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大年初一,李月华站在厨房的灶台前,一双手在沸腾的热水中翻腾着饺子。
屋外的窗户上结了一层薄霜,映着初升的朝阳。她听到客厅传来一阵异响,以为是丈夫和儿子回来了,转身走出厨房时,一个陌生男子正在翻动她的抽屉。
男子看见她,抓起钱包就往门口跑,刀子在他的手中闪着冷光。
十年后,一个包裹送到李月华家门口,拆开后全家人都愣住了。
01
北方的大年初一,天还亮得早。李月华早上六点多就起床了,虽然感冒有些低烧,但过年的喜庆冲淡了身体的不适。
她本想和丈夫张建国以及儿子张明一起去亲戚家拜年,可惜前一天晚上着凉,早上量了体温发现自己有点低烧,于是决定在家休息。
“你们先去石叔家,我在家准备午饭,等你们回来我们再一起去其他亲戚家。”李月华站在门口,看着丈夫和儿子穿戴整齐准备出门。
初一的寒气顺着门缝钻进来,她裹紧了身上的毛衣,看着丈夫和儿子在门口穿鞋。
张建国今年刚满五十二岁,是当地一家机械厂的工程师,为人稳重踏实。儿子张明已经二十二岁了,在省城的大学读大三,这次寒假回来过年。
张建国抬头看了看妻子,眉头微皱,“要不我也留下来陪你?发烧了怎么能一个人在家?”
“不用,又不是什么大病,吃点药就好了。”李月华笑着摆摆手,额头上渗出一层细密的汗珠,“再说初一这天,亲戚们要是看不到你,多不吉利啊。”
张明已经换好了鞋,站在门口跺了跺脚,试了试新买的羊皮靴子。他拉着父亲的胳膊催促道:“爸,妈说得对,我们快去快回,买点药回来给妈吃。石叔家就在小区对面,很快就回来了。”
“那你好好休息,我们中午前就回来。”张建国还是有些不放心,临出门又叮嘱了一句,“药在床头柜第二个抽屉里,热水壶我给你灌满了,渴了就喝点水。”
“知道了知道了,你们快去吧,别让石叔他们等急了。”李月华轻轻推了推丈夫的背,催促他们出门。
张建国和张明离开后,李月华关上门,突然感到家里格外安静。电视里春晚的重播声音被她调得很小,几乎听不见。她回到卧室躺了一会儿,吃了感冒药,觉得身体好多了,便起身去厨房准备午餐。大年初一,总要包顿饺子的。
她从冰箱里取出昨晚包好的饺子,打算煮给家人吃。厨房的窗户上结了一层薄霜,她用手指在上面划了个笑脸,看着窗外安静的小区。今天是大年初一,很多人都出门走亲访友去了,小区显得格外冷清。
水在锅里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她将饺子一个个放进锅里,看着它们在水中沉浮。厨房里弥漫着热腾腾的水汽,李月华感觉自己的头脑也清醒了许多。
02
正当她准备拿筷子翻动饺子时,忽然听到客厅有动静。不是电视机的声音,而是类似抽屉被拉开的声音。
她下意识地以为是丈夫和儿子提前回来了。也许是他们发现忘了带什么东西,又返回来取。
“这么快就回来了?”李月华一边关小火,一边擦了擦手,走出厨房。
客厅里,一个陌生男子正站在她家的抽屉前,手里拿着她的钱包。听到脚步声,男子猛地转过身来,惊慌失措地看着李月华。
两人四目相对,都愣住了。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李月华甚至能听到自己急促的心跳声。
那是一个年轻人,看起来二十岁出头的样子,身材瘦削,脸色苍白,下巴上有些青色的胡茬,看起来很久没有好好休息了。他穿着一件褪了色的深蓝色外套,袖口已经磨破了,裤子也是洗得发白的旧牛仔裤。他的手里紧紧攥着李月华的钱包,手指因为用力而泛白,眼神中带着惊恐和绝望。
