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01
那是小军高考成绩公布的那天。
我坐在办公室里,手机屏幕亮了又暗。我知道,今天是出分数的日子。平日里工作雷厉风行的我,此刻却变得患得患失。手指在桌面上不停地敲击,眼睛时不时瞟向手机。
“叮铃铃——”手机终于响了。
“喂,老婆,怎么样?”我一把抓起手机,声音因为紧张而微微发抖。
“老周!小军考了605分!超一本线30分!”妻子的声音里带着哭腔,“他考上了,真的考上了!”我的眼睛瞬间湿润了,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说不出话来。
十八年的付出,无数个陪他熬夜的夜晚,那些争吵和鼓励,此刻都化作了这个分数——605分。
“我马上回家!”我顾不上跟领导打招呼,抓起外套就往外冲。路上,我特意停在了小军最爱吃的那家蛋糕店,买了一个写着“恭喜金榜题名”的大蛋糕。
又去超市买了一打啤酒,今天,我要和儿子好好喝一杯。
推开家门,小军正坐在沙发上玩手机,看到我进门,他腼腆地笑了笑:“爸,我考得还行吧?”
我放下手中的东西,大步走过去,一把将他抱住。
这个已经长得比我还高的大小伙子,在我眼里还是那个牙牙学语的小男孩。感受着他结实的后背,我拍了拍说:“好样的,你爸我就知道你行!”
我松开他,看着这张与我有几分相似的脸庞。他的眼睛像极了他妈妈,大而有神,此刻闪烁着青春的光芒。
十八年,一眨眼的功夫,当年那个哭着不肯上幼儿园的小不点,如今已经可以离开家,去更远的地方追求梦想了。
“来,今天咱爷俩喝一杯!”我打开啤酒,倒了两杯,递给小军一杯。
小军有些惊讶:“爸,你今天让我喝酒?”
“成年人了,考上大学了,当然可以喝!”我举起杯子,“为了你的未来,干杯!”
餐桌上,我们一家三口难得地其乐融融。妻子做了一桌子菜,有小军最爱的红烧排骨,还有他小时候最喜欢的糖醋里脊。我们边吃边聊,说起小军小时候的趣事,大家笑得前仰后合。
吃完饭,我和妻子坐在沙发上,开始和小军商量上大学的事情。
“小军,你有没有想好报考什么大学?”我问道,心里已经有了自己的打算。小军挠了挠头发:“我想报考省重点吧,计算机专业。”
“省重点?”我眼睛一亮,“那挺好的啊,以你的分数,应该没问题。”妻子也点点头:“嗯,去省重点挺好的,离家也近,我们可以经常去看你。”
小军笑了笑:“我也是这么想的。而且他们的计算机专业不错。”
我们聊了很多,关于大学生活,关于未来的规划。看着小军信心满满的样子,我心里既欣慰又有些不舍。十八年的朝夕相处,即将变成节假日的短暂团聚。但这就是为人父母的宿命吧,养大孩子,然后看着他们飞向更广阔的天空。
那晚睡觉前,我躺在床上,翻看着手机里小军从小到大的照片。从牙牙学语的婴儿,到背着书包去上学的小学生,再到如今即将踏入大学校门的准大学生。每一张照片后面,都是我们这个家的故事。
“想什么呢?”妻子从卫生间出来,看我盯着手机发呆。
“我在想小军长大了。”我叹了口气,“这么多年,我是不是对他太严厉了?”妻子在我身边躺下:“你是望子成龙心切,小军懂的。”
“但愿吧。”我关掉手机,闭上眼睛,“等他上了大学,我一定多抽时间去看看他。”
02
高考结束后,小军开始忙着查资料,准备填报志愿。那天晚上,我下班回家,看到他正埋头在电脑前,眉头紧锁。
“怎么了儿子,有什么难决定的吗?”我放下公文包,走到他身边。
小军抬起头,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爸,我发现省重点大学的计算机系有个超厉害的教授,李明。他在图形算法领域可是国内顶尖的专家,发表了好多论文,我想报考那里!”
