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什么场合能同时见到王传福、尹同跃、淦家阅、雷军、李斌、李想、何小鹏等一众汽车行业的大佬?除了北京/上海两大国内顶级车展,还有每年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以下简称电动车百人会论坛)。
自2015年开始,电动车百人会论坛已举办11年,是最有影响力的汽车行业论坛之一。从出席2025电动车百人会论坛的政府与企业领导来看,今年的嘉宾阵容依然十分强大:政府层面有来自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国资委、住建部、商务部等行业主管部门的领导,企业层面则汇聚了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理想汽车董事长李想等整车企业领导,以及博世、华为、宁德时代、地平线等众多供应链企业的一把手或技术“一号位”,还有中科院院士等行业专家。
在这场汇聚了政府、企业、研究界“最强大脑”的行业论坛上,嘉宾都讲了什么,释放了哪些重要信号?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央企新一轮战略重组,定了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全球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被打破,如何跟上行业的变革步伐、抓住这一轮关键的技术窗口期,是中外传统车企巨头面临的共同挑战。国际上,日产与本田两大日系巨头的兼并重组已经谈了一轮;在国内,传闻了10年左右的央企兼并重组也到了拨开云雾的时刻。
3月29日,国资委相关负责人在高层论坛上表示,当前汽车产业正在加速变化和重塑,国资委将对整车央企进行战略性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战略性重组的目标是集中央企的研发制造和市场等优势资源,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引领智能网联变革的世界一流汽车集团。同时,鼓励支持汽车央企与其他企业深化各种形式的合作。
就在一年前的在2024电动车百人会论坛上,国资委负责人的表态还是通过加大投资,推动央企加快发展新能源,尽快掌握“核心科技”:“总体上看,中央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步伐还不够快,成效还不够明显,在产品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前瞻性、引领性、技术创新等方面急需加力加速,奋力追赶。要正视中央企业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存在的差距与不足,加大资源投入、加快转型步伐,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倍增行动计划,综合运用股权投资、基金投资等方式,鼓励支持中央企业开展高质量投资并购、专业化整合,加快掌握产业核心资源和关键技术。”
一年后,从支持央企投资并购(别人),到战略性重组,国资委领导用词变化背后,是主管部门对于汽车央企指挥思路的变化。
无序竞争虚假宣传,严查
在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逼近50%大关的大好形势下,蓬勃的产业发展也伴随着混乱无序与舆论撕裂:一边是技术“遥遥领先”,高阶智驾满天飞,全栈自研成主机厂标配;一边是消费者吐槽智能驾驶像智障驾驶,新能源车“车毁人亡”的惨烈事故接连不断。一边是多家主机厂开出500万高调悬赏黑水军,法务部取代公关部,似乎都是受害者没有加害者;一边是网络上关于新能源车、某些新势力品牌的激烈争论,双方都认为对方“智商不行”。
在29日的高层论坛上,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在发言中直指行业乱象:“当前我国汽车行业无序竞争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的企业不惜牺牲利润抢占市场,虚假宣传恶意抹黑等现象也时有发生。不仅短期内造成行业利润下降,长期下去,还将影响技术创新、产品的质量安全,削弱产业的竞争力。”
该负责人表示,将着力整治市场乱象,规范竞争秩序,维护公平竞争。加强汽车市场的价格监测、行业自律、舆论引导,严格市场监管;严格查处技术标准不达标、质量安全不过关的产品,守劳质量安全底线;规范招商引资,按照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要求,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
此外,国资委负责人与工信部领导在发言中也都提及内卷式竞争问题突出,提倡“不搞‘内卷式’竞争,不卷价格拼品质,不卷参数拼体验,不卷噱头拼服务,共同构建更加健康更可持续的汽车产业生态”。
传统车企:自研与合作都要干,还要加速出海
刚发布企业成立以来最强财报的比亚迪,2025年以技术开年,从天神之眼全系智驾、车载无人机再到充电与加油时间相当的“兆瓦闪充”技术,展现自主龙头引领行业升级的王者气场。
王传福在发言中除了介绍比亚迪近期发布的新技术与出海布局,还对行业趋势进行了预判,他表示,上半场的电动化是改善性的,下半场的智能化是颠覆性的。智能化的下半场变革更快,可能也就2~3年;以前我们用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来衡量行业的发展速度,从今年起还要用高阶智驾来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王传福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在技术、产品以及产业链方面,已经取得显著的领先地位,大约领先全球3~5年的时间。要把握这个宝贵的窗口期,坚持开放创新,以更高层次的绿色技术和产品推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在优势互补、开放合作中出海。