李月华的第一反应是害怕,她本能地后退了两步,差点绊倒在茶几上。家里进贼了!这个念头在她脑海中炸开,让她一时不知所措。
男子见状,慌忙抓起钱包就往门口跑去。李月华反应过来,本能地不想让他跑掉,立刻冲向门口挡住他的去路。
“你站住!”她的声音因为紧张而有些发抖,但还是坚定地喊道。
男子被拦住去路,更加慌乱了。他眼神四处游移,像是在寻找出路。突然,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把小刀,颤抖着指向李月华。
“让开!别逼我!”男子的声音嘶哑而紧张,刀子在他手中微微发抖。
李月华看着那把小刀,心跳加速,一股寒意从脊背窜上来。但不知为何,她没有退缩。或许是多年教师职业的本能,她习惯了面对问题学生时保持冷静;又或许是她注意到了男子的手在发抖,眼神闪烁不定,一副惊恐的样子,完全不像是老手。
“你冷静点,”李月华尽量保持声音平稳,“拿了钱就走,不要做傻事。”
她的反应似乎出乎男子的意料。他愣了一下,手中的刀微微放低,随即又抬起来。
“我...我不想伤害你,我只是需要钱...”男子语无伦次地辩解起来,“我不是坏人...我真的不是坏人...我妈病了,需要手术费...我已经没办法了...”
李月华是教了二十多年书的老师,带过太多学生,对人的观察很敏锐。她看着眼前这个慌乱的年轻人,心中的恐惧逐渐被另一种情绪取代——怜悯。这个年轻人的眼神中的确有绝望,但没有凶狠;有恐惧,但没有邪恶。
“你需要多少钱?”她问道,声音比自己想象的要平静得多。
03
男子完全没料到会是这样的反应,拿刀的手不由自主地放低了,“什么?”
“你妈妈的手术需要多少钱?”李月华重复了一遍,声音更加平静。厨房里传来水沸腾的声音,但此刻她无暇顾及。
男子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困惑,随即又充满了警惕,“你...你别骗我,你是不是要报警?”
李月华摇摇头,“今天是大年初一,我不想把事情闹大。你说你妈妈病了需要钱,我想知道具体情况。如果你是因为走投无路才这样做的,也许有别的解决办法。”
男子犹豫了一阵,似乎在考虑要不要相信她,眼神中的戒备稍稍缓和,“你真的不会报警?”
“我不会。但你得告诉我实话。”李月华的目光坚定。
男子深吸一口气,“还差三千块...医院说凑不齐就不给做手术...”
“把刀放下,我们坐下来说。”李月华指了指沙发,“我看看你钱包里有多少,也许我能帮你。”
男子犹豫了一下,慢慢放下了刀,但依然紧握在手中,“你...你愿意给我钱?”
“先把刀放下。”李月华的声音温和但坚定。
男子迟疑地把刀放在了茶几上,但依然站着,随时准备拿起来。李月华慢慢走到沙发前坐下,示意他也坐。
男子警惕地看了一眼门口,确认自己离门不远,才小心翼翼地在沙发的另一端坐下,眼睛不停地往门口瞟,随时准备逃跑。
“你叫什么名字?”李月华问。
男子显然没想到她会问这个问题,愣了一下,“王...王强。”
“王强,”李月华点点头,“我是李月华,今年五十岁,是中学教师。现在,请你告诉我你妈妈的情况。你为什么要偷东西?难道没有其他办法了吗?”
王强低着头,声音低沉,“我妈...得了胆管癌,需要手术。医院说要一万块,我们家已经凑了七千,还差三千。如果再不手术,可能就...”他没有说下去,但意思很明显。
“你们家在哪里?”李月华继续问道。
“就在城东的农村,距离这里大概十几公里。”王强回答,声音稍稍放松了一些。
“你父亲呢?”
