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闰月上坟,全家要遭殃!"老村长王德福拦住执意要去祭祖的儿子。
今年清明恰逢六十年一遇的"双春闰月",村里关于属相禁忌的传言甚嚣尘上。
第二天,祖坟旁的百年老树突然枯死,王家老人高烧不退,病床上呓语连连:"太岁爷发怒了..."
01
"爸,祖坟的杂草都快长到膝盖了!明天我就组织人去清理一下。"王明国放下碗筷,擦了擦嘴。
老村长王德福猛地一拍桌子,茶水溅出杯沿:"胡闹!今年不能去!"
王明国愣住了。他五十多岁的身体在父亲面前瞬间缩小,仿佛又变回了犯错的小孩。屋内的空气凝固了几秒。
"爷爷,这都什么年代了,还信这个?"王明国的儿子小宇从手机里抬起头,语气中带着现代年轻人特有的轻蔑。
老人颤巍巍地站起身,走到柜子前取出一本泛黄的老黄历,翻到某一页,手指在纸上戳了戳:"看清楚,今年是乙巳蛇年,又是双春闰月,六十年一遇!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双春闰月不上坟!"
王明国翻了个白眼:"那是封建迷信。"
老人脸色沉了下来:"六十年前,你还记得吗?张家、李家、赵家,都因为不听劝在闰月清明上了坟。结果呢?张家井水变臭,李家接连生病,赵家老宅起火......都是触了太岁爷的霉头!"
小宇嗤笑一声:"太岁爷也管这个?"
老人气得胡子直抖:"你们这些不信邪的,等着瞧吧!"
晚上,王明国躺在床上正要睡去,突然听到父亲房间传来一阵咳嗽声,接着是重物倒地的闷响。他冲进老人房间,发现父亲面色潮红,倒在地上,额头烫得吓人。
"太岁爷...警告..."老人在高烧中含混不清地呓语。
医生来了又走,诊断是突发性感冒引起的高烧,打了针,流下药,叮嘱多休息。夜深人静时,王明国站在院子里抽烟,总觉得心里不踏实。
次日清晨,小宇慌慌张张地跑进来:"爸,出事了!咱家祖坟边上那棵老槐树,不知怎么的,一夜之间全枯了!"
王明国脑中嗡的一声,那棵树至少有上百年的历史,四季常青,从未出过问题。他拿起外套就往外冲。
到了祖坟,眼前的景象让他倒吸一口冷气。昨天还枝繁叶茂的大槐树,今天树叶全部枯黄脱落,树干上出现了不自然的黑色纹路,就像被什么东西腐蚀了一般。
王明国摸着树干,手心冒出了冷汗。老槐树与王家祖坟同龄,被村里人视为风水树,守护着地下的先人。如今树出了事,像是一个不祥的征兆。
回家的路上,王明国遇到了几个同龄的村民,他们交头接耳地议论着最近村里的怪事:东边的水井突然干涸,西边的老蔡家牛无缘无故暴毙,还有人声称在夜里听到祖坟方向传来奇怪的响动。
到家后,王明国发现父亲已经醒了,正坐在床边。老人的目光穿过窗户望向远方,低声说道:"老祖宗的规矩,不是没有道理的。"
02
王明国坐下,难得耐心地问道:"爸,您总说双春闰月,到底是怎么回事?"
老人的目光亮了起来,像是等这一刻已久。他从枕头下摸出一本旧书,书皮已经斑驳不堪,上面写着《协纪辨方书》。
"双春,是指一年之中有两个立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万物复苏的开端。"老人翻开书页,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干支纪年和天象记录,"今年正月初六和腊月十七,都是立春,这就形成了'两头春'。"
"闰月呢?"王明国问。
"阴历年只有三百五十四天,比阳历少了十一天。时间长了,月份和季节对不上,所以要加闰月调整。今年加的是闰六月,全年变成三百八十四天。"
"这和上坟有什么关系?"小宇插嘴。
"天干地支、阴阳五行,都讲究平衡。"老人说着,从书中抽出一张泛黄的纸,上面画着复杂的八卦图,"双春意味着木气过旺,闰月又打破了阴阳平衡。在这种时候上坟,等于在乱了的天时地利中强行打开阴阳两界的门,容易惊扰到不该惊扰的存在。"
"村东头的李大爷也这么说。"王明国若有所思,"前两天他还说,今年特别不适合属蛇、属猴、属猪和属虎的人上坟。"
"没错。"老人点点头,"今年是乙巳年,蛇年。属蛇的人今年本命年,已经值太岁;属猴的与巳相冲,属猪的与巳相害,属虎的则与巳相刑。这四个属相如果在双春闰月去上坟,更是雪上加霜。"
小宇在一旁摆弄手机,突然说:"我查了一下,确实,今年是有闰六月,算下来刚好三百八十四天。但这不就是个历法计算问题吗?"
老人摇摇头:"古人通过观察发现,天道自有规律。那些看似迷信的禁忌,其实也是经验的总结。六十年前就有前车之鉴。"
王明国陷入沉思。小时候,他也曾听爷爷讲过六十年前那场怪事。当时村里有三户人家不顾劝阻,在闰月清明时上了坟,接下来的半年里,那三家都遭遇了不幸。其中赵家的变故最为可怕,先是老宅无端起火,接着一家三口病倒,最后小儿子在河边失足落水。那之后,村里人再不敢违反"闰月不上坟"的禁忌。
王明国摇头叹气:"但现在不一样了,人们不信这些。"
小宇插嘴:"村里其他人今年打算怎么办?总不能不祭祖吧?"