尹同跃在发言中表示:“汽车行业的变革是场马拉松,不是短跑。我们需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技术创新,与全球合作伙伴协同发展,共同推动中国汽车产业迈向更高水平。”
技术布局上,奇瑞在坚持自研的同时,与科大讯飞、地平线、华为等企业深度合作,构建“全栈自研+开放协同”的技术生态。
海外出口方面,奇瑞是最早一批拓展海外市场的自主车企之一,近年奇瑞出口成绩斐然。尹同跃表示,奇瑞的国际化不仅是简单的产品出口,更是技术标准、品牌价值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入。面对海外市场日益严苛的ESG要求,奇瑞将低碳化纳入核心战略。
淦家阅则介绍了吉利汽车集团AI领域的深度布局:吉利联合生态科技伙伴成立了星睿智算中心2.0,综合算力达到23.5EFLOPS,全球第二仅次于特斯拉。通过大算力、大模型和大数据这“三驾马车”的系统构建,吉利形成了行业领先的AI体系化能力,并开始赋能整车能源、底盘智驾等领域,全面提升用户体验。
此外,淦家阅还强调了安全对于智能化的重要性:“没有安全托底的汽车智能化只能是空中楼阁,智驾平权首先要做到安全平权。”
岚图汽车CEO卢放则表示,中国车企正从“整车出海”到带动“技术出海”,形成技术合作与竞争优势;从“贸易出海”到“生态出海”,加快在海外布局建厂,共建海外生态。
新势力:没有车企稳坐钓鱼台
首次参加电动车百人会论坛的雷军,多次被车企领导在发言中“点名”。回顾小米造车一周年,雷军感慨现在造车正是时候:“这是一个新能源汽车的时代,也是国产品牌全面崛起的时代。所有人都说小米造车晚了,今天看来可能是刚刚好。正是整个行业的共同努力,等小米造车的时候,技术、用户消费习惯、产业供应链都已非常成熟,所以小米汽车来的正是时候。”
此外,雷军强调了技术投入的重要性:“小米大概投了1050亿,预计今年的投入也将超过300亿,只有海量的投入才能把技术做好,把产品做好”,并呼吁生态共享:“我们特别愿意开放我们的生态和大家一起合作。”
作为新势力曾经的“带头一哥”,蔚来近年面临资金投入高、销量提升慢的质疑。在2025电动车百人会论坛上,李斌在发言中回应称,蔚来的资金主要用于研发投入、管理经营以及换电网络和充电桩建设。在研发方面,蔚来自创立至今已累计投入约600亿元。
接受媒体采访时,李斌坦陈,蔚来在管理经营方面交了不少“学费”,也浪费了一些资金,目前公司正在不断优化管理流程,提高运营效率。但蔚来对两件事的投入很坚决,一个是研发,一个是充换电网络。此外,李斌表示,蔚来的芯片和操作系统都对全行业开放。
手握千亿现金储备的理想汽车,目前是新造车中日子最滋润的。李想在发言重点介绍了理想的开源操作系统星环OS,和AutoSar(汽车开放系统架构)相较,该系统具有适配灵活、适配范围广、性能更强、成本更低、安全性更高等优势,开源后有望全面替代AutoSar的相应功能。
伴随第二品牌的发布,小鹏汽车销量开始爆发,盈利率也显著提升,但何小鹏在本届论坛上主要讲的是飞行汽车。他介绍,小鹏汽车在低空领域已经累计投入超百亿,研发人员超1400人,并成功实现了三高动力、复合材料、飞控导航及空中智驾等飞行汽车四大核心技术的全栈自研,自主可控。目前,小鹏汇天飞行汽车智造基地正在加紧建设,预计在今年第四季度竣工投产。
行业淘汰加剧,谁能笑到最后?3月中旬,何小鹏在春季发布会上的一句调侃给出答案:“李斌在复读,我也在复读,目前没有车企敢说稳坐钓鱼台。”
供应链企业:中阶智驾将成标配 主机厂自研不划算
一般来说,行业论坛上处于行业C位的整车企业领导的观点更受关注,但2025电动车百人会论坛上,有两位供应链企业的领导发言比整车企业的领导发言还要出圈。
博世驾控中国区总裁吴永桥的发言一开头就讲了与国内智驾技术“遥遥领先”不符的“大实话”,他表示体验特斯拉FSD后给自己带来很大震撼,国内智驾头部目前彼此差距不大,特斯拉FSD“断代式领先”国内智驾,至少领先1~2年。
同时,吴永桥在发言中提出中阶智驾的概念,即80~150 TOPS算力,支持高速领航和城市记忆领航的辅助驾驶系统。他预测三年内8-15万元的车型将标配中阶智驾,这一趋势将重塑主机厂与智驾供应商的分工模式。中阶智驾的标准化特性使其更适合由供应链交付。他建议主机厂放弃自研中阶智驾,聚焦对算力、算法和数据要求更高的高阶智驾(L3及以上),以及AI座舱,以形成差异化能力。
无独有偶,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也在2025电动车百人会论坛上对目前主机厂盛行的“全栈自研”发表了不同看法。余凯表示,智能驾驶如同智能汽车的“基带”,其核心是提供安全、舒适、便捷的标准化功能,很难通过差异化形成品牌价值。他建议,车企可自研差异化功能(如智能座舱),同时外采智能驾驶底层技术,形成互补优势。
余凯认为,智能驾驶行业处于“十倍速变化期”,技术迭代速度远超传统汽车研发周期。车企需以“快”制胜,选择最高效的路径。智驾的自研门槛极高,需每年数十亿资金投入、千人级高端人才团队,以及海量数据闭环能力,仅少数头部车企(如华为、特斯拉)具备全栈自研实力。“智能驾驶的终局,将是20%自研+80%外采。”
余凯还预测了智能驾驶的技术落地时间表:3年实现脱手驾驶(hands-off),5年闭眼驾驶(eyes-off),10年随心驾驶(minds-off)。当自动驾驶技术达到L3、L4级别后,必将催生出车载内容消费这一全新领域。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在开场致辞中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进入市场驱动的稳定发展期。汽车企业和汽车产业都正在被AI重新定义,AI驱动将成为未来汽车企业的底层竞争力。
但也有媒体评论,国内的汽车行业论坛,近年都难免流于形式。纵观本届论坛,车企高管们的发言,依然带有不少自嗨成份,“全栈自研”、“智驾平权”等标榜技术先进的专业术语满天飞,对于行业的热点事件、用户真正的痛点却缺乏足够深入的分析探讨。希望行业论坛能创新组织形式,直击行业热点与痛点问题,有更多的头脑风暴与观点激辩,甚至是公开辩论、现场投票等。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