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越是富贵的人家,对清明节祭祖,越重视。

这不是因为他们钱多的缘故,而是他们借用清明节扫墓的机会,给子孙后代留下财富。

在我的老家,有这样一句俗语:“扫墓遇6兆,后代出贵人。”

一些看似迷信的征兆,根据现实来分析,就是值得我们借鉴的道理。



01

兆头一:家有千口,主事一人。

清明节,大家聚一起,到底谁来主持大局?或者大家只是各自来扫墓,互不搭理?

一个好的家庭里,子孙会聚集,并且有一个带头人,对大家分工。

这个带头的人,在家族里,自身有实力,德行很好,办事公正,常常吃亏,因此很有发言权。

能够组织大家顺顺利利地去扫墓,那他平时也能很好地处理大家的矛盾,促成大家的某种合作,某件大事。

所有的人,都根据大家长的安排,有条不紊地做事,就有了众人划桨开大船的局面。

当然,有的庭里,没有什么大人物,也可以是“长兄为父,长嫂为母”。按照古代“嫡子”的做法,把家庭凝聚起来,子孙后代不会散掉。

02

兆头二:祖宗之法,常常重温。

《朱子家训》中说:“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到清明节,大家去扫墓。这期间,会有很多的仪式。

在我的老家,扫墓之前,要在老屋里,简单地进行祭祀,告诉列祖列宗,子孙后代发展如何。也学习祖上的家法。

一些大家族,还会拿出族谱,一起诵读规矩等。

到了墓地,大家会说起祖上的大人物,是如何发家致富的;有什么不好的人,毁掉了家庭规矩,得到了什么惩罚。

也会说自家的老人,在过世之前,如何关爱子孙。

对祖先的点点滴滴的回忆,让我们的心是温暖的,把孩子们的感恩之心,也激发了。



03

兆头三:不远千里,老家相聚。

你有没有发现,很多家庭,清明节的时候,家人的聚不拢的。

就拿我的外公家来说。到了清明节,阿姨,母亲是不会去扫墓的。

母亲一句话:“那,都是你舅舅的事情。”

我的舅舅,也满腹牢骚:“凭什么我去扫墓?不要花钱吗?”

我的母亲这一辈,明显就没有凝聚力。一些在外发展的子孙,别说去扫墓,就是祖辈的坟墓在哪里,都不知道。

富贵的家庭就不一样了。

他们会早早约定日子,在老家相聚。并且安排了饭局。

走了千万里,就是为了看一看坟墓,烧一炷香,这似乎是不划算的。但是家里有钱,也不在乎多花这几个钱。

扫墓是一个由头,更重要的是相聚,看看家乡。一年有几次相聚,这家人的情感就浓了,以后要一起干大事,可能性更强。

想一想,一个家庭里,内部几个人都互不搭理,还怎么去对外扩张人脉?要得到人脉资源,前提是你的家庭很和睦,有人帮人的言行。

04

兆头四:春明景和,扫墓踏青。

清明节,也是踏青节。

走到扫墓的路上,触手就是春天。

男人们给坟墓除掉野草,添加一些新土。女人们去附近的山林里,采摘竹笋,蕨菜。看来,这是一幅别样的踏春图。

大家忙着工作,很是烦躁。借助清明节,放松自己,从工作中解脱出来。这也达到了修养心灵的目标。



05

兆头五:雨打新坟,滋润万物。

古人说:“雨打灵辈辈穷,雨打墓辈辈富。”

扫墓的时候,下起了雨,似乎会带来一些困扰。

但是,春雨贵如油。雨不仅滋润了坟墓,也滋润了大地,给农人带来喜悦。

农耕时代,春雨就是收获,就是农事的指挥棒。下雨了,水田满了,耕种就顺溜。

另外,按照安全的法则,扫墓的日子,有雨水,就避免了山火等。

千万不要总以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一场及时雨,洗涤了我们的心情,带来了社会的安宁,大地的丰收,农人的喜悦。我们也接受雨的洗礼,不带着焦虑,阴霾,心中就有了贵气。做人也有了格局。

06

兆头六:帮助邻里,积德积福。

这些年,人口流动是很频繁的。

很多人的老家,都没有几个年轻人在了。大家都外出打工,老人在留守。

在去老家扫墓之前,和邻居老人联系,老人一定会准备锄头镰刀之类的东西。

年轻人为了感谢老人,就送去一些吃的,或者给一个红包。也可以让老人有一些生活费。

如果你有心,带着家人,去拜访村里的困难老人。献出一份爱心。那么你的行为,就引领了社会新风尚。

想一下,多年之前,我们的父母,祖父母,就是和这些老人一起共渡难关,一起创造生活。我们怎么能够忘了呢?应该继承长辈的遗志,继续和邻里友善相处,力所能及地帮助。

记住一句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善待家乡的老人,就是积累自家的德福,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也延续了祖辈的关系。



07

在封建时代,说“扫墓遇6兆”,往往是指遇到鸟儿歌唱、坟墓里有蛇、长出林芝、野花等自然现象。

现如今,我们要懂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时俱进,寻找扫墓时候的好兆头,促进家庭更上一层楼。

自然的东西,是巧合,人为的东西,是安排。

一家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处处有安排,哪有不富贵的道理?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