“李明?”这个名字一下子让我愣住了,“你确定是李明?”
“对啊,”小军用鼠标点了点屏幕,“李明教授,现任计算机学院副院长,专攻计算机图形学和算法优化。爸,你怎么了?”
我盯着屏幕上那张照片,虽然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了痕迹,但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我绝不会认错,十年了,没想到会以这种方式再次“见到”他。
“爸?”小军的声音把我拉回现实。
“哦,没什么,”我掩饰着内心的震惊,“这个李明...是很厉害的人才。”
“你认识他?”小军敏锐地察觉到了什么。
我犹豫了一下:“他...他是我大学同学。”
“真的假的?”小军瞪大了眼睛,一脸不可思议,“你别骗我啊。”
“爸爸哪能骗你,”我笑了笑。
“等着,我给你证明。”我走进书房,从最底层的抽屉里翻出一本泛黄的通讯录,这是我读大学时用的,里面记录着当年同学们的联系方式。
我小心翼翼地翻开,找到了李明的名字和电话号码。
回到客厅,我把通讯录递给小军:“喏,看这个。”
小军接过去,仔细查看那个已经褪色的名字和号码,又抬头看了看我:“真的是你同学啊...太巧了吧!爸,你们关系怎么样?你能不能联系他帮我...”
“等等,”我打断了小军的话,“先别急着走关系。你的成绩完全可以靠自己考上,不需要找人帮忙。”
小军有些失望,但还是点了点头:“也是。不过爸,你能不能跟我讲讲李教授以前是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让我陷入了回忆。
李明,我大学时最好的朋友之一,我们曾经是形影不离的搭档。
“李明啊,”我坐在小军身边,语气不自觉地变得柔和,“他是我大学时期最要好的朋友。其实他并不是一开始就在我们班的,他是大一下学期才转学过来的。”
“转学?为什么啊?”小军好奇地问。
“那是因为他老家发生了变故。”我陷入回忆,“李明本来在北方一所重点大学读书,但他父亲突然患病,家里经济条件变差,他不得不转到离家近的学校,也就是我们学校。那时候他刚来,人生地不熟,又要照顾家里,学习成绩一度下滑很厉害。”
“然后呢?”小军猜测道。
我点点头:“那时候我们住同一个宿舍,我看他每天愁眉苦脸的,就主动找他聊天。得知他的情况后,我开始帮他补课,把我的笔记借给他,陪他一起复习。很快,他就跟上了课程进度。”
我停顿了一下,脸上露出一丝自豪:“你别看你爸现在是个商人,当年在学校也是个学霸呢。不过李明的天赋确实惊人,他很快就超过了我,成为了我们班最聪明的学生,没有之一。那时候计算机专业还不像现在这么热门,我们用的还是386电脑,网络也才刚刚普及。但李明已经能写出让老师都惊叹的程序了。”
“后来呢?”小军追问道。
“后来他爸爸的病情稳定了,他的学业也越来越好。大三那年,他设计的一个程序在全国大学生比赛中获奖,还得到了一笔奖金。他第一个电话就打给了我,说要请我吃饭,说如果没有我当初的帮助,他可能早就辍学回家了。”说到这里,我的声音有些哽咽,“那时候我们约定,毕业后一起创业,做自己的事业。”
小军眼里放光:“真的这么厉害啊!”
“不仅如此,”我继续说道,“他为人也特别好。记得有一次,我因为家里有事,缺席了一个重要的小组项目。李明一个人熬了三天三夜,把我们俩的部分全部完成了。”
“那你们后来为什么没联系了?”小军问道。这个问题就像一把刀,刺中了我的心。
我该怎么告诉儿子,他心目中的偶像和他父亲之间,有着一段不光彩的过节?
“毕业后各忙各的,就慢慢疏远了,”我含糊其辞,“他选择了学术道路,留在了学校;我则进入了商界,一边打拼事业,一边组建家庭。”
小军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那他现在肯定也结婚生子了吧?”
