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技发展报告2023》是该系列报告的第十四本。延续往年内容,在报告中对我国 2023 年医学科技发展政策环境、医学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情况进行了系统阐述,邀请专业领域内的院士、教授级专家对2023年我国在肿瘤领域、心血管疾病领域、呼吸系统疾病领域、妇产科领域、血液病领域、口腔领域、中医药领域、免疫学领域、药学领域、疫苗技术、公共卫生等所取得的研究进展及主要成果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同时对由中国医学科学院组织专家与情报研究团队共同评选出的 43 项“中国2023年度重要医学进展”进行了解读。
中国医学科技发展报告. 2023
中国医学科学院编著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2025. 3
ISBN 978-7-03-079901-2
责任编辑:李 悦 孙 青
癌症是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目前,我国癌症防控网络体系已经基本建立,通过不断健全肿瘤登记制度、强化癌症早筛长效机制、加强规范化诊疗、实施重大科技攻关行动和加快创新成果转化等具体措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中国医学科技发展报告2023》关于“肿瘤领域研究进展”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赫捷、高禹舜、毕楠、王志杰和杜君撰写。目前公认的治疗实体瘤最常用的方法为:外科治疗、内科治疗和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本书从这三个方面,对2023年度我国实体肿瘤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而对中国癌症防控领域科技发展的趋势和前景加以展望。本文节选“肿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以飨读者。
part 01
胸部肿瘤
肿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在不可切除局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方面,PACIFIC 研究建立的同步放化疗+免疫巩固治疗模式已被广泛推荐和认可。但因各种因素制约,我国有50%~60%的患者是接受序贯放化疗方案,部分原因为肿瘤负荷巨大,导致患者无法耐受同步放化疗。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毕楠教授团队根据75 例因肿瘤负荷较大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在国际上创新性提出了不可切除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特殊的“大肿块”亚组人群定义,即原发肿瘤最大径大于5cm,淋巴结最短径大于2cm。首次发现2 周期诱导免疫联合化疗后根治性同步放化疗,能够为不可切除Ⅲ期“大肿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显著的生存疗效获益,并且有效降低正常肺组织受照剂量,减少正常组织损伤。全组患者中位PFS 达到30.6 个月(自诱导治疗开始计算),2 级和3 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26.7%和9.3%。相比于2 周期诱导治疗,≥4 周期的诱导治疗显著降低肿瘤控制率(p=0.046)。该研究为既往难治的局部晚期“大肿块”肺癌患者提出了更优效可行的根治性治疗新模式。
PACIFIC 研究提示行同步放化疗即可治愈19%的患者,此类患者不能从免疫巩固中获益,继续进行免疫治疗并不能带来生存获益,反而增加了患者的不良反应和经济负担;而现有影像学手段无法准确预测放化疗可治愈的患者。为了筛选同步放化疗后免疫巩固治疗的获益患者,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团队入组139 名不可手术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同步放化疗及免疫巩固治疗期间的不同关键时间节点抽血,包括基线、放疗前、放疗中、放疗后,以及免疫治疗后每3~6 个月,直至肿瘤进展最终共收集了761 个血液样本进行MRD 检测。结果显示在放疗至2/3 剂量时,外周血MRD 的浓度已有明显下降,提示肿瘤对放疗敏感;患者放疗早期MRD 清零者预后远远优于后期清零或者不清零者。此外,更为重要的是,若达到早期MRD 清零,无论患者是否接受免疫巩固治疗,其预后表现一致;若未达早期清零者,接受免疫巩固治疗的预后远优于不接受免疫巩固治疗。在复发的90 人中,仅2 人肿瘤复发时MRD 检测阴性,其他88 人都能在复发前提前检测到MRD 阳性,MRD 检测的灵敏度高达97.8%。就检测标本来看,患者基线血中的突变(blood-informed)可作为组织检测很好的补充,并证实相比组织突变信息,基线血的检测能显著提高整个检测的灵敏度,首次提出blood-informed 突变是局部晚期MRD 检测的必要补充。这些研究结果对于筛选免疫巩固治疗获益患者提供了重要而精确的个体化动态信息,有望指导临床实践。
