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为了奖赏那些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授予10名元帅、10名大将、57名上将、175名中将、798名少将军衔。可惜的是还有很多革命先烈英年早逝,未能活到授勋时,以下这几位如果评军衔,我想最低也是大将。’
1、叶挺
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南昌起义前敌总指挥,广州起义总司令,三大起义他参加了两个,而且是主力和核心军事领导人,抗日战争期间任新四军军长,1946年乘飞返回延安途中,不幸遭遇空难,1989年11月,经中央军委确定,被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的称号。
2、王尔琢
黄埔一期,恩师周恩来,参加北伐。
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八一南昌起义,任第二军二十五师七十四团参谋长。
王尔琢最大的功劳,是在南昌起义失败后,在三河坝,与朱德、陈毅收拢残兵800余人,最终带领这800人上了井冈山,后改编为红四军二十八团,任军参谋长兼任团长。
这800多人,是正规化军人,非井冈山的绿林可比,带来了部队的正规化,是红军的火种,也是朱德被称为“红军之父”的源头。
如果没有英年早逝,55年最低也是大将
3、刘志丹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1928年,与其他人一起组织渭华起义,任西北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主席,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组织了西北反帝同盟军,任副总指挥及参谋长,后来,反帝同盟军改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支队,刘志丹历任副总指挥、总指挥等职。1932年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刘志丹仍负领导责任。1935年秋,红二十六军与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会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团,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1936年3月,率红28军参加东征战役,由罗峪口附近东渡黄河,挺进晋西北,迭克敌军。4月14日在山西中阳县三交镇(现柳林县三交镇)战斗中牺牲,年仅33岁。1996年,被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36位军事家之一。
4、卢德铭
黄埔二期毕业,曾任叶挺独立团营长、参谋长。后任武汉国民警卫团团长,秋收起义的总指挥,卢德铭党性很强,是毛主席的坚定支持者,没有卢德铭的支持,毛主席做出的不打长沙,转向山区建立农村根据地的决定恐怕很难执行,因为那时的毛主席还没有绝对权威,1927年,为掩护部队前进,卢德铭挺身而出,从前队折回,带领一个连抢占高地阻击特务营和保安团,同时指挥被打散的第3团官兵向前卫部队靠拢,在此过程中被一颗子弹击中右胸,壮烈牺牲。毛主席痛惜不已,叹道:“还我卢德铭!给我3个师也不换。
5、伍中豪
黄埔四期毕业,秋收起义重要领导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与领导人之一,开辟了赣南根据地、闽西根据地,建立夏幽根据地,历任红四军第三纵队司令、红四军前委委员、红十二军军长、红二十军军长、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首届中央军委委员,毛泽东为主席)。与林彪并称为红军中的两只鹰 ,与林彪、黄公略、彭德怀一起被称为井冈山斗争时期朱毛红军“四骁将”。
6、左权
黄埔一期,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将领,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1933年12月任红1军团参谋长,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左权随先头部队指挥作战。5月,在强渡大渡河的作战中,左权率部先是在崎岖的小路中轻装疾行,出敌不意地直取小相岭隘口,攻下越西县城。之后一天急行140华里越过晒经关,他率军攻占了大树堡渡口,以佯渡之态势转移了敌军对安顺场方向的注意,成功地掩护了红1师从安顺场渡过大渡河。最终中央红军主力全部通过泸定桥,甩掉了尾追不舍的国民党中央军。1936年,他担任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率部西征并参与指挥山城堡战役。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协助指挥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粉碎日伪军"扫荡",发展壮大人民武装力量,取得了百团大战等许多战役、战斗的胜利。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左权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不幸牺牲,年仅37岁。牺牲后,延安和太行山根据地为其举行追悼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