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你说张教授家里真的有问题吗?"周警官皱着眉头问道。

"应该是的,我都闻到一股奇怪的味道了,而且她家水管似乎漏了,楼下邻居都投诉了好几次。"年轻警员小张回答着,手指轻轻敲着那扇许久未开的木门。

"多久没人见过她了?"周警官凑近门缝,试图捕捉屋内的动静。

"据邻居说,至少十二年了,不过物业表示她的水电费一直有人缴纳。"

01

3月15日,北京市海淀区一处老旧小区内,一场普通的警情调查正在进行。



这是一栋上世纪八十年代建造的六层居民楼,斑驳的外墙和锈迹斑斑的铁栏杆无声地诉说着时光的流逝。

周海涛,一位有着十五年警龄的社区民警,今天接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报警电话。

608室的张欣教授,一位曾经声名远播的北大历史系教授,疑似已经多年未与外界联系,而最近几天,她家门缝中渗出的异味和奇怪的声响引起了邻居们的担忧。

"张教授?张教授您在家吗?"周海涛再次敲门,声音比先前大了些,但依旧没有回应。

站在走廊上的几位邻居窃窃私语着,其中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太太上前一步:"警察同志,我住在这里三十多年了,张教授很久很久没出过门了,我都担心她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您有多久没见过张教授了?"周海涛拿出记事本,开始记录。

"具体时间记不清了,反正是很多年前了。她以前经常能看到,后来就越来越少,到最后完全不出门了。我记得上次见她,可能是2012年左右吧,那时候她看起来很憔悴,好像生了重病一样。"老太太回忆道。

"物业有张教授的联系方式吗?或者她的亲属信息?"周海涛转向一旁的物业工作人员。

"我们只有一个登记的固定电话,打了很多次都无人接听。她的档案上只有一个远房表妹的联系方式,但电话已经打不通了。"物业主管翻看着手中的资料说道。

面对着紧闭的房门,周海涛不得不作出决定:"考虑到可能存在的人身安全隐患,我们需要开门检查。"

在办理了相关手续后,周海涛和同事小张与物业一起打开了张欣教授家的房门。门才开了一条缝,一股混合着霉味、腐臭和灰尘的气息扑面而来,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后退了一步。

"这...这味道..."小张捂住鼻子,艰难地说道。

周海涛深吸一口气,戴上口罩,推开门走了进去。

眼前的景象让他顿时愣在了原地。

屋内几乎没有落脚的地方,到处堆满了书籍、报纸、食品包装和各种杂物。

一条狭窄的小路勉强通向屋内,而那些堆叠的物品几乎触及天花板,形成了一个个不稳定的小山丘。



"张教授?张教授您在家吗?"周海涛的声音在狭小的空间内回荡,但除了远处传来的水滴声,没有任何回应。

他小心翼翼地沿着狭窄的通道前进,脚下不时传来纸张被踩踏的声音。

走廊两侧的墙壁早已看不见本来的颜色,取而代之的是密密麻麻贴满的便签纸,上面写满了难以辨认的文字和符号。

"周哥,你看这个。"小张指着客厅角落里的一个小桌子,上面放着几个空碗和一个开了盖的罐头,罐头里的食物已经长满了霉菌。

"看起来已经很久没人住了。"周海涛皱着眉头说道,

"我们需要检查每个房间,看看是否有人在这里。"

两人继续向屋内深处前进,每一步都带来更多的惊讶和疑惑。

这个曾经属于一位著名学者的家,如今已经变成了一个杂物堆积的迷宫。

02

张欣,1964年出生于北京一个书香门第。

她的父亲是清华大学的物理教授,母亲则是北京师范大学的中文系教师。

从小在学术氛围浓厚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张欣,展现出了非凡的学习天赋。

1983年,18岁的张欣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成为了当年全省文科状元。

大学期间,她的学术表现同样出色,多次获得奖学金,本科毕业论文被评为校级优秀论文。

随后,她顺利进入研究生阶段,专攻明清历史研究。

1992年,张欣以一篇关于明朝政治制度演变的论文获得了博士学位,并被北京大学历史系留校任教。

她年轻有为,思维敏锐,很快在学术圈内崭露头角。

到了1998年,33岁的张欣已经成为历史系最年轻的副教授之一,她的学术著作《明清政治制度比较研究》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张教授当年可是我们系里的明星啊,"北大历史系的张教授在接受采访时回忆道,

"她知识渊博,逻辑严密,教学也很有特点,学生们都抢着选她的课。每次学术会议上,她的发言总是最精彩的那个,大家都很佩服她。"

张欣的学术生涯一路高歌猛进,到2003年,她已经是正教授了,还担任了系里明清史研究中心的主任。

那时的她,风华正茂,前途无量。

没有人能想到,这样一位学界精英,会在几年后彻底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

2006年,张欣的生活轨迹开始出现变化。

据她的同事回忆,那一年张欣的状态明显不对劲,课堂上经常走神,有时会突然停下讲课,长时间地盯着某个点发呆。

"那段时间她变得很不一样,"历史系的孙老师说道,"以前的张教授非常精神,说话思路清晰,眼神中总是充满活力。但那段时间她整个人都蔫了,说话声音很小,眼神也变得呆滞,好像总有心事一样。"

同年9月,张欣向学校申请了病假,诊断书上写的是"重度抑郁症"。

起初大家以为这只是短期休养,但随着时间推移,张欣的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加重了。

