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小米汽车因为一次意外而被彻底推上风口浪尖。今天早上买菜的时候,还听到旁边大爷在聊这个事情,可见其热度。当然,在最终结果没有出来之前,我们还是不发表什么言论,毕竟谁也不想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们今天主要说的还是此次事件对高阶智驾的影响。要知道2025年可是被称为高阶智驾元年,那么,小米此次意外的发生,对整个行业的影响有多大,又有什么值得警醒的地方呢?
高阶智驾发展到什么阶段?
提及高阶智驾,相信很多小伙伴都不陌生,从2024年上半年开始,整个汽车行业实际上都在说汽车智能化,而所谓的汽车智能化,主要还是在高阶智驾部分,毕竟智能座舱的表现哪有所谓的智驾有噱头。这里要提醒大家一点,所谓的高阶智驾,实际上只是辅助系统,而不是所谓的自动驾驶,别搞错了,不然后果很严重。
在前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各大品牌实际上都在深耕这一细分领域,比如很多大厂都轮番登场,各种推荐自家的高阶智驾辅助系统。不过,车企的口径还是比较一致的,那依旧是在强调这是辅助系统,很少有品牌敢说你可以开我家车睡觉、看手机等等。
高阶智驾目前有哪些问题?
在繁荣的背后,技术难题依旧让高阶智驾可能出现问题。具体来说,智能驾驶要突破的核心难题在于复杂环境下的可靠性。在暴雨、大雾等极端天气中,摄像头、激光雷达等传感器性能会降低,甚至出现误判,如将静止障碍物识别错误。
此外,当面对道路改道、异物闯入等复杂场景时,决策算法的反应速度理论上是比人类驾驶员要快。但现在的高阶智驾在遇到意外时,往往会提示人来接手操作,而不是车辆自动躲避,这就意味着人在整个过程中不能不注意车辆的状态。不然面对意外时,即便是老司机也反应不过来。
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算一下,2秒钟时间,一辆速度100km/h的车辆,它能窜出去多少米,而激光雷达等扫描到前方障碍物的距离有多少米,这还不算人反应的时间。当然,如果说长时间保持紧绷状态,注意车辆和路况,那还要高阶智驾 干吗呢 ?所以,这算是一个矛盾点,至于什么时候能解决这个问题,大概到L4阶段就可以了吧。
高阶智驾目前能不能用?
用是肯定能用的,但我个人觉得这仅仅是辅助。别看有的车企说自家用的端到端大模型,记得看下面的小字,也就是所谓的“免责条款”。看过之后,你就明白所谓的高阶智驾到底能不能用了。个人建议大家用高阶智驾的时候,一定不要走神,随时做好接管,尤其是高速上。要知道在市区里面,因为速度的关系,哪怕真的发生意外,也往往是小剐蹭,可以参考一些车自动泊车时撞到旁边车辆。但高速上不同,真的很容易出大事儿。
高阶智驾值不值得信任?
我觉得信任是相互的,如果说车企敢承担所有责任,而不是车辆在遇到紧急情况下就退出智驾,这样的品牌还是可以给一点信任的。但目前来说,大多数品牌的智驾只能说让我们在一些时候可以偷偷懒。至于一些敢在 驾驶时 睡觉的司机,我也是服气。同时,我也比较好奇,智驾连驾驶员睡着了都检测不出来吗?从这一点大家觉得高阶智驾是否值得信任?
值得单独说的是,现在很多品牌宣传高阶智驾都是多少公里几次接管之类的,大家记住一点,除非能达到0次接管,不然1公里时需要突然接管和行使50公里突然接管是一样的,而且出问题的概率越小,一旦出事儿就不是小事儿。
高阶智驾路在何方?
小米SU7(参数丨图片)事件发生后,相信不论是车企的宣传,还是各位车主应该都会更谨慎吧。说实话,之前一段时间看到太多车主秀自己爱车的高阶智驾了,我不仅替车主担心,更替路上的其他车辆担心。
此外,接下来高阶智驾的方向应该围绕两方面了,一方面还是车企继续开发、继续努力,带来更好用的产品;另一方面则是强调安全性,比如车辆碰撞后不起火、驾驶员注意力不集中可能退出智驾等等。
总之,高阶智驾目前不是不能用,但它就是一个辅助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