对于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同步放化疗虽然为标准治疗方案,但老年患者多数难以耐受,仅能完成单纯放疗,疗效差于同步放化疗。为了提高老年食管癌患者的放疗疗效,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肖泽芬教授牵头一项Ⅲ期随机对照试验纳入国内10 家放疗中心330 例不可手术的Ⅱ-Ⅳa 期胸段食管鳞癌患者,该研究以替吉奥为基础的同步放化疗序贯替吉奥巩固化疗的方案,结果显示3 年生存率由单纯放疗的34%提高至46%,而且未显著增加放化疗毒副反应,提示该方案可作为不可手术或不愿手术的老年食管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不同于既往其他老年食管癌放化疗研究,该研究开创性地采用了同步联合巩固化疗的治疗方案,通过“同步”增加放疗敏感性,通过“巩固”进一步提高局部肿瘤控制率,研究成果为此类高龄患者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Ⅰ类证据。替吉奥为口服剂型,用药便捷,配合放疗显著提高了老年食管癌患者的疗效,并且该药物已国产化,价格低廉,降低了患者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part 02
头颈部肿瘤
肿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放疗靶区优化一直是鼻咽癌临床研究的核心内容。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院士团队开展了一项非劣效性、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旨在比较选择性豁免咽后淋巴结内侧组(medial retropharyngeal lymph node,MRLN)照射(只包括咽后外侧组照射)和包括咽后内侧和外侧组淋巴结的标准放疗,评估是否能够豁免MRLN 照射而不牺牲肿瘤的局部控制。2017 年11 月至2018 年12 月期间,来自3 家中心的568 名患者被随机分配至豁免MRLN 放疗组(285 名)和标准放疗组(283 例)。中位随访时间为42 个月,意向性分析显示豁免MRLN 放疗组的3 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不劣于标准放疗组(95.3% vs 95.5%,P=0.95),差异为-0.2%(非劣效性P<0.001)。进一步安全性评估(n=564)结果显示,MRLN 豁免组≥1 级的急性吞咽困难(25.5% vs 35.1%,P=0.01)和晚期吞咽困难的发生率(24.0% vs 34.3%,P=0.008)都显著更低。患者报告的3 年长期结果也显示,豁免MRLN 的患者的长期生活质量更优,包括整体健康状况、角色功能、社会功能、吞咽功能等。该研究为鼻咽癌的靶区勾画提供了新的高级别研究证据。
复发性鼻咽癌的再程放疗是鼻咽癌治疗的难点。在前一个疗程的高剂量放疗后,局晚复发性鼻咽癌的标准分割再程放疗通常会导致严重的治疗毒性,限制了患者的总体获益。因此,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陈明远教授团队开展了一项多中心、Ⅲ期、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旨在比较超分割再程放疗相比于标准分割再程放疗的疗效和安全性。2015年7 月至2019 年12 月期间,144 例符合入组条件的局晚复发鼻咽癌病人被纳入,并随机分配到超分割或标准分割组(每组n=72),接受超分割放疗(65Gy/54F,每日2 次,时间间隔至少6h)或标准分割放疗(60Gy/27 次进行,每日1 次)。研究结果显示,超分割组≥3 级晚期放疗毒性的发生率显著降低(34% vs 57%,P=0.023),超分割组患者的3 年OS 显著高于标准分割组(74.6% vs 55.0%,P=0.014)。超分割组发生5 级晚期并发症的人数明显少于标准分割组(5 例 vs 16 例)。该项研究结果首次证实了在相同生物剂量的前提下,超分割组强度可调节的放疗模式相较于标准分割模式,可显著降低局晚复发性鼻咽癌患者的严重晚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能够转化为总生存率的提高。该研究同时也为其他局部区域复发性实体瘤,如头颈癌的再程放疗提供了参考。
为了确定鼻咽癌颈部转移淋巴结的分布模式,研究颈部阳性淋巴结转移距离(spread distance,SD)的预后价值,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易俊林教授团队进行了一项针对颈部淋巴结阳性鼻咽癌患者的大样本回顾性研究。该研究入组了2010~2021 年接受放疗的1164 例N1-3 期,≥1 个颈部淋巴结转移(除外咽后淋巴结)的NPC患者。以第一颈椎(C1)的椎体横突下缘中点为参照,研究者于定位MRI 上标记了每位患者颈部最远一个淋巴结的最低点,测量该点距离C1 参照点的距离作为SD。研究者共勾画了1907 枚最远端颈部淋巴结,并建立了最远端颈部淋巴结分布模式热图。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SD>7cm 是OS、无远处转移生存期和PFS 的独立预后因素。在将SD>7cm 的患者升级一个N 分期后,研究者提出的新N 分期。相较于AJCC-N 分期,研究者提出的新N 分期能够获得更好的OS、DMFS 和PFS 分层结果。此外,SD 还有助于识别需要接受诱导化疗的患者。在SD≤7cm 的低危组,仅接受同步放化疗患者的OS、DMFS、PFS 显著优于综合治疗者,提示在这部分相对低危人群中,诱导化疗可能非必要;而在SD>7cm 的高危组,综合治疗相较同步放化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OS。该研究首次探索了NPC 淋巴结空间分布在预后和治疗决策中的价值,建立了NPC 远端颈部淋巴结分布示意图,证实了颈部淋巴结SD 是所有生存终点的独立预后因素,纳入SD 可优化现有的AJCC-N 分期,并有助于识别能够从IC 中获益的患者人群。
