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赵明
3月中旬,湘潭日报关注了抗日阵亡将士许健与湘潭籍妻子贺训期穿越抗战炮火的动人爱情。在湖南、江苏两地志愿者、媒体的帮助下,许健的江苏亲人陆续被找到。3月28日,江苏许家宗亲来湘,本报记者全程跟踪记录,见证许、贺两家后辈带许健夫妇“回家之路”。
许健的名字镌刻在衡阳张家山抗战遗址公园的烈士名录碑墙上。
“走”了八十载
“许健,跟我们回家了!”
从镇江带来的烧鸡、黄酒和一抔黄土,摆在了衡阳市蒸湘区望城坳的蒸水边一处护坡上,“这是从老家带来的,您尝尝,您跟我们回家吧。”3月29日,许健宗亲来到许健曾背水一战守护衡阳城中百姓的地方祭拜。据史料记载,1944年6月28日,许健连长与战友誓死抵抗日寇进犯,终因寡不敌众阵亡,年仅25岁。
许健连长阵亡后,他的遗体是就地掩埋还是安葬于他处?志愿者罗威在一本衡阳保卫战回忆录中找到了答案——连长周炳生抢救下许健忠骸,并给许健置办了简易棺材后安葬在当时的衡阳县政府前院。罗威反复核实确认衡阳县政府前院为今衡阳龙江明珠小区附近。遗憾的是,由于数十年的建设,无从知晓许健遗骸具体埋葬位置,许贺两家亲人只能在小区附近简单祭拜。
“舅爷爷,你是我们家族的英雄,跟我回家吧。”庄自强在小区绿化带中挖了一小抔黄土,小心翼翼地放入胸口的红布袋中。
料峭三月天,下起了往年罕见的雨夹雪,从江苏远道而来的许家宗亲感慨——这是亲人回家的感念。此前,许家有所不知,许健的名字早已刻在了衡阳张家山抗战遗址公园的烈士名录碑墙上。
“熬”了八十载
在志愿者的对接和安排下,3月28日,许家宗亲十余人陆续到达衡阳,并与贺训期的孙子、孙女见面。“尽管我们从来都不知道对方,但一见面就感觉特别亲切,我想许健爷爷和我奶奶在天上看到我们见面也会跟着开心。”贺训期的孙女殷铁华喜极而泣。
促两家团圆,始于衡阳保卫战研究者罗威在湘潭县档案馆意外发现的一卷保存完好的档案。卷宗里不仅有许健的毕业证、委任状,还有许健与湘潭县籍贺训期的一纸《订婚证书》。此前,本报记者求助公安部门已经确定贺训期婚后无子女,守寡近30年后才改嫁,并收养了养子殷修仁。而寻找许健家人并不如湘潭这边顺利。
档案中许健的籍贯只到市级,历史变迁带来的行政区划异动大,找寻许健家人犹如海底捞针。罗威发布寻亲视频后,大量网友提供线索或者寻人方向,但信息均不准确。再度研究许健相关信息后,罗威找到了新突破口——许健在黄埔军校分校的学籍档案载明,他的籍贯为今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陶巷村。“这么多年的经验告诉我,地址到村的话,99%都能找到家人了。”罗威抱着这份希望,联系了江苏当地的志愿者。
江苏老兵回家志愿者蒋亚军接过了寻亲接力棒,3月9日,他前往陶巷村,几经辗转才找到许家宗亲。“我爸爸在哪里?” 88岁高龄的许忠看到志愿者提供的档案资料后眼含热泪打听。许忠是许健二姐许翠云的儿子,因许健一别家乡后杳无音讯,家族顾念他名下无后人,便将许忠过继给许健。暮年第一次“见到”父亲,老人百感交集, “我妈妈临终时,最放心不下这个弟弟。”
关于许健的生平,经许家宗亲的介绍后越来越丰富。百余年前,许家是当地的名门望族,许健在家中排行老四,上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许家父母望子成龙,将两个儿子分别送入不同派系的部队参军。许健考入黄埔军校学习后投身战场,战乱年代书信送达全凭“运气”,抗日战争打响后,许家再没有收到任何关于许健的消息。
“我们能去湖南吗?”许家人得知许健牺牲于衡阳、结发妻子的后代在湘潭,他们有了见面的打算。
一场跨越千余公里、走过漫长八十载的团圆正在酝酿,少时离家的许健,离家越来越近了……
“等”了八十载
“不知道舅爷爷还记不记得回家的路,这次我们要带他和舅奶奶一起回家。”庄自强算是来湘的许家宗亲中,和贺训期最有渊源的一位,当他站在贺训期养子殷修仁面前,殷修仁脱口而出:“你和你爸爸长得一模一样。”
从意外发现许、贺结婚证到寻亲,再到湘苏两地亲友见面,越来越多尘封的故事被揭开。庄自强记得,一生甚少提及历史的父亲,经常提到曾去过湖南湘潭看望舅妈,而殷修仁对此印象更为深刻。20世纪70年代左右,许健的外甥(庄自强的父亲)曾辗转来潭找过舅妈贺训期,“他穿着布鞋来的,很朴实。”殷修仁对这个“江苏亲戚”印象深刻。贺训期一听是许健的外甥悲喜交加,她将许健已捐躯的消息如实奉告,并说许健婚后离家前留下了一些证件及一口藤编手提箱。“许健外甥想带走手提箱做纪念,我妈妈一生大方,唯独这次小气了,她说这是丈夫留给自己最后的念想了。”殷修仁还记得,母亲见外甥衣着单薄,送了鞋袜、毛衣等。
两家亲人在殷修仁家中努力拼凑着历史的拼图,才发现许健和贺训期的忠贞爱情穿越烽火后,化作了贺训期一辈子的遗憾,也化作了许家三代人的等待。
3月30日,许家人前往湘潭县乌石镇双庙村贺训期的墓地祭拜,并将在镇江、许健阵亡地、许健埋骨地取来的黄土都撒于贺训期的墓前。“奶奶,您可能不认识我们,我们是许健家的后人,对不起我们来晚了,我们带着许健爷爷来和您见面了。”许家以特别的方式促成两位长辈相聚,声声催泪。
临走时,许家人又带走了贺训期墓前的一抔黄土——他们要带着许健夫妇携手“回家”。随后,两家人共同前往湘潭县档案馆,亲眼见证了包括订婚证书在内的许健的相关历史档案。
两天的团聚,有欢笑也有泪水,许家亲人看望殷修仁时,特地拍下了楼栋、门牌号,方便以后走亲戚认门。许健的回家路“走”了80年,贺训期与夫重聚“等”了80年,两家盼归期,也“熬”了80年……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今年恰逢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如许健一样为这场战争浴血奋战付诸生命的人,还有太多没有“回家”的。已从事“帮老兵回家”公益项目10年的江苏志愿者蒋亚军,仍无法情绪平稳地面对战争带来的残酷,每每提及,仍不能自已地哽咽,“今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人的爱国主义或是英雄情怀,但对家庭来说,是一位父亲、一位母亲对孩子回到身边的渴望之情。而对民族而言,铭记历史,才是这个民族对历史最郑重的回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