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29日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国资委表示将对一汽、东风、长安三大整车央企实施战略性重组,集中央企的技术实力,打造一流汽车集团。一时间三央企“合并”的舆论再次甚嚣尘上,同时还带来“三央企旗下哪些弱势品牌会消失”的猜测,而东风风行则被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出局的风险大。



首先,2024年12月下旬,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宣颖被调查,将东风风行推到风口浪尖。该事件可以说关系到东风风行品牌的命运,甚至还有业内人士认为,命运多舛的东风风行能否挺过2025年变得扑朔迷离。事实上,从市场表现上看,东风风行确实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口。



年销量不过5万,新能源惨败,谁之过?

众所周知年销10万是一个品牌的生死线,若一个老品牌年销低于5万,那就更危险了,而东风风行目前就存在这样的窘境。如下图所示,东风风行的巅峰期是在2014年-2017年,但2018年销量几乎腰斩,直接跌到了12.84万辆,到2023年更是跌了六成,且仅剩下5万出头,2024年更是雪上加霜,仅剩下不到5万的4.96万辆……



从各细分车型上看,2024年累计零售销量破万的只有菱智,但数据也仅有19156辆;新能源方面则没有一款能实现年销量破万,数据最高的星海S7仅为8855辆;而被寄予厚望的东风风行雷霆参数图片)全年销量只有可怜的1404辆。

到2025年1月、2月,东风风行的零售销量分别为1170辆、1129,冠军依旧是菱智,只不过分别只有610辆和743辆。若按照这个势头,东风风行在2022年提出的“3年全面电动化,5年停产燃油车”大概率将破产。



对此,很多人将矛头指向宣颖,其于2017年11月接替覃柳明出任东风柳汽总经理一职,到2024年12月身居书党政一把手被查,刚正好与东风风行两次断崖式下滑相吻合。并且从其上位开始,东风风行换了4个总经理、6个销售公司总经理。特别是2024年,原销售公司总经理曾清林、原总经理唐竞、原副总姚利文全部离任,林长波成为总经理,吕峰成为销售公司总经理。

有人认为东风风行的溃败是内斗的结果,再加上混乱的产品线使其一溃千里。吕峰上位后开始力推星海系列,曾清林主导的风行T5 EVO、风行雷霆、风行游艇遭冷遇并坠入市场边缘,可尴尬的是星海也没爆款,直接让曾经风光无二的风行危机四伏。



可以说如此高密度的高层轮换,让东风风行旗下难以长足发展,再加新能源方面的雷声大雨点小,最后只能靠老迈的菱智撑场面。所以作为新任总经理林长波面临的压力不可谓不大,也是时候考虑东风风行该如何求存了?

新能源物流车会是东风风行的避风港吗?

从目前的情况上看,东风风行如果还扎根在乘用车市场,那必然凶多吉少,因此东风风行想要求存,或许可以学学上汽通用五菱。

数据显示,五菱红标2月份销量达到5.13万辆,同比增长32.6%,而五菱宏光依旧坐稳“微面之王”的宝座。对此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五菱汽车的这种战略转型非常成功,实现乘用商用两条腿并行,2024年五菱红标销量达到59万辆以上(新能源占比20%)、五菱银标达到68万。就算乘用车在未来竞争中落败,还有商用车市场兜底,五菱也能取得年销50万以上的成绩。



与此同时,五菱红标还被认为激活了新能源物流车的潜力,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新能源物流车总销量达到45.7万辆,同比增长65.23%;其中,新能源VAN系的销量为26.6万辆,同比增长48.8%。今年1-2月份,商用车销量是达到60.4万辆,其中新能源物流车销量达到55382辆,同比增长74.3%,市场有较大上升空间和竞争空间。



这对被菱智奠定品牌形象的东风风行来说,也算是一个优势,或许东风风行可以考虑一面整合、优化乘用车矩阵,优化产品品质,进一步跟上市场竞争需求。另一方面就是打造新能源物流车产品矩阵,形成菱智EV、M系列,以争抢中面市场、大面市场。



当然,这一切都只是乐观预测,2025年对于遭逢大考的东风风行来说,也算得上是生死存亡之年。仅仅是销量断崖式下滑到5万以内(今年1、2月月销才一千出头)、新能源市场反馈惨淡这两点,就足够将这个老品牌判死刑,再加上宣颖被调查,发展前途很难乐观看待。

所以接下来就看宣颖被查后现有的领导班子会不会有调整?在产品体系发展上是否会选择乘用、商用两腿并行的方式?

说实话,时不可失,时不再来,更何况时不待我。但作为一个风行车市的老品牌,东风风行真的走到了生存关口,2025年是时候到了见分晓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