"有祭祖的其他方式。"老人拿出另一本书,"有的家庭选择清明前后的吉日,有的则改为家中设坛,还有的用新鲜花木代替,表达心意。重要的不是非得哪天去坟前,而是那份敬祖之心。"
王明国摸着下巴,看向窗外的方向,那里埋葬着世世代代的先人。六十年前的传说,今年的怪事,还有父亲的高烧和那棵突然枯萎的老树,这一切巧合吗?
03
清明前三天,王明国趁父亲午睡,悄悄拿了把镰刀出了门。他决定先去祖坟看看情况,不一定非要在清明那天上坟,提前清理一下杂草总可以吧?
春天的田野本该生机勃勃,然而王明国却感到一丝异样。田埂上的野花不如往年艳丽,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说不出的沉闷。
远远望去,家族墓地周围的植被明显比其他地方稀疏,那棵枯死的老槐树孤零零地立在一旁,像个守墓的老者。
王明国加快了脚步,却在临近墓地时猛地停下了。地上蜿蜒着一道细长的痕迹,仔细一看,是一条蛇爬过的印记,而且不止一道。他心里咯噔一下,想起父亲说的"乙巳蛇年"。
"王哥,也来看祖坟啊?"一个声音从身后传来。
王明国回头,看到村里的刘铁匠提着工具走来,脸上挂着疲惫的笑容。
"怎么,你们家也要提前清理?"王明国问。
刘铁匠叹了口气:"不敢在清明那天来啊。听说今年邪门得很,我打算趁着今天阴历十五,是个吉日,把该做的事提前做了。"
两人一起走向墓地,刘铁匠突然低声说:"你发现没,这段时间村里怪事不少。"
王明国点点头:"听说了一些。"
"不止那些。"刘铁匠压低声音,"前天我家后院的老鸡突然发疯似地乱叫,死活不进笼子。我大半夜出去看,发现一条碗口粗的大蛇在院墙上盘着!打小到老,我都没见过这么大的蛇。"
王明国心里一颤,下意识摸了摸手臂上起的鸡皮疙瘩。
刘铁匠继续说:"还有张屠户家,他们准备的祭品,放在堂屋的供桌上,第二天一早全不见了,门窗都完好无损。"
两人说着话,已经走到了墓地边缘。王明国突然发现脚下的草丛中有什么东西在蠕动,定睛一看,是一条小青蛇,正盘绕在一块墓碑的底座边。
"今年蛇特别多。"刘铁匠警惕地退后一步,"我听老人说,蛇是勾连阴阳两界的精灵,平常年份见不到几条,今年怎么到处都是?"
王明国不由想起自己的属相——属猴,正与今年的蛇年相冲。他环顾四周,墓地周围的杂草比以往更茂盛,像是故意阻挡人们靠近。石碑上的青苔厚重,几乎看不清上面的字迹。
"这地方,今年真邪门。"刘铁匠嘀咕着,"我家那块地就在隔壁山头,昨天去了趟,发现土地板结得跟石头似的,锄头砸上去直冒火星子。往年哪有这事啊。"
王明国心事重重地割着杂草,突然,他的镰刀碰到了什么东西,发出清脆的金属声。他弯腰拨开草丛,发现一块生锈的铜牌,上面模糊地刻着几个字。他拿起来仔细擦拭,只见上面写着"天地交泰,阴阳相错,双春闰月,上坟何期"。
"这什么东西?"刘铁匠探过头来看。
王明国手一抖,铜牌掉在地上,发出沉闷的声响,像是某种警示。他抬头望向四周,突然感到一阵毛骨悚然。墓地周围的树木仿佛在无风自动,发出沙沙的响声;远处的山峦轮廓变得模糊,好像被一层薄雾笼罩;就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一种异样的气息,既不是花香,也不是土腥,而是某种难以名状的气味。
"咱们...还是改天再来吧。"王明国艰难地吞咽了一下,拿起工具,"感觉不太对劲。"
刘铁匠也感到了那份异样,点点头:"是该走了。我看今年还是别硬来,改日再祭拜也行。"
两人匆匆地往回走,谁都没有再说话。王明国回头看了一眼那片墓地,恍惚间,似乎看到老槐树下站着一个模糊的人影,但等他眨眼再看时,那里只有孤零零的枯树。
回到村口,王明国心里已经打定主意,要好好和父亲商量一下今年的祭祖之事。那些异象不是凭空出现的,或许老祖宗流传下来的规矩,确实有其道理。
04
王明国走到半路,遇见了村里德高望重的陈老师。这位七十多岁的退休教师曾游历大江南北,学识渊博,是村里人有难题时的第一选择。
"王书记,这是从哪儿回来啊?"陈老师拄着拐杖,眼睛依然炯炯有神。
王明国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实话:"我去祖坟那边看了看,想着提前清理一下杂草。"
"今年嘛..."陈老师意味深长地拖长了声音,"情况特殊啊。"
两人走到路边的老槐树下坐下。陈老师从布包里掏出一个保温杯,慢悠悠地喝了一口。
"陈老师,您见多识广,这双春闰月不上坟的说法,到底有没有道理?"王明国忍不住问道。
陈老师笑了:"你要听科学解释,还是民间说法?"
"都听听。"
"从科学角度,闰月只是农历调整的一种方式,没什么神秘的。"陈老师慢条斯理地说,"但从文化传承看,这禁忌不无道理。"
"怎么说?"
"古人观察发现,闰月期间气候异常,多有反常。加上当时医疗条件差,出门祭扫,遇上倒春寒或雷雨天气,容易生病。尤其对老人和体弱者来说,风险更大。"
王明国点点头,想起父亲那场突如其来的高烧。
"还有农时因素。"陈老师继续道,"清明前后正是春耕时节,一年之计在于春嘛。闰月打乱了农时节奏,人们更忙了,就提倡改期或者简化祭祀,以免耽误农活。"
"那四个属相不宜上坟的说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