王强的眼睛黯淡下来,“我爸早就不在了,家里就我和妈妈两个人。”
李月华思考片刻,“为什么不向亲戚朋友借呢?”
“已经借遍了,能借的都借了。”王强低下头,声音哽咽,“我在工厂打工,一个月才两千多,根本不够。本来不想走这条路的,但是...今天是过年,所有人都在过节,根本没地方借钱...妈妈再拖不起了...”
李月华静静地看着他,没有说话。在这短短的几分钟里,她似乎看到了这个年轻人背后的故事——一个贫困的家庭,一个生病的母亲,一个走投无路的儿子。当然,这一切也可能是他编造的谎言,但她的直觉告诉她,他说的是实话。
厨房里传来水沸腾的声音,她起身走向厨房,“等我一下。”
王强惊慌地站起来,“你要干什么?”
李月华回头看了他一眼,“关火,饺子煮糊了可不好。你先坐着,我很快回来。”
04
李月华走进厨房,关掉了炉火。饺子已经浮起来了,看来是煮好了。她盛了一碗饺子放在旁边,又烧了壶水,找出一个保温盒。
回到客厅时,她看到王强还坐在沙发上,但明显很紧张,手指不停地敲打着膝盖。见她回来,他立刻绷直了身体。
李月华把身份证、银行卡从钱包里拿出来,看了看里面的现金,“钱包里有两千多,应该不够你需要的数目。”
王强垂头丧气地说:“哪怕有两千也行,我再想办法凑一千...”
李月华坐在他对面,直视着他的眼睛,“王强,我决定帮你。但是我有三个条件。”
王强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怀疑地看着她,“什么条件?”
“第一,你必须发誓,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偷东西。”李月华的语气很坚定,“第二,你必须留下真实的联系方式,将来有能力时归还这笔钱。第三,你必须好好照顾你母亲,努力工作改变生活。”
王强瞪大了眼睛,嘴唇颤抖着,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他没想到会有人愿意帮助一个小偷,更没想到对方会提出这样的条件。
“你同意吗?”李月华的眼神柔和但坚定。
王强突然“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眼泪夺眶而出,声音哽咽,“李老师,我发誓!我发誓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我一定会好好工作,将来有能力了一定还钱!我保证会照顾好我妈,改变我们的生活!”
李月华赶紧扶他起来,“别这样,大过年的,不吉利。我相信你会遵守承诺的。”
王强抹了抹眼泪,站起身来,整个人似乎都不一样了,脸上的紧张和戒备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感激和羞愧。
李月华走到卧室,从抽屉里取出一个红色的信封,里面装着三千元钱。这是她准备过年给张明的压岁钱,现在她决定用它来帮助这个陌生人。
回到客厅,她把信封递给王强,“给,拿去给你妈妈治病。加上钱包里的钱,应该够了。”
王强接过信封,双手颤抖,眼泪又涌了出来,“李老师,我...我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你救了我妈妈的命...”
“不用感谢,去医院吧,你妈妈还等着你。”李月华想了想,又走进厨房,将刚煮好的饺子装进保温盒里,“把这些饺子带给你妈妈,大年初一,总要吃点好的。”
王强接过保温盒,泪水再次涌出,声音哽咽,“李老师,等我有能力了,一定会报答你的!”
