物园等核心节点推进城园融合,恢复生物多样性,提升防洪降温效能。在温度塑造方面,广州聚焦城市更新与弱势群体关怀,推动老旧社区微更新,保留乡愁记忆,将生态修复、文化遗产保护与民生改善结合,形成“还绿于民”“还空间于民”的可持续路径,为全球超大城市提供“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范本。
价值之城:开罗赫迪夫市中心的挑战与机遇
Soheir Mohamed Zaki Hawas
埃及国家城市和谐组织(文化部)研究、学习和政策领域发起人,开罗大学教授
Soheir Mohamed Zaki Hawas以开罗赫迪夫市中心为例,强调多层级文化身份与建筑价值的传承。该区域以19-20世纪建筑为特色,融合欧洲风格与本土元素,形成独特点网状紧凑肌理。改造中,通过数字化肌理图分析新旧建筑关系,平衡历史保护与交通、公共空间现代化需求。项目保留历史记忆与身份认同,通过建筑修复与公共空间再生,打造兼具文化厚度与现代生活品质的城市核心区,为历史城区可持续更新提供实践范本。
以小区为中心的更新:社会与文化包容——香港中西区士丹顿街/城皇街活化项目
关以辉
香港市区重建局规划及设计总经理
关以辉以若干综合性项目为例,阐述了香港历史城区更新中“重建、保育、活化”的综合实践。项目保留1950年代建筑肌理、修复弧形阳台、木窗等特色元素,并克服抗台风技术难题,复原失传的“上海批荡”工艺,延续历史风貌。他提出项目推行“社区共创”模式:整合居民、设计师等多方意见,打造“社区客厅”及共享苗圃促进邻里互动;创新“跨代共居”概念,以低租金吸引青年与长者混居,激活社区活力。为高密度城市的历史街区更新提供“保育与民生平衡”的范本。
从更新到创新的实践案例
Pietro Peyron
柯凯建筑设计合伙人兼建筑设计总监
Pietro Peyron以“拥抱不完美”为核心理念,倡导新旧建筑的动态共生。在上海外滩十八号改造中,团队保留新古典主义立柱与拱廊,植入灵活商业空间,实现历史建筑的功能再生;东京宫下公园项目将废弃停车场改造为立体商业综合体,以模块化金属框架连接地铁与绿地,打造“可逆设计”范例。他提出,工业遗产更新需尊重“时间痕迹”——如锈蚀钢架、斑驳砖墙,将其转化为空间叙事的一部分。皮耶特罗强调,城市更新应避免“过度精致化”,通过包容瑕疵激发场所的真实生命力。
主题论坛二
城市更新:空间的演化与创新
主持人:任婧
联合国人居署助理项目管理干事
会议下半场以“城市更新:空间的演化与创新”为主题,由联合国人居署助理项目管理干事任婧主持。
迈向更绿色与更具韧性的城市发展
Klas Groth
联合国人居署项目管理干事、城市实验室高级规划师
Klas Groth聚焦城镇化进程中可持续发展挑战,指出2050年全球70%人口将居城市,需平衡宜居、经济与社会包容。提出以自然为基础的解决方案,如生态系统修复、低碳建筑及紧凑混合开发,倡导韧性城市框架。强调数据驱动决策与多方协作,结合广州地方实践案例,呼吁全球城市共享治理经验,应对气候变化与资源压力。
老城市,新活力-“五个聚焦”加速城市人居环境提升
董松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市环境建设管理处处长
董松提出要以“五个聚焦”推进老城焕新,一是围绕全运会场馆打造开放共享街区,如天河体育中心改全民公园,二是滨水空间活化,三是门户景观优化,如白云机场、南站等标识性提升,四是老旧小区“绣花式”微更新,全要素整治建筑立面,五是生态治理,如海珠湿地生物多样性修复等。他强调“办赛营城”理念,赛后空间功能转化,融合岭南特色与现代活力,塑造宜居宜游城市品牌。
历史城区城市更新的问题与关注:以曼谷为例
Napong Tao Rugkhapan
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建筑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副教授
Napong Tao Rugkhapan以曼谷历史城区活化为例,反思旅游导向更新的矛盾:老城区改造侧重建筑遗产商业化,忽视原住民生计;唐人街地铁开通推高租金挤压传统商铺;TALATNOI社区通过自组织重振本土文化,却因过度美化被批“活遗产仅服务游客”。他指出需平衡文化遗产保护与社区经济包容,避免绅士化,建议以渐进式更新保留手工艺业态,通过政策支持传统企业与居民参与,维系市井生活与文化真实性,而非仅追求视觉美化与旅游收益。
可持续发展中的城市与公共领域活力再生
刘超
日建集团海外事业推进部门兼城市和社会基础设施总部代表、中国区规划总监
刘超分享了日本高密度城市再生经验,京桥地块整合40余业主,采用“浮筑结构”保留历史肌理,地下联通地铁、地面建开放绿廊,兼顾开发强度与风貌协调;东京中城融合军事遗址与公园,扩展4公顷公共空间,实现商业与生态共生;宫下公园立体改造废弃停车场为潮流商业与空中花园,政企合作激活年轻社群。他强调韧性设计、低强度开发及公共领域“边界融合”,通过精细化更新提升空间复合价值,为高密度城市提供“紧凑活力+自然共生”的可持续路径。
