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2020年6月15日的黄昏,喜马拉雅山脉深处的加勒万河谷成为了中印双方一场惊心动魄的对峙现场。

在这片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高原领土上,一场不寻常的冲突悄然展开。没有枪声,没有炮火,却有近700名军人——中方80余名官兵与印方约600名士兵——在寒冷刺骨的河谷地带展开了长达八小时的肉搏战。



加勒万河谷位于海拔4150米的高原地带,两侧耸立着数座6000米级的雪山巨峰,河谷深度超过1600米。什约克河河床在入口处宽达1.3公里,西岸建有一座印度藏边境警察(ITBP)部队的营地,包括一个修建在河床上的直升机降落平台。

加勒万河在东部直线距离4.3公里处形成一个近乎直角的大弯,随后转向南方。沿山脊线从北方延伸的实际控制线也在此处略微弯曲与加勒万河相交。在河道转弯处有一片位于中国境内的三角形乱石滩,上方是一面近乎垂直的悬崖。这片三角地三边长度分别为62米、76米和84米,总面积仅有2200平方米,背后的悬崖高约80米。

这片三角地是中国实际控制区域。



然而近年来,印方却不断蚕食中方领土,特别是到了2020年,行为更加肆无忌惮。到4月,他们竟然直接在缓冲区修建道路和桥梁。

5月6日凌晨,印军越过实控线进入中国领土,建造障碍物,阻止中方边防部队正常巡逻,有意挑起事端,试图单方面改变边境管控现状。

5月8日,印军在水流湍急的加勒万河上用石块搭建了一个简易过河点,直通那片三角地。

到5月22日,印军用金属板在河道上架设了一座临时桥梁,并在三角地中央铺设了直升机停机坪的地基。

此时,中方无法继续忍让,边防战士前去拆除了印方的帐篷和设施,双方发生了肢体冲突。

为缓和局势,经中方提议,2020年6月6日下午,印度陆军第14集团军司令辛格中将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南疆军区指挥官柳林少将在摩尔多边境会晤点进行了高级别军事会谈。会谈结束后,双方同意采取象征性脱离接触措施,印方也承诺不会越过加勒万河口进行巡逻或建设任何设施。

作为诚信大国,中方严格遵守了协议内容。然而,印方却没有履行承诺。

中方根据会谈协议拆除了对峙点的帐篷和设备,但印军不仅没有后撤,反而大规模增兵。

面对印军背信弃义的行为,为阻止其继续侵蚀中国领土,解放军重新部署至实控线,并派工兵在加勒万河谷拐弯处的PP14(印军第14巡逻点)附近搭建帐篷和临时营房,做好战备工作。

6月10日,印军越线进入中方实控区,企图拆除解放军的帐篷和营房,引发了激烈冲突。在海拔4500米的高原上,双方使用木棍、石块等原始武器进行肉搏。最终,我军以少胜多,在"石雨"攻击下将印军赶出营地,双方均有人员受伤。



6月13日,解放军在冲突点增派了更多部队,严阵以待。

6月14日,双方再次出现对峙和投掷石块的情况。

6月15日,一场气壮山河的战斗爆发了。

当天下午五点多,一支印度部队在桑托什·巴布上校的带领下公然违背协议,越过中方实控线一侧搭建帐篷。

当印军正在搭建第二顶帐篷时,中国边防团团长祁发宝仅带十余名战士前去交涉。

祁发宝,1979年3月出生于甘肃省武威市,1997年入伍,曾任新疆军区札达边防营营长、兰州军区某边防营营长。多年来,他一直作风过硬,军事素养精湛,因此被调往中印边境担任边防团团长。

"这次交涉,我希望能和平解决,不要让双方士兵受伤。"祁发宝在出发前对身边的参谋说,"根据以往经验,高层刚刚会谈完,印方应该不会贸然违背协议。"

祁团长之所以只带少数几名战士前往,主要是为了表明善意并避免对方误判。在这十人中,有一位名叫陈红军的营长。陈红军是祁团长的甘肃老乡,33岁,来自陇南市两当县。祁团长特意带上他是因为他年富力强,拥有心理学硕士学位,英语流利,非常适合进行谈判工作。

"团长,你确定只带这么少的人吗?要不我再多叫几个弟兄?"陈红军眉头微皱,轻声问道。

祁团长拍了拍他的肩膀,面带微笑说:"应该问题不大,毕竟军长级会谈刚结束不久,印方不至于这么快就出尔反尔。况且,印度再怎么说也是个大国,多少要讲点国际信用。"

见团长这样说,陈红军不再坚持。

不过为了以防万一,祁团长补充道:"你再选一个战斗力强的班跟我们一起去吧,有备无患。"

陈营长点点头,挑选了一连下的三班,这个班战斗力在整个连队中出类拔萃。班里有位名叫肖思远的战士,陈红军特别交代他:"小肖,这次你主要负责录像取证,如果发生冲突,你不要参与,专注于记录证据。"

肖思远立正敬礼,干脆利落地回答:"明白,营长!我一定做好取证工作!"

