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清明是在三月的初七,相比往年时间要晚不少,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慎终追远”的重要节日,承载着对祖先的追思与家族传承的期盼。民间流传着“上坟带三样,后代子孙旺”,既是对祭祖仪式的概括,也蕴含着古人对家族兴旺的朴素智慧。



清明节,传统习俗还是比较多的,当然这也得益于它是一个非常的大的综合性节日,既是节气,同时还融合了上巳节,寒食节等诸多的习俗,如今的清明节,不仅有踏青郊游,还有祭祖祈以及吃青团的一个习俗。



当然最为重要的习俗其实还是上坟祭祀,而且这个习俗民间讲究也是非常的多,那么上坟带三样,后代子孙旺,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第一样:香烛纸钱

清明节的核心是扫墓祭祖,而这自然是不能空手去,所以在这天的时候,会选择一些香烛纸钱,然后带在一起,在祭祀的时候,点燃三炷香(象征天地人三才),烟雾袅袅传递思念,寓意“香火不断,家族绵延”。



纸钱也会带上一些,分层包裹金箔元宝、黄表纸与纸扎衣帽,以红绳捆扎留活结,供祖先“拆封”。

事实上这个习俗,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有,在魏晋时期,把这个替代殉葬品,后演变为情感宣泄的仪式,当然现代更注重环保,我们可以改用电子蜡烛或鲜花祭扫。

第二样:时令供品

在清明节的时候,人们还会选择一些时令的供品,比如说水果糕点,还有鱼肉酒食之类的,水果一般会有苹果(平安)、香蕉(团圆)、青团(春意),最好是选择带果柄以示“圆满”,数量取单数(如3、5、7),忌梨(谐音“离”)。



在荤食方面,鱼需整条(象征“年年有余”),酒分三盅(敬天地祖先),艾草染蛋(祈福风调雨顺)。这个也是需要带上的。

第三样:柳枝松柏

清明节上坟的时候带上柳枝松柏也有一定的寓意,折柳戴柳象征驱邪避害,因柳树易活象征家族生生不息。《齐民要术》载“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现代人亦以柳环寄托思念。



随手携带的松柏插于坟前,取其四季常青之意,暗喻血脉传承与家族根基稳固。这个也是对祖先的一个尊重。

带上这些子孙就一定会兴旺发达吗?

这个是民间留下来的一个传统,上坟的时候带上这些,其实也有一定的精神内涵,比如说带上香烛纸钱,它其实是通过仪式感强化对生命的尊重,如《礼记》所言“祭思敬,丧思哀”。带上时令供品,则是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铭记“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以祭祖传递孝道与家族凝聚力。



选择松柏这些,笔者认为,则是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上坟带三样,后代子孙旺”,其实更多的是想要表达内心的美好愿望,古人将自然规律、伦理道德与情感寄托融入生活的典范。无论是香烛纸钱的烟火气,还是青团柳枝的春意,皆在提醒后人:家族的兴旺,不仅依赖物质供奉,更需以敬畏与感恩之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