李月华微笑着摇摇头,“不用报答,只要你好好生活,不再走歧途,这就是对我最大的回报了。”
“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王强郑重地承诺。
送王强到门口,李月华突然想起来,“对了,你的联系方式?以后有什么困难可以找我帮忙。”
05
王强愣了一下,随即拿出一张破旧的纸条,上面写着他的名字和一个电话号码,递给李月华。
李月华接过纸条,看了一眼,却又把纸条还给了他,“算了,不需要了。好好生活,这是给你的新年礼物。”
王强不解地看着她。
李月华解释道:“如果你遵守承诺,将来自然会有机会相见;如果你违背诺言,那么这些钱就当是我的一份心意,希望能帮你度过难关。无论如何,我希望你记住今天的决定,并且用一生去实践它。”
王强眼中的感激之情无以言表,他深深鞠了一躬,“李老师,我永远不会忘记您的恩情。”
李月华笑了笑,“去吧,你妈妈还等着你呢。”
王强点点头,转身离开。走到楼梯口,他又回头看了一眼,李月华还站在门口,向他挥了挥手。王强擦了擦眼泪,快步走下楼梯,消失在楼道里。
李月华关上门,长舒一口气,靠在门上,思考着刚才的决定。她知道自己的行为在很多人看来或许很傻,甚至危险,但她相信自己的判断。那个年轻人眼中的绝望和真诚是装不出来的。而且,如果他真的有恶意,刚才有太多机会可以伤害她。
她回到厨房,重新烧水煮饺子,一边思考着该如何向丈夫和儿子解释五千元钱的去向。也许不用解释,就当是她的私人决定吧。
下午,张建国和张明回来了,带着一些亲戚家送的年货和药。
“怎么样,石叔家热闹吗?”李月华一边给他们盛饺子,一边问道,刻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轻松自然。
张建国把外套挂在衣帽架上,点点头,“可热闹了,他家孙子都会说话了,嘴特别甜,一口一个爷爷奶奶的。”
张明一边搓手一边走向餐桌,“妈,你的感冒好些了吗?我们给你买了药。”
“好多了,吃了早上的药就不烧了。”李月华把饺子端上桌,“快吃吧,凉了就不好吃了。”
张明吃了一个饺子,赞道:“妈,你煮的饺子还是这么好吃!”
李月华笑了笑,心里暗自松了一口气。看来他们没有注意到家里的异常。她决定不提起上午的事,没必要让家人担心,也许王强的事就这样过去了,成为她生命中的一个小插曲。
吃完饭,一家人休息了一会儿,又开始准备晚上去其他亲戚家拜年的事宜。
“妈,你的压岁钱准备好了吗?”张明突然问道,“我表弟家的孩子今年也要来,得多准备几个红包。”
李月华的心跳漏了一拍,但很快恢复平静,“准备好了,都在抽屉里。”
她回到卧室,从另一个抽屉里取出几个提前准备的红包,心里暗暗庆幸自己一向有准备多余红包的习惯。
晚上,一家人一起去了其他亲戚家拜年。新的一年开始了,生活继续前行。李月华渐渐将那个特殊的“访客”抛在脑后,专注于自己的教学工作和家庭生活。
只是偶尔,在某个安静的时刻,她会想起那个叫王强的年轻人,不知道他是否遵守了诺言,是否过上了更好的生活。
时间一天天过去,王强的影子在她的记忆中越来越淡,直到几乎消失不见。
06
时间飞逝,转眼十年过去了。
这十年间,世界发生了很多变化,李月华的生活也有了巨大的转变。
她和张建国都已退休,结束了几十年的工作生涯。张建国的机械厂在改制过程中效益越来越好,他作为老员工拿到了不少补偿和股份,退休金也很可观。李月华作为中学高级教师,退休待遇也不错。夫妻俩的晚年生活可以说是安逸舒适。
儿子张明大学毕业后,留在了省城工作,在一家外企做项目经理,工作忙碌但收入颇丰。五年前,他和同事小林结婚,三年前,他们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小家伙乖巧聪明,是爷爷奶奶的心头宝。
李月华和张建国的生活平静而幸福。他们偶尔去省城看望儿子和孙子,但大多数时间还是在小城市的家中度过。两人养了一只小狗,每天早晚到小区的花园里散步,日子过得充实而惬意。