班里还有一名19岁的小战士陈祥榕,福建宁德平南县人,刚入伍不久。因为年纪小,平时陈红军对他格外关照。陈祥榕特别喜欢吃橙子,每当陈红军家里寄来橙子,他总会留一些给这个年轻的战友。

出发前,陈红军特意将一面盾牌交给陈祥榕,语重心长地说:"万一发生冲突,对方一般不会使用枪械,主要是投掷石块。你用盾牌保护好头部和面部,应该不会有事。"

陈祥榕接过盾牌,眼神坚定地回答:"营长放心,如果真打起来,我会举着盾牌站在您身边,保护您的安全。"

就这样,祁发宝团长带领十名战士来到了加勒万河谷三角区,沿着河谷艰难前行。虽然时值6月,但河谷温度仍在零度以下,河水中飘着冰碴。



祁团长走在前面,时不时回头问陈红军:"小陈,还有多久当爸爸啊?"

听到这个问题,陈红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还有5个月呢,不知道是男孩还是女孩。"陈红军刚结婚不久,妻子已怀孕数月。一提到孩子,他的眼睛里闪烁着幸福的光芒。

祁团长的心情却有些沉重,低声说道:"小陈,今天的情况有点反常。双方会谈才结束9天,印军怎么又开始越界了?我感觉事情不太简单。如果情况有变,你负责返回营地搬救兵。"

陈红军明白团长是在照顾自己,毕竟他即将为人父。他郑重地回答:"明白,团长。如有必要,我一定尽快回去请求支援。"

很快,他们抵达了印军越界地点。这里一侧是悬崖,另一侧是结着冰碴的加勒万河,地形狭窄复杂。

祁团长一眼就看到十几名全副武装的印度士兵站在那里,他心里顿时警觉起来。

"小陈,情况不对!"祁团长迅速转身对陈红军说,"赶紧回去报告情况!"

陈红军疑惑地问:"怎么了,团长?"

祁团长指着前方的印军说:"你看那些印度士兵,全都配备了头盔和武器,这明显不是来谈判的,是来打架的!"

陈红军意识到事态严重,立即带着一名战士返回营地求援。

印度士兵见中方只来了几个人,顿时大喜过望——他们的计划成功了!他们故意在会谈后挑起事端,料想中方会派高级军官前来交涉,然后可以趁机制服中方军官,占领争议地区,制造既成事实。

现在,不仅中方军官来了,而且人数寥寥,还没有全副武装,这简直是天赐良机!

一名印度士兵吹响了尖利的哨声。

哨声刚落,山窝里突然涌出数百名全副武装的印度士兵,他们身穿防刺服,头戴钢盔,手持铁棍、榔头和盾牌,大约有600多人。

这些武装印军一看到中方团长,立即源源不断地越过河道,黑压压挤满了三角地附近的河滩,企图以人多势众迫使中方屈服。



祁发宝见状,心中暗骂一声,但他和战士们丝毫不退缩。他对身后的肖思远说:"小肖,看来今天要打硬仗了。你专心拍摄取证,不要参战。有我们在前面顶着!"

肖思远,河南盐津市人,24岁,是一级士官,即将结婚,新房都已经准备好了。祁团长不希望他冒险,以免影响他即将到来的婚礼。

肖思远坚定地回答:"团长放心,我会做好证据记录工作。"

祁团长独自走向印军,站在河边,双臂张开,挡在成群的印度士兵面前,用流利的英语大声喊道:"立即撤回去!你们违反了双方达成的共识,必须承担一切后果!"

印军对他的警告置若罔闻。几名印兵已经冲到祁团长面前,他仍然坚持要求他们撤回。这时,一名面容有些像华人的印度士兵推搡了祁团长一把。

祁团长怒火中烧,挥拳击中对方面部,那人立即倒在河水中。由于穿着厚重的防刺服,他在水中挣扎了半天才爬起来。

见到这一幕,其他印兵一拥而上攻击祁团长。



祁团长毫不畏惧,夺过对方的铁棍就与他们厮打起来。他出手迅猛精准,那些印军士兵根本不敢靠近。

身后的中国士兵见状立即加入战斗。虽然人数少,但他们勇猛无畏。印军战斗力确实不如训练有素的中国士兵,但他们人数众多,占据优势。

天色渐暗,情况对我方士兵越来越不利。祁团长对几名战士说:"撤到河滩!"

于是,他们边战边退,来到河滩。突然,一块石头从空中飞来,正好击中祁团长的左前额,他头部顿时血流如注,倒在河滩上。

印兵见状,纷纷举起铁棍朝他猛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