2008年,张欣正式向学校提交了长期病休的申请。

从那时起,她开始逐渐减少与外界的联系。先是不再参加任何学术活动,然后是不接电话,不回复邮件,最后连同事登门拜访都婉拒了。

一位曾经和张欣关系较好的同事回忆道:"最后一次见到张教授是在2010年左右,那时她已经很少出门了。"

"我去她家看她,她开门后我几乎认不出她来了。那个曾经光彩照人的张教授变得非常消瘦,头发凌乱,衣服也很不整洁。"

"她的家里已经开始堆积一些杂物,但还没到后来那种程度。她跟我说话时眼神飘忽,有时突然停下来,像是在倾听什么我听不到的声音。那次见面让我很担心,但她坚持说自己没事,不需要帮助。"

到了2012年,已经极少有人能见到张欣了。

她的退休金和稿费按时打入银行账户,水电费和物业费也通过自动扣款方式定期缴纳,表面上看起来一切正常。

邻居们偶尔能听到她家传出的动静,知道屋内有人居住,但张欣本人已经完全不出门了。

"我记得有一次,可能是2013年吧,半夜听到张教授家里传来很大的响声,像是东西倒塌了。第二天我去敲门问她是否需要帮助,门开了一条小缝,她只说了句'我没事'就关上了门。那是我最后一次看到她。"六楼的王阿姨回忆道。

随着时间推移,张欣的存在感越来越弱,到了2015年,她彻底消失在了所有人的视野中。

没有人再见过她,即使是送快递的人也只能把包裹放在门口。

张欣仿佛成了一个幽灵,存在于这栋老旧小区的608室内,却又似乎并不真实存在。

03

周海涛和小张继续在这个杂物堆积的公寓里艰难前行。客厅检查完毕后,他们决定分头检查其他房间。

"我去看看卧室,你检查一下厨房和卫生间。"周海涛对小张说道。

卧室的门半掩着,周海涛小心地推开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几乎被书籍和文件淹没的床。

床上的被褥早已看不出原本的颜色,上面堆满了各种笔记和纸张。

床头柜上放着几个空水杯和一些药盒,药盒上的标签显示是抗抑郁药物,日期是2015年。

周海涛仔细查看着房间的每一个角落,试图找出任何线索。

床边的墙上贴满了便签纸,上面写着一些零散的句子和日期:

"今天是第367天,外面的世界已经不再安全。"

"他们在监视我,通过电视,通过手机,通过每一个电子设备。"

"不要相信任何人,包括那些自称是来帮助你的人。"

这些文字透露着明显的偏执和恐惧,周海涛意识到,张欣可能患有严重的精神障碍。

就在他准备转身离开卧室时,一个小小的相框吸引了他的注意。

相框里是一张年轻时期的张欣与一群学生的合影,照片中的她笑容灿烂,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与这些偏执的便签形成了鲜明对比。

"周哥!"小张的声音从厨房传来,语气中带着明显的紧张,"你得过来看看这个!"

周海涛快步走向厨房,厨房的情况比客厅和卧室更加糟糕。

水槽里堆满了发霉的餐具,台面上布满了食物残渣和蟑螂的尸体。

冰箱门敞开着,里面的食物早已腐烂变质,散发出令人作呕的气味。

"看这个。"小张指着厨房角落的一堆杂物,那里隐约可以看到一只手。

周海涛的心一沉,快步上前,拨开杂物,发现了令他震惊的一幕 - 那只是一个假手模型,看起来像是从服装店买来的展示道具。



但在假手旁边,还有一个笔记本,上面用潦草的字迹写着:

"如果有人找到这个,请不要继续寻找我。我还活着,但我选择以这种方式生活。世界太危险,只有在这里我才是安全的。"

日期显示是2018年6月15日。

这个发现让周海涛和小张面面相觑。张欣究竟去了哪里?她真的还活着吗?如果活着,她是如何在不出门的情况下生存了这么多年的?

"我们需要扩大搜索范围,"周海涛决定道,"这个屋子里一定还有更多线索。"

两人继续在杂物堆中艰难搜寻,试图找出任何可能指向张欣下落的蛛丝马迹。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屋外已经聚集了更多的邻居和好奇的路人,大家都在猜测608室内到底发生了什么。

就在这时,小张在浴室里发现了一扇隐蔽的小门,它被一堆毛巾和杂物遮挡着,不仔细看很难发现。

"周哥,这里有个门!"小张喊道。

周海涛赶过来,两人合力清理了挡在门前的杂物,露出了这扇不到一米高的小门。

03

门上有一把锁,但锁已经生锈了,看起来很久没有使用过。

"这应该是通向储藏室的门,"周海涛说,"我们得打开它看看。"

他尝试转动门把手,但门纹丝不动。锁虽然生锈,但依然牢固地锁着门。

"需要工具,"周海涛对门外的同事喊道,"带上撬锁器和手电筒!"

设备很快送到,周海涛小心地撬开了锁。

随着一声金属断裂的声音,锁终于被打开了。他深吸一口气,慢慢推开了门。

一股更加浓烈的霉味从门缝中涌出,两人不约而同地后退了一步。

周海涛打开手电筒,光束照进了漆黑的小房间。

起初,他们什么也没看见,只有一片黑暗。

随着手电筒的光束扫过房间,他们看到了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一张小床,一个小桌子,几个装满食物的箱子,还有一些书籍和笔记本。

然后,光束照到了角落里的一个人影。

"有人!"小张惊呼道。

那是一个蜷缩在角落里的人影,背对着他们,一动不动。

"张教授?"周海涛小心翼翼地呼唤道,同时慢慢靠近那个人影。

没有回应。

当他们走近时,

"天啊..."小张倒吸一口冷气,不由自主地后退了几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