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梁山一百单八将有五条龙,也有人说实际是七条龙。之所以有这两种说法,那就是算没算出洞蛟童威和翻江蜃童猛的问题。
我们查阅字典就知道,梁山之龙既不是五条也不是七条,而是有六条:出洞蛟是龙,翻江蜃就是个大蛤蜊,是可以加点小米辣和蒜蓉烤来吃掉的,而那六条龙,估计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举办宴会的时候用得着。
蛟也是龙,这在古籍中是有明确记载的,比如《说文》说“蛟,龙之属也”,《抱朴子》说“母龙曰蛟”, 《韵会》说“蛟,龙属,无角曰蛟”。翻江蜃当然不是龙:“小曰蛤,大曰蜃。皆介物,蚌类也。”
这样细看之下,梁山就有了六条龙:入云龙公孙胜、九纹龙史进、混江龙李俊,此为天罡三龙;出洞蛟童威、出林龙邹渊、独角龙邹润,此为地煞三龙。张顺那个“浪里白条”如果不是“浪里百跳”的话,那就是钓鱼人最讨厌的物种了——想钓青草鲢鳙鲤鱼罗非,白条抢吃鱼饵,把鱼漂弄得在水面上跳舞。
张顺绝不是龙,那六个绰号是龙的好汉,也可以分为三等:两条有帝王之气,三条是泥鳅成精,还有一条不好评说。
说到有帝王之气的梁山之龙,熟读水浒原著的自然会在第一时间想到混江龙李俊——此人装病离开宋江,后来成了暹罗国主,也就是泰国国王,他的子孙要是能也一直传承王位,搁现在也是了不得的人物。
李俊在混江湖的时候就颇有帝王之气:“眉浓眼大面皮红。髭须垂铁线,语话若铜钟。凛凛身躯长八尺,能挥利剑霜锋。”
揭阳镇三霸六个人,虽然互不统属,但却俨然以李俊为首:船火儿张横官李俊叫大哥,穆弘管李俊张横都叫大哥——江湖中人称兄道弟,论的可不是年纪而是实力,林冲、鲁智深都比宋江年龄大,却都管宋江叫哥哥。
李俊有帝王之气,也有帝王之志,他就像一条夭矫之龙,并不会被功名和乡土羁绊,眼见在宋境无法伸腰,就远赴海外,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打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他要是回到开封或临安,在赵佶或赵构面前也有个座位,袍服上绣的也不是蟒而是龙了。
李俊海外为王,跟赵家的“龙子龙孙”平起平坐,而九纹龙史进,则是想把赵佶或赵构从龙椅上拉下来,自己坐上去——史进在《宋史》中是有名字的,那个在四川称帝的史斌,其实就是史进:“建炎元年七月,关中贼史斌犯兴州,僭号称帝。斌本宋江之党,至是作乱,守臣向子宠望风逃去。”
史进绰号九纹龙,不管那龙气是骨子里带的还是后来纹上去的,他都真当了几天“皇帝”,后来被吴玠击败并凌迟,身上那九条龙自然也就割碎了:“义兵首领张宗谔诱史斌至长安,而散其众,欲徐图之。泾原将曲端(后受封威武大将军、宣州观察使、宣抚处置使司都统制、知渭州。后与张浚不合而下狱,九窍流血而死)遣吴玠袭击斌,斌走鸣犊镇 ,为玠所擒。端自袭张宗谔,杀之,收复长安。玠以斌凌迟处斩。”
李俊与史斌一个称王一个称帝,也算没有辱没了身上的龙气,而出洞蛟和出林龙、独角龙,怎么看都像泥鳅成精——他们身上没有半点帝王之气,一直在给别人当跟班。
邹家叔侄双龙,是小尉迟孙立豢养的山贼,听命于母大虫顾大嫂,童威算是跟对了人,在暹罗国也有个比较高的官职,在明末清初时陈忱所著长篇小说《水浒后传》(又名《混江龙开国传》)中,童威童猛做了暹罗国水军统领,基本也就是海军上将司令了。
李俊史进有帝王之气,邹润邹渊童威顶多算泥鳅成精,我们细看水浒原著,就会发现“梁山六龙”的存活率极高,只有邹渊在征方腊时被马踩死,其他五龙全部生还,而征方腊一战,梁山天罡地煞共有五十九人战死、十人病逝,看起来绰号中沾点龙气,对保命存身,也是有一点好处的。
独角龙邹润“不愿为官,回登云山去了”,有回登州任职的病尉迟孙立罩着,估计他不管是打家劫舍还是占山为王搞旅游,都不会有人在意了——他只是一条泥鳅而不是真龙,也掀不起多大浪花。
梁山六条龙中最令人难以琢磨的就是入云龙公孙胜,他视金钱如粪土,却鼓动晁盖“智取生辰纲”,事后却没有参与分钱——那十万贯金珠宝贝,除了阮氏三雄和白日鼠白胜分走一些,其他的都被晁盖带上梁山分给小头目和小喽啰了。
公孙胜想取生辰纲,根本就不要在凡夫俗子中找合作伙伴,只需从师父那里借两个黄巾力士就行了。
公孙胜离开梁山回家探母,晁盖拿出金银相赠,公孙胜只要了一点路费,要是换成没头发的,肯定是“出家人不贪财,多多益善”。
公孙胜如何评价,我们可以引用孔子见老子之后的一句话:“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用网缚之),游者可以为纶(钓鱼用的线,也就是以钩钓之),飞者可以为矰(用拴着丝绳的箭射之)。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笔者早年游历庙观,见僧人阔面大耳、锦澜袈裟,以为法相庄严,后来才知道那是门票变成的美食香车滋养所致。
见道士面有烟火之色,手有劳作老茧,以为不似仙风道骨,后来才知道自己当时实在太过肤浅,根本就不懂道法的高妙: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公孙胜随心所欲,不为外物拘泥,可能在他眼里,其他一百单八将,都是过眼烟云,不管晁盖是不是被宋江谋杀,也不管梁山军征方腊是不是同道相残,他都道不同不相与谋。
如何评价公孙胜,把梁山六条龙分成三个档次,他应该在第几档?公孙胜这条入云之龙,和称王称帝的九纹龙谁更具帝王之气?在笔者看来,还是公孙胜更胜一筹:每个人都应该做自己的帝王,但真能主宰自己命运的,在梁山一百单八将中,似乎除了公孙胜之外,就很难找出第二个第三个了。
公孙胜的所作所为令人难以理解,这才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所以要想理解公孙胜,那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这么多“理解”不是绕口令,而是笔者的困惑:梁山一百单八将,真正的好汉不多,能随心所欲者更少,在您看来,公孙胜是怎样的一位人物?他下山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说他下山根本就没有任何欲望和企图,是不是也说得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