历史城区的可持续更新与活化-以澳门世遗历史城区为例
吕泽强
澳门城市规划学会监事
吕泽强以澳门世遗城区点状活化为例,展现“以小见大”策略:大三巴哪吒展馆结合考古遗址与非遗,优化游客休憩空间;恋爱巷电影资料馆以色彩设计活化旧楼,传承本土影视文化;郑观应纪念馆打通社区步道,串联历史建筑与公共绿地。在私人产权密集的狭窄街巷中,通过微型项目平衡旅游密度与居民生活,延伸世遗影响力至周边街坊,如鲁班庙改造展示木工艺、孙中山故居活化社区记忆,实现“文化遗产-公共空间-市井生活”有机联动。
城市可持续降温与韧性规划的广州实践
吴婕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低碳生态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
吴婕聚焦气候韧性规划,针对广州“热岛+内涝”挑战,提出融合传统智慧与现代技术的解决方案:永庆坊试点喷雾降温、遮阳绿植与冷巷通风,实现局部降温2-3℃;知识城新城嵌入“降温设计导则”,强制地块采用被动节能;海绵城市系统结合AI监测暴雨风险,分级管控积水点。她强调将气候适应性纳入土地政策,如传感器网络构建城市热力与积水风险地图,推动传统岭南建筑智慧与现代数字技术协同,为超大城市应对极端气候提供系统性创新路径。
总结与展望
邓兴栋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院长
邓兴栋院长指出,此次研讨会汇聚了粤港澳大湾区、欧洲、日本东京、埃及开罗、泰国曼谷等地的城市更新实践案例,注入了国际经验与创新视角。他强调,广州作为拥有2200年建城史、承载2400万人口的超大型城市,将充分发挥“老城市新活力”的历史文化资源与现代化实践场景,以“可持续城市实验室”为纽带,深化与国际专家及联合国人居署的协同创新。
杨榕
联合国人居署区域项目司区域间事务高级顾问、中国事务协调人
杨榕对本次国际研讨会成果表示高度肯定,他指出此次研讨会通过多国案例碰撞,为城市可持续更新提供了跨文化智慧。未来,联合国人居署将继续搭建合作平台,聚焦城市规划、城市更新、智慧城市及气候韧性等领域,通过试点项目、技术咨询与政策指导,向全球城市推广广州经验与国际实践范例,携手推进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城市实验室揭牌
会议期间同步举行了“可持续城市实验室”揭牌仪式,联合国人居署区域项目司区域间事务高级顾问、中国事务协调人杨榕,人居署中国项目办公室主任张振山,人居署项目管理干事、城市实验室高级规划师Klas Groth,人居署全球公共空间项目负责人Jose,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杰,市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勇、副主任雷玮琚,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邓建富、副局长邓堪强,荔湾区代理区长李锋,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院长邓兴栋等嘉宾为实验室揭牌,共同开启国际合作新篇章。
“可持续城市实验室”揭牌仪式
活动合影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自2013年起与联合国人居署开启合作序幕,本次可持续城市实验室的揭牌成立及国际研讨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广州与联合国人居署的战略合作迈入新阶段,在构建低碳、韧性、包容的城市发展新范式上实现进一步突破,更以系统性实践向全球递交一份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方案”,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在全球发展浪潮中的引领担当。
本文来源:广州市规划院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行业动态 | 展青年规划师风采,2025年度第三届重庆市青年规划师演讲活动顺利举行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行业动态 | 五维布局,天津规划总院2025年度工作将这样展开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行业动态 | 2024年度中规院学术交流会成功召开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