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4日

乙巳年三月初七

迎来二十四节气的第五个节气——清明

艾香盈袖,春笋破土

在卫城

邂逅舌尖上的春意



清明,是思念与新生交织的时节。江南人家总爱以一抹青翠的艾草香,唤醒沉睡的味蕾。艾饺,这道传承千年的时令小食,以艾草为魂,将春意揉进面团



新鲜的艾叶经捣碎、焯水,与糯米粉糅合成碧玉色的面皮,裹入或甜或咸的馅料——甜者如芝麻糖香绵密,咸者如春笋雪菜鲜脆爽口


在观海卫镇,艾饺的馅料更添山野风味:春笋、鲜肉与咸菜碰撞出咸鲜之韵艾草的清苦与食材的丰腴相得益彰,一口咬下,仿佛吞下了整片春山。



清明不仅是艾草的季节,更是毛笋破土的狂欢。在观海卫镇杜岙村,一种名为“黄泥拱”的毛笋正悄然成熟。


这乡间特有的称呼,源自笋尖深埋黄土层下、将出未出时将泥土顶出小包的生动景象。因生长于肥沃黄土中,“黄泥拱”笋体饱满、肉质细腻,鲜甜中带一丝山林野韵,被誉为毛笋中的上品。


清晨的竹林雾气未散,笋农循着泥土微隆的痕迹,轻刨浅挖,方能得此珍馐。


剥去褐色笋衣,嫩白的笋肉可炖汤、油焖,或与艾饺同蒸,以山野之鲜衬艾草之香


当地老人常说:“清明吃笋,腿脚有劲”,这口脆嫩,既是时令的恩赐,也是农耕智慧对自然的呼应



包艾饺的仪式感,藏在代代相传的指尖技艺里。揉面需力道均匀,捏褶要指尖轻巧,连蒸制的火候也讲究“春气”的温润




在长辈的指导下,大家将面团擀成圆片,笨拙却认真地捏出花边,笑声与艾香交织让传统习俗在烟火气中延续


刚出锅的艾饺油绿如玉,糯而不黏,轻咬一口,艾草的微苦与馅料的丰盈在舌尖化开,恰似清明时节的哀思与生机,交融成味蕾上的诗篇


清明,是舌尖上的春宴,亦是人与自然的对话。艾饺的青绿裹着思念,黄泥拱的鲜甜藏着地气,二者交织成江南独有的清明味道。这个春日,不妨循着艾香与笋迹,赴一场传统与风物的约会


来源| 观海卫镇

编辑 | 胡兴家

审核|赵思舜 胡孟才

慈溪·智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