针对鼻腔鼻窦黏膜恶性黑色素瘤这一罕见病,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易俊林教授团队进行了跨度长达30 余年的回顾性研究。在分析的102 例初诊淋巴结阴性患者中,37 例接受了颈部预防照射,65 例未接受颈部预防照射。研究结果显示颈部预防照射显著降低了区域复发率,从23.1%(15/65)降低到2.7%(1/37),其中同侧颈部Ⅰb 和Ⅱ区是复发最常见的部位。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颈部淋巴结预防照射是颈部区域控制的唯一独立预后因素(HR:9.120;95%CI:1.204~69.109)。该研究提示颈部淋巴结预防照射可以显著降低初诊淋巴结阴性患者的区域复发风险,颈部预防照射范围推荐至少包括同侧Ⅰb 和Ⅱ区。该研究首次详细评价了颈部淋巴结预防照射在鼻腔鼻窦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治疗中的价值,是目前所发表文献中单中心样本量最大的一项研究,为该罕见病提供了较高价值的临床治疗指导。
part 03
腹部肿瘤、乳腺癌、淋巴瘤
肿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张涛教授牵头开展的UNION 研究是一项Ⅲ期临床试验,针对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入组T3-4 或N 阳性的患者,肿瘤下缘距离肛门缘≤10cm,试验组患者接受5Gy×5 次短程放疗序贯2 周期卡瑞利珠单抗联合CapeOx 的新辅助治疗方案,后续进行TME 手术及6 周期卡瑞利珠单抗联合CapeOx 方案的辅助治疗,实验组还将接受卡瑞利珠单抗治疗达1 年。对照组患者接受长程同步放化疗序贯2 周期CapeOx 的新辅助治疗方案,后续进行TME 手术及6 个周期CapeOx 方案的辅助治疗,主要研究终点为pCR 率。研究共纳入231 例患者,试验组pCR 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9.8% vs 15.3%,P<0.001),满足研究终点;亚组分析显示,各个亚组均有一致性的获益。两组R0 切除率分别为96.2%和97%,术后并发症未见显著差异。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发起的TORCH 前瞻性多中心随机Ⅱ期临床研究,主要纳入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入组条件与UNION 研究类似,随机进入巩固组与诱导组:巩固组先行5Gy×5 次短程放疗后再进行6 周期CapeOx 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治疗;诱导组先行2 周期CapeOx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治疗,再行短程放疗,再行4 周期上述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患者新辅助治疗后2 周需行TME 手术或达cCR 者可选择等待观察策略。共有104 例患者完成治疗,整体CR 率达55.8%,包括29 例接受手术达pCR 的患者和29 例达cCR 接受等待观察策略的患者,巩固组和诱导组分别57.4% vs 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53 例术前磁共振提示淋巴结阳性且接受了手术的患者中,90.6%达淋巴结pN0。两项研究证实了短程放疗序贯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新辅助治疗模式的近期疗效优势及安全性,为更多患者提供器官功能保留可能性,成为MSS/pMMR 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提高疗效的新方向。
上海东方肝胆医院程树群教授等开展的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旨在明确术后微血管受侵(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高风险的肝细胞肝癌患者,接受低剂量术前新辅助放疗是否有获益。研究纳入单灶、直径≤5cm、乙型肝炎相关的肝癌,随机分为新辅助放疗组和直接手术组,其中新辅助放疗为肿瘤外扩5~10mm 形成临床靶区,再外扩5~10mm 形成计划靶区,处方剂量为18Gy/3Gy 每次,放疗后4 周内进行手术,主要研究终点为无病生存(DFS)。研究共纳入60 例患者,新辅助放疗组的肿瘤反应率(ORR)为25%。中位随访68 个月,新辅助放疗组与直接手术组的DFS 和OS 均无明显区别,其中1 年、3 年、5 年DFS 分别为:86.7%、60.0%、56.3% vs 90.0%、52.8%、45.7%(p=0.45),而1 年、3 年、5 年OS 分别为:96.7%、83.3%、72.7% vs 100.0%、79.6%、60.7%(p=0.4)。提示虽然有客观的反应率,长期生存在该剂量模式下无明显获益。
