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联会日前公布的最新销量数据显示,2025年3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延续火热态势,批发销量预估达到114万辆,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活力。从厂商排名来看,企业竞争分层明显,头部厂商凭借稳定表现占据市场主导,腰部企业奋力追赶,新势力与传统车企新能源板块各展身手。下面,我们透过具体数据,看看各汽车厂商的表现。





头部厂商:断层式领先,稳坐销量第一梯队

要说3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顶流”,比亚迪绝对是断层式领先。数据显示,比亚迪3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371,419辆,远超其他厂商。作为新能源领域的老牌劲旅,比亚迪凭借丰富的车型矩阵(涵盖轿车、SUV、MPV等多个细分市场),以及刀片电池、DM-i混动等核心技术优势,持续收割市场份额,成为众多消费者选购新能源车型的首选。



紧随其后的是吉利汽车,以119,696辆的成绩位居第二。吉利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愈发深入,不仅有几何、极氪等新能源品牌发力,还通过技术迭代提升产品竞争力,从轿车到SUV,多车型协同作战,进一步巩固了市场地位。

特斯拉中国以78,828辆位列第三。尽管销量与比亚迪、吉利有一定差距,但特斯拉凭借MODEL 3、Model Y参数图片)等两款车型的号召力,以及品牌在智能化领域的影响力,依然是新能源市场的重要玩家。尤其是其产能与交付效率的提升,也为销量提供了支撑。

腰部企业:竞争胶着,各展特色求突破

在第二梯队中,企业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上汽通用五菱以74,108辆的成绩位列第四,旗下宏光MINIEV等车型持续在微型电动车市场称霸,凭借高性价比和灵活的产品定位,牢牢抓住代步车细分市场的用户。



奇瑞汽车以56,450辆紧跟其后。近年来,奇瑞在新能源领域加速布局,依托iCar生态等平台,推出多款新能源车型,从轿车到SUV全面覆盖,凭借技术积累与性价比策略,赢得不少消费者青睐。长安汽车以56,000辆(预估)位列第六,长安在新能源领域同样动作频频,深蓝、阿维塔等品牌持续发力,传统燃油车优势也在向新能源领域转化。

零跑汽车、理想汽车、广汽埃安等厂商也展现出强劲势头。零跑以37,095辆的成绩证明其产品竞争力,凭借全域自研技术与高性价比车型,在15-25万价格区间站稳脚跟;理想汽车以36,674辆延续增程式车型的热度,聚焦家庭用户需求,通过“奶爸车”定位精准打开市场;广汽埃安34,082辆的表现,依托AION系列车型的口碑与技术创新,在新能源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小鹏汽车(33,205辆)、小米汽车(29,000辆,预估)等新势力与跨界玩家同样引人关注。小鹏持续深化智能化标签,车型迭代升级;小米作为汽车行业新入局者,凭借品牌影响力与首款车型的市场热度,首月销量表现已展现出潜力。

尾部厂商:细分市场掘金,寻求差异化破局

在销量榜单中后段,不少厂商虽销量规模较小,但也在细分领域寻找机会。例如,东风汽车(26,325辆)、长城汽车(25,168辆)等传统车企,正加速新能源转型,通过调整产品策略适应市场变化;蔚来汽车(15,039辆)坚守高端市场,凭借服务体系与换电技术维持用户粘性;赛力斯汽车(13,849辆)依托与华为的合作,在智驾领域打造卖点。



此外,像极狐汽车、一汽奔腾、华晨宝马等厂商,虽销量数据不算突出,但也在通过技术合作、车型焕新等方式探索增长路径。而表格中众多销量千辆级甚至百辆级的厂商,更多聚焦于特定细分市场,或是处于市场培育阶段,试图以差异化产品打开局面。

总结:市场格局分化,技术与品牌成决胜关键

从2025年3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排名来看,市场格局已呈现明显分层:头部企业凭借规模与技术优势领跑,腰部企业依靠特色产品争夺份额,尾部厂商则在细分领域寻找生存空间。随着新能源市场竞争加剧,未来厂商想要突围,不仅需要在技术(如电池、智能化)上持续创新,更要围绕用户需求打造差异化品牌标签。无论是传统车企的转型,还是新势力、跨界玩家的入局,最终都要回归产品力与服务力的比拼,这也将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