这十年里,那个大年初一的特殊“访客”仿佛从未出现过。李月华偶尔会想起那个叫王强的年轻人,不知道他是否遵守了诺言,是否过上了更好的生活。但这种想法通常只是一闪而过,很快就被日常生活的琐事所取代。
又是一个大年初一,张明一家难得回来过年。三岁的小外孙活泼可爱,把家里闹得热热闹闹。因为小家伙还小,全家人决定今年不去亲戚家,就在家里好好过年。
李月华忙着在厨房准备午餐,张建国和张明在客厅看春晚重播,张明的妻子小林帮着照顾孩子。家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年味十足。
“爷爷,这个是什么?”小家伙指着电视上的舞龙问道。
张建国笑着解释:“那是舞龙,是我们中国传统的庆祝活动,代表着吉祥和好运。”
小家伙睁大了眼睛,一脸崇拜地看着电视,然后又缠着爷爷问这问那。张建国耐心地回答着孙子的每一个问题,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张明看着父亲和儿子互动的样子,感到无比温馨。他记得小时候,父亲也是这样耐心地回答他的问题,教他认识这个世界。现在,这种爱和耐心传递给了下一代,生命就这样延续着。
李月华在厨房里准备着一道道菜肴,不时透过厨房门看看客厅里的温馨场景,心中充满了满足和感激。她一直以来最大的心愿就是家人健康幸福,而现在,这个心愿已经实现了。
07
就在这个大年初一的中午时分,门铃突然响起。
“谁啊?”张明问道,“今天应该没人来拜年吧?”
“我去看看。”张建国放下手中的茶杯,站起身,走向门口。
门外是一个快递员,身穿红色的工作服,手里拿着一个包裹。
“请问是李月华女士家吗?”快递员礼貌地问道。
“是的,我是她丈夫。”张建国点点头。
“这是有人托我送来的新年礼物,请签收。”快递员递上一个精美包装的大包裹,上面用红色丝带扎着一个漂亮的蝴蝶结。
张建国有些疑惑,“今天是大年初一,还送快递啊?”
快递员笑着解释:“是的,这是加急件,对方特别嘱咐一定要在初一送到。”
“谁寄来的?”张建国接过包裹,在签收单上签了字。
“对方没留名字,只说是新年礼物,一定要亲手送到李女士家里。”快递员说完,转身离开。
张建国关上门,拿着包裹回到客厅。
“谁的包裹?”李月华从厨房探出头来问道。
“给你的,说是新年礼物。”张建国把包裹放在茶几上,“没写寄件人。”
“现在都流行匿名送礼了?”张明好奇地看着包裹,“妈,你不会背着我们做了什么好事,有人来报恩吧?”
他只是随口开个玩笑,却无意中说中了事实。李月华的心突然“咯噔”一下,那个被遗忘多年的记忆突然浮现出来——十年前的大年初一,她帮助了一个陌生的年轻人。
“可能是学校的学生吧。”李月华掩饰着内心的波动,走过来看那个包裹。
包裹很大,长约50厘米,宽约30厘米,高约20厘米,包装精美,用金色的包装纸包裹着,上面系着红色的丝带。包裹上只写着收件人“李月华女士”和“感恩遇见”四个字,没有寄件人的信息。
“感恩遇见?”张明念出包裹上的字,“妈,你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吗?”
“别胡说。”李月华轻轻拍了儿子一下,但心里却想起了那个年轻人最后离开时说的话:李老师,等我有能力了,一定会报答你的!
难道真的是他?十年过去了,那个年轻人现在怎么样了?
“快拆开看看吧。”小林抱着孩子,也好奇地凑了过来。
李月华坐在沙发上,小心地拆开包裹。首先是最外层的包装纸和丝带,然后是一层泡沫保护层,最后露出了一个精致的木质盒子。盒子表面光滑,木纹清晰可见,看得出是上好的木材制成的。
当她缓缓掀开盒盖的那一刻,屋内瞬间安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
所有人的目光都凝固在盒子上,呼吸仿佛都停止了。
“天哪...”李月华轻声惊呼,双手微微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