北大大学第一医院高献书教授牵头开展的单中心随机对照Ⅲ期研究(PKUFH 研究),旨在评估提高放疗剂量(72Gy vs 66Gy)对前列腺癌术后、有辅助放疗/早挽救放疗指征的患者在无生化复发生存(bPFS)方面的获益。该研究入组病理分期pT3-4,切缘阳性,或术后PSA 升高≥0.2ng/mL 的患者,1︰1 随机到72Gy/36f 或66Gy/33f 放疗组,所有患者的放疗均在图像引导下执行(高风险患者除了前列腺床位,还接受盆腔淋巴结预防性照射)。主要终点为bPFS。共144 例患者入组,中位随访89.5 个月,两组之间7 年bPFS 无显著差异(70.3% vs 61.2%;HR=0.73,95%CI:0.41~1.29)。然而,在高Gleason 评分(GS 8~10)的患者中,高剂量组的7 年bPFS 显著优于低剂量组(66.5% vs 30.2%;HR=0.37,95%CI:0.17~0.82)。并且,在存在切缘多灶阳性(mSM+)的患者中,72G 剂量组显著提高7 年bPFS(82.5% vs 57.5%;HR=0.36,95%CI:0.13~0.99)。72Gy 组和66Gy 组在7 年 DMFS 、CSS 和OS 方面均无明显差别。该研究表明,术后具有高危复发危险因素、需接受辅助/早挽救放疗的患者中,提高放疗剂量到72Gy 无明显获益,但对于高GS 评分(8~10 分)或切缘多灶阳性的亚组患者,72Gy 可能带来获益,该项研究被2022EAU 前列腺癌指南引用。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郭小毛/俞晓立/杨昭志教授团队开展的一项单中心、单臂、Ⅱ期临床研究(BROPTIMA 研究),评估了颅脑放疗同步吡咯替尼和卡培他滨治疗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脑转移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患者入组后接受放疗联合吡咯替尼(400mg/d)及卡培他滨(100mg/m²,每天2 次,连2 周停1 周),研究者根据脑转移灶的大小、数量以及脑实质病变的位置为患者选择全脑放疗(WBRT,30Gy/10f)或分次立体定向放疗(FSRT,8Gy×3-5f)方案,研究的主要终点是1 年中枢神经系统(CNS)-PFS 率。共入组40 例患者,75%的患者基线时有神经系统症状,所有患者都接受过曲妥珠单抗。中位随访17.3 个月,一年CNS-PFS 率达74.9%(95%CI:61.9~90.7),达到了主要终点。中位CNS-PFS 时间18 个月,CNS-ORR 达85%,整体的中位PFS 时间达17.6个月。安全性方面,4 个病灶观察到无症状放射性坏死(6%)。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评估神经认知功能结果显示大部分患者的神经认知功能保持稳定。该联合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乳腺癌脑转移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临床数据。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李晔雄教授团队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王亮教授团队,收集两院近20 年的262 例Ⅰ期眼附属器结外边缘区淋巴瘤患者数据,中位随访时间为66 个月,共计18 名患者死亡,其中仅1 例为淋巴瘤相关死亡。全组患者的标准化死亡风险比为1.02(P=0.963),与背景人群的死亡风险相似,5 年总生存率为96.8%,5 年的累积淋巴瘤特异性死亡仅0.4%。全组有63 名(24.0%)患者出现疾病的复发或进展,主要为原发部位失败,疾病失败累积发生率呈现随随访时间持续上升的趋势。应用竞争风险模型,放疗组(3.7%)的5 年原发部位失败累积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等待(24.7%)、手术(17.1%)和系统治疗(17.2%)。总生存、对侧眼疾病事件和眼外部位失败累积发生率在各治疗组间无差异。该研究是国内目前报道的局限期眼附属器结外边缘区淋巴瘤最大宗的队列,Ⅰ期患者显示出低度侵袭性特征,放疗可以降低疾病失败累积风险,且无严重治疗毒副反应,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本文摘编自《中国医学科技发展报告 2023》(中国医学科学院编著.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2025. 3)一书“第三章 中国重点医学领域研究进展”,有删减修改,标题为编者所加。
ISBN 978-7-03-079901-2
责任编辑:李 悦 孙 青
《中国医学科技发展报告 2023》是该系列报告的第十四本。延续往年内容,在报告中对我国 2023 年医学科技发展政策环境、医学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情况进行了系统阐述,邀请专业领域内的院士、教授级专家对2023年我国在肿瘤领域、心血管疾病领域、呼吸系统疾病领域、妇产科领域、血液病领域、口腔领域、中医药领域、免疫学领域、药学领域、疫苗技术、公共卫生等所取得的研究进展及主要成果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同时对由中国医学科学院组织专家与情报研究团队共同评选出的 43 项“中国2023 年度重要医学进展”进行了解读。
本书具有权威性、全面性和客观性,可供所有想要了解中国医学科技发展情况的读者,特别是各级行政人员、政策和管理研究人员、科技工作者参考。
(本文编辑:刘四旦)
一起阅读科学!
科学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位
科学出版社视频号
硬核有料 视听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