“这我就不清楚了,”我承认道,“我们已经十年没联系了。”
“十年?”小军显得很惊讶,“这么久啊。”我默默点头,不愿多谈。
那场十年前的风波,是我生命中最不光彩的一页。为了一个重要的项目和随之而来的晋升机会,我利用了李明对我的信任,窃取了他的研究成果,并在关键时刻背叛了他。那时的我,被利益冲昏了头脑,做出了有违道义的事情。
事后,我曾试图联系他道歉,但他已经把我拉入黑名单,彻底切断了所有联系。
“爸,你在想什么?”小军打断了我的回忆。
“没什么,”我勉强笑了笑,“只是在想,要是能借这个机会重新联系上李明,也挺好的。”
“那我真要考那所学校了!”小军兴奋地说,“就算不能走后门,至少你们可以重新联系上,对吧?”
看着儿子天真的笑容,我内心却充满了复杂的情绪。如果小军真的去了李明任教的学校,会发生什么?李明会认出他是我的儿子吗?他会因此对小军有偏见吗?
“爸爸,你怎么又发呆了?”小军在我眼前挥了挥手。
“哦,对不起,”我回过神来,“就是觉得有点不可思议,这么多年过去了,命运又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小军笑了:“这就是缘分吧!爸,你说李教授还记得你吗?”
“应该...记得吧。”我苦笑一下,心想他怎么可能忘记一个背叛过他的人。
“那太好了!”小军完全没注意到我的异样,“如果我考上了,你们还能重逢呢!”看着儿子充满期待的眼神,我不忍心打破他的幻想。也许,这真的是命运给我的一个机会。
“对了,爸,你能不能多给我讲讲李教授的事?我想多了解一下他。”小军问道。
于是,我开始回忆和李明相识的点点滴滴。大一军训时,我们被分在一个小组,因为都不擅长体育,经常一起被教官罚站;大二那年的程序设计大赛,我们熬夜赶工,最终获得了全校第一;大三时,我家里遇到经济困难,李明二话不说借给我半年的生活费;大四那年,我们一起去爬山,在山顶上约定毕业后要一起创业...说着说着,我的眼眶湿润了。那些年轻而美好的回忆,因为我后来的自私而被玷污,这是我心中永远的痛。
“爸,你怎么哭了?”小军惊讶地问。
我连忙擦了擦眼角:“可能是想起了年轻时的傻事,有点感慨。”
小军似乎意识到了什么:“爸,你和李教授之间...是不是发生过什么不愉快的事?”我心里一惊,没想到儿子这么敏感:“为什么这么问?”
“你提到他的时候,语气很复杂,”小军认真地说,“而且你们十年没联系,肯定不只是因为各忙各的那么简单。”
面对儿子的直接提问,我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是坦白当年的错误,还是继续隐瞒?如果坦白,儿子会怎么看我?如果隐瞒,又会给将来埋下什么祸根?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时候很复杂,”最终,我选择了一个折中的答案,“我和李明之间确实有些过节,但那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如果你真的考上了他的学校,也许这就是命运给的一个和解的机会。”小军似乎对这个回答不太满意,但也没再追问。他转向电脑,继续研究省重点大学的资料。
“我决定了,”片刻后,他抬起头,“我要报考省重点大学计算机系。不过爸,我是冲着他们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去的,不是因为李教授是你同学。”
我点点头:“当然,你完全有实力考上那里。”
看着儿子坚定的眼神,我心里既欣慰又忐忑。欣慰的是,儿子已经长大,有了自己的判断和决定;忐忑的是,这个决定可能会让我们面对一个我一直逃避的过去。
第二天,我帮小军填报了志愿,第一志愿就是李明所在的省重点大学。
“爸,你怎么这么确定我能被省重点录取?”小军有些疑惑。我拍拍他的肩膀:“相信爸爸,你的实力完全够。”
小军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只是点了点头。那一刻,我看到他眼中闪过一丝狐疑,但我选择了忽略。
回家的路上,我心里盘算着:如果小军真的去了李明的学校,我一定要找机会当面向李明道歉,不能让儿子夹在我们中间难做人。
03
一个月后,录取通知书陆续发放。当邮递员送来那个写着“省重点大学”的信封时,我的手都在发抖。
“小军!你的录取通知书来了!”我兴奋地喊道。
小军从房间里跑出来,接过信封,小心翼翼地拆开。看到里面的录取通知书,他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真的是省重点大学计算机专业!”
