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杨林宋)4月1日,曾确诊患有中枢神经细胞瘤的陈玲(化名)已经顺利出院,终于回到孩子们身边。
“我还想工作,还想陪着我的孩子长大,这是我用命换来的,不希望她没有妈妈。”一年前,来自贵州遵义的陈玲在生完二胎后被确诊患有中枢神经细胞瘤,脑室里的肿瘤最大直径竟达到8.5厘米。
3月10日,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杜世伟(左一)为患者陈玲进行手术。受访者供图
在多地医院,陈玲得到的结论多半是:风险太大,不适合手术。直到今年2月,陈玲在当地医院检查时发现,肿瘤直径已经接近10厘米。最后,陈玲和家人来到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
“患者脑室的肿瘤体积巨大,已填满了整个脑室。而且去年患者刚经历完生产,身体条件较差,因此手术风险极高,所以大多医生建议先进行放疗,再考虑进一步治疗。”4月3日,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杜世伟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患者在放疗后肿瘤非但没有缩小,反而持续增大,并伴随脑积水、视力下降、认知能力减退等症状,因此,当务之急是立刻进行手术治疗。
为确保手术成功,医院神经外科联合麻醉科、重症监护、放射科、介入超声科、病理科、输血科、康复科等多学科团队进行讨论并做好预案。手术过程中,杜世伟在显微镜下,将患者脑表面安全区域打开一个直径约1.5厘米的造瘘口,然后使用显微器械一边分离肿瘤与脑组织的界限,一边将细小血管电凝止血。经过10个多小时的“抽丝剥茧”,成功将陈玲的脑瘤切除干净。
杜世伟感慨,手术结束后他收到了患者家属一封两千多字的感谢信,直言“这就是做医生最大的快乐”。中枢神经细胞瘤的损害是持续性的,长时间观察或拖延治疗可能导致不可逆的后果。建议患者一旦确诊,应在专业评估后尽早采取积极治疗,尤其是年轻患者,更应争取最佳治疗时机以保障生活质量和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