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4月15号夜里,正要入睡的陈赓突然被一阵敲门声惊醒,开门发现是同在上海特科共事的一位女同志。
对方名叫贺治华,是朱德的前妻,陈赓见状赶忙把对方邀请进屋,询问有何变故,其声称组织内有奸细泄密,中央常委罗亦农同志及山东省委吴鬃同志被捕,需要组织立即动员解救。
捋清整个罗亦农被捕事情脉络的陈赓,思量再三,决定将贺治华及其丈夫何家兴同志先行安排到一处安全的旅馆,至于罗亦农同志,他表示组织上会尽一切努力解救革命战友。
而就在贺治华走后,陈赓在与邓小平和周恩来两人的谈话中,直言:贺治华,她就是叛徒!
那么,明面上看并无嫌疑的贺治华,为何陈赓会一口断定她就是叛徒呢?且在陈赓认定贺治华有叛变可能的情况下,为何不立刻动手呢?
罗吴被捕
罗亦农同志,与毛主席同为湘潭老乡,1921年入党,曾有4年留苏经历,回国后一直奋战在上海工人运动前线,1927年6月被选为中央委员,正是因为罗亦农及周恩来等的精心组织,先后三次在上海成功发起工人暴动,他们出众的领导能力在蒋介石看来,无疑是心腹大患,故此曾多次发布高额悬赏。
组织上出于保护罗亦农的需要,把他的居住地及工作范围安排到了英租界内,毕竟国民党特务也不敢到租界内耀武扬威。
1928年4月上旬,因工作交流需要,罗亦农联系邓小平进行会面,会面的地点同样是定在了英租界内,那是一栋普通洋房,住户也是一对地下党夫妻,贺治华与何家兴夫妇。
当月15号,邓小平与罗亦农如约来到贺治华夫妇家中会面,商谈许久后,邓小平起身告别,而罗亦农则决定留下,因为他还需要等另一个重要人物的会面,也就是时任山东省委书记的吴鬃同志。
正在回家路上的邓小平,突然想到有一些重要消息忘了与罗亦农沟通,急忙掉头,决定再去贺治华家中找罗亦农商量商量。
可就在邓小平快要走到贺治华家中时,路对面的擦鞋匠此时却在隐蔽地给他打信号,邓小平明白此人是同志伪装的,便放弃了进入洋房,躲在一旁观察。
不料,此时贺治华家中楼上传来一阵吵闹声,邓小平隐约还能听到一些外国话,眼见此景,他知道,罗亦农同志可能被捕了,抓人的一方无疑是英租界的洋人巡捕。
此刻的他决定暂时撤离,此时他再进去洋房,无疑是“自投罗网”,不仅害了罗亦农,还会把自己搭进去,不合算,当前最紧要的,就是把罗被捕的消息报告组织。
逃脱后的邓小平,迅速借助隐蔽方式联系到了周恩来,等他赶到会面地点的时候,却发现另一老朋友陈赓也在等着他。
等他一问,陈赓此番前来,也是为的罗亦农被抓的事情,只不过邓小平是被抓场景的“旁观者”,陈赓却是有人找上门告诉他的。
原来,4月15号当晚,陈赓忙完工作正准备歇息,门外却响起了一阵急切的敲门声,常年在隐蔽战线工作的他十分警醒,枪提在手后,开始确认对方身份。
在知晓来人是地下党同志贺治华时,陈赓放回了手中的枪,同时开门将对方迎了进来。
没等陈赓问话,贺治华焦急地说:“王庸(陈赓化名)同志,不好了,罗亦农同志和吴鬃同志被英租界的巡捕抓走了,组织里面有叛徒!”
听了她的话,陈赓也很震惊,但他马上又镇静下来,安抚好还在大喘气的贺治华同志后,对其讲道,
“此次会面绝密,巡捕抓人一定是有人泄密,罗亦农同志被捕的事情我会抓紧时间营救的,当前的要务是,你和何家兴同志再住在英租界也不安全了,需要立即转移到安全地点,我安排几个人帮你俩找个地方躲躲吧。”
眼见陈赓做了安排,贺治华也好像没了刚才的慌乱,听从了陈赓的安排,与丈夫何家兴一起转移到了陈赓安排的一处旅馆当中躲藏。
送走贺治华之后的陈赓,与邓小平一样,不约而同的找到了主管特科工作的周恩来那里,一方面商量罗亦农同志的解救方案,另一方面也是要揪出队伍中隐藏的叛徒奸细。
至于为何陈赓会一口断定贺治华就是叛徒,他的理由也很简单:罗亦农与吴鬃会面的地方是贺治华所居住的英租界洋房,倘若组织内部有人告密,被抓的一定不会只是罗、吴两人,贺、何夫妇这一对屋主绝对难逃牢狱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