我们一家人欢呼雀跃。妻子连忙去厨房准备了一桌丰盛的晚餐庆祝,我则偷偷拿出手机,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给李明发了条短信:“李明,好久不见。我儿子被你们学校录取了,计算机专业。”发完消息,我紧张地等待着,但直到晚上睡觉前,都没有收到回复。
也许他换号码了,也许他依然不愿理我,我想。
时间一天天过去,很快就到了开学的日子。我和妻子早早就开始准备小军需要的物品:新的被褥、衣物、学习用品,还有各种零食和日用品。眼看着这些东西堆满了小军的房间,我突然意识到,儿子真的要离开家了。
“爸,我想自己去学校报到。”开学前一周,小军突然对我说。
我愣了一下:“什么意思?不用我和你妈送你去?”
小军点点头:“我已经是大学生了,应该学着独立。再说学校也不远,坐高铁两个小时就到了。”
我和妻子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不舍。这是我们唯一的孩子,马上就要离家求学,怎么能不亲自送他?
“不行,”我坚决地摇头,“这是你人生的大事,我和你妈一定要送你去。这不仅是为了帮你拎行李,更是我们作为父母的一种仪式感。”
妻子也点头附和:“是啊,小军,让我们送你去吧。等你安顿好了,我们就回来,不会打扰你的大学生活的。”
小军看看我,又看看妻子,最终妥协了:“那好吧,不过到了学校附近,你们就让我自己去报到,可以吗?我想给同学们留个独立的印象。”
“没问题!”我爽快地答应了,心里却暗自高兴能多陪儿子一段时间。
开学那天,我们一家三口坐上了去往省重点大学的高铁。车厢里挤满了和我们一样的家庭:兴奋又紧张的新生,和满脸骄傲又略带不舍的父母。
看着小军坐在窗边,望着窗外飞速掠过的风景,我不禁感慨时光飞逝。
两个小时后,我们到达了目的地。出站后,我们打了一辆出租车,直奔省重点大学。车窗外,这座曾经熟悉的校园渐渐映入眼帘:古朴的校门,整齐的林荫道,错落有致的教学楼...一切都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
“爸,你在想什么?”坐在我旁边的小军问道。
“没什么,”我微笑着说,“就是想起了我上大学的时候。”
下了车,我们帮小军拎着行李,走进校园。迎新的学生志愿者热情地指引我们前往报到处。校园里人头攒动,到处都是新生和家长,空气中弥漫着青春和希望的气息。走在熟悉的校道上,我的思绪不由自主地回到了二十多年前。
那时的我,也像小军一样,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踏入这个象牙塔。
只是那时,我的父母因为工作繁忙,没能送我来学校。第一次离家,我既兴奋又害怕,独自一人拖着行李,在陌生的校园里寻找自己的宿舍。
而现在,我能够亲自送儿子开启他的大学生涯,这是多么幸福的事啊。
“爸,那边好像就是计算机学院。”小军指着不远处一栋现代化的建筑说道。
我顺着他的手指望去,心跳突然加速。那是计算机学院的新大楼,李明可能就在那里办公。此刻的我,既希望能见到他,又害怕与他相遇。
“要不,咱们先去看看你的宿舍吧。”我提议道,想暂时避开与李明可能的碰面。
我们按照指引找到了小军的宿舍楼。一路上,我不停地向小军介绍校园的各个角落:“看,那是图书馆,我大学时几乎每天都去那里学习;那边是食堂,饭菜很不错的;那片草坪是学校的标志性地点,每到春天,樱花盛开的时候特别美...”
