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书法风格和进展,与历任帝王的推崇息息相关,初唐的“尚王”思想,源自李世民,之后的“写经体”,乃是武则天偏好,至于盛唐时期,唐玄宗欣赏“丰腴”之美,书坛风潮一变。
彼时涌现很多高手,比如颜真卿、徐浩、李邕、苏灵芝等,他们不仅笔法高超,留有诸多名帖,还另辟蹊径,造就独特的“雄健”书风,与“二王”气韵相立,成为书法界的另一高峰。
这些“雄浑”气脉的书家里面,世人普遍觉得,颜真卿和李邕的实力,最为深厚,他们一位号称“亚圣”,一位赢得董其昌赞叹,称其“比肩王羲之”,其他人自然比不过,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唐玄宗有一位“御用书法家”,颜真卿和李邕等人,皆不是他的对手,可惜遭到逼迫,给安禄山撰写“记功石碑”,而被后世批判,自书坛除名,作品雪藏1300多年,当今更是默默无闻,此人就是苏灵芝。
我们欣赏嘉庆年间,出土的《刘君合葬墓志铭》,此碑共计390多字,最初刘燕庭珍藏,置于净慈禅寺的万峰山房,近代原碑毁损,如今唯有拓本传世。
最经典的2幅拓本,就是“进士张遘文”版本,以及“武功苏灵芝书”,学术界考证,藏在北京市图书馆的“进士张遘文”版本,应是原碑的初拓本。
字迹清晰,着墨润丽,全卷无一处缺损,笔画的细节,保留十分完整,与真迹相差无几,后人曾说“视北海则加庄,视太师又多隽”,苏灵芝的书法,阴阳、刚柔拿捏的极其精准。
以楷书为根基,辅以行书的洒脱、畅达感,先在空中取势,再藏锋入纸,转折处如将军拔剑,撇捺间似惊鸿掠水,轻盈灵动,可谓方圆并用,柔刚并生,极具“外示儒雅,内藏锋芒”君子之道的艺术投射。
这幅《刘君合葬墓志铭》既有楷书的端庄,还有行书的畅意,笔笔古法完备,可时常临摹,掌握纯正的古人笔法,体会阳刚之风,开阔思维,同时了解行书的流动感,日后顺利衔接学习。
而今,我们对苏灵芝《刘君合葬墓志铭》,进行1:1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微喷复刻工艺,与原作毫无二致,此品乃是手工经折装,装裱精细,使用翻折设计,便于临摹和查找。
全卷加入现代字注释,帮助初学者识读,市面罕见,独此一家,比普通印刷品更加还原,所有字体的细节处理,全都一览无余,见此品如见原作,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侵权抄袭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