小军似乎也被我的情绪感染,认真地听着我的介绍,不时提出问题。妻子则安静地跟在我们身后,眼睛里闪烁着泪光,想必也是感慨万千。
终于到了宿舍楼下,小军转身对我们说:“爸,妈,接下来我自己去报到吧。你们在校园里转转,下午我安顿好了再联系你们。”
小军感激地道谢,又看了我一眼,然后拎着行李走向宿舍楼。
“我陪他一起去。”妻子说道,“你在校园里转转吧,一会儿我们在门口集合。”
我点点头,看着妻子和儿子的背影渐渐消失在人群中。站在陌生而又熟悉的校园里,我一时不知该往哪里走。
二十年前,我也是这所学校的学生,充满梦想;而今天,我作为一个父亲,送自己的儿子来这里求学。
漫无目的地走着,脚步不自觉地带我来到了校园的湖边。这个湖我记得,二十年前它就在这里,只是现在周围的景观更加精致了,湖边新建了一条木栈道,还有几处凉亭。
找了一处长椅坐下,我望着平静的湖面,思绪飘回到过去。
04
李明,我大学时最要好的朋友,现在是这所学校计算机系的副院长,也将是小军的老师。想到这里,我的心情变得复杂起来。
十年前的往事如潮水般涌来。那时,我刚刚进入一家科技公司工作不久,公司正在开发一款图形处理软件。作为项目经理,我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项目进度严重滞后,上级已经开始暗示如果再完不成任务,我的职位就不保了。
就在这时,我偶然在一本学术期刊上看到了李明发表的关于图形算法优化的论文。我一眼就认出了作者是我的大学同学,读完内容后,立刻意识到这正是我们项目所需要的突破口。
我联系了李明,以老同学叙旧的名义邀请他吃饭,席间我旁敲侧击地了解到他的研究细节。李明丝毫没有防备,毕竟,我们曾经是那么好的朋友,他无条件地信任我。
我做了一件让我至今后悔的事情——在李明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我将他的核心算法思路应用到了公司的项目中,没有任何引用和致谢。项目成功了,我得到了晋升,而当李明发现自己的研究成果被商业化使用时,他联系了我。
最初我否认了一切,后来在铁证面前,我只能承认。
李明勃然大怒,指责我背叛了他的信任。更糟的是,由于我们公司抢先申请了专利,李明的学术成果被质疑是抄袭商业技术,他差点丢掉工作。虽然最终他证明了自己的清白,但那场风波给他的学术声誉带来了严重影响。
我们最后一次见面是在一家咖啡馆,他坐在我对面,眼神冰冷:“周志强,从今天起,我们的交情到此为止。你知道吗?当年如果不是你帮我补课,我可能早就辍学回家了。我一直把你当成我最好的朋友,甚至比亲兄弟还亲。可你呢?为了一己私利,不惜出卖朋友。”
“李明,我...”
“不用解释了,”他打断我,“我现在只希望永远不要再见到你。”说完,他起身离开,从此再无联系。
湖面上一只野鸭划过,打破了水面的平静,也惊醒了我的回忆。现在,十年过去了,儿子阴差阳错地考入了李明任教的学校,命运再次将我们联系在一起。
我不知道李明会不会认出小军是我的儿子,如果认出来了,他会怎么对待小军?会因为对我的怨恨而迁怒于小军吗?
想到这里,我掏出手机,犹豫了许久,还是拨通了那个十年没有拨打过的号码。电话响了很久,久到我以为他不会接听了,就在我准备挂断的瞬间,电话接通了。
“喂?”一个熟悉而陌生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
“李明,是我,周志强。”我的声音有些发抖。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有事吗?”如此简短的回应,却让我一时不知该如何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