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明末清初的大才子,金圣叹不但文笔有趣,人也十分有趣,经常做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事情。
虽然金圣叹称自己“无所不知,无所不通”,但他也遇到过难题。
有一个和尚出了一个上联,竟然难了他一辈子,临终前他才对出下联……
金圣叹出生于万历年间,降生在繁荣的苏州城内。
据传闻,他本来姓张,名叫若采,母亲是明朝大臣钱谦益的妹妹,只不过父亲比较贫苦。
对于他的生平,历史上鲜着笔墨,而金圣叹也很少提及。
虽然家中贫苦,但藏书甚众,金圣叹经常伏案苦读,夜以继日,学识非常出众。
因为穷苦,他九岁才有幸进入私塾。
虽然进入私塾的时间比较短,但他靠着聪慧和学识,很快成为苏州当地的少年才子。
除了读四书五经之类的圣贤书,他还喜欢各种江湖野史,以及民间流传盛广的小说传记。
博览群书的他,在成年后顺利考中秀才,前途无量。
可惜命运弄人,他考中秀才之后,皇帝已经换成了崇祯,天下也开始大乱。
朝廷都已经危在旦夕了,科举考试更是如同废弃,更无公平所言,乡试和会试几乎成了摆设。
身处乱世的金圣叹,见科举无望,他只好选择另谋出路。
这段时期,他喜欢上奇经八卦,经常借此装神弄鬼,帮助豪绅之家做些“驱鬼辟邪”的琐事。
虽然这份工作看上去颇有不务正业的样子,但里面的利润非常高,反而赚来不少银子。
而且他脑袋灵活,经常语出惊人,因此受到苏州权贵的青睐。
赚来的钱他除了吃喝玩乐,他还购买了大量的古书典籍。
而在明朝末年,很多豪绅之家为了活命,就选择将家中奇书古卷廉价出售。
金圣叹见此便花钱买回来,对其补残修缺,修订成卷。
没过多久,闯王李自成打进了北京城,崇祯皇帝自缢于景山之上,明朝也因此灭亡。
本以为天下会改为李姓,没想到李自成也没做了几天皇帝,满清联合吴三桂打开了山海关。
清朝建立后,金圣叹一度失去入朝为仕的念头。
有一次,他舅舅钱谦益要过大寿,他母亲便让他入京给舅舅祝寿,这让金圣叹十分反感。
因为钱谦益本是明朝的大臣,深受崇祯皇帝重用。
当时,他听闻李自成打进北京城后,便和妻子柳如是相约跳湖,和崇祯皇帝一样,以死殉国。
没想到刚走到湖边,钱谦益就说湖水太凉,还是改日再跳吧。
随后,钱谦益就投身叛军。
结果清朝打进来后,钱谦益又选择投靠清朝,丝毫没有一点坚守,简直比墙头草还过分。
虽然金圣叹很不想给自己这个毫无操守的舅舅祝寿,但母命难违,他只好硬着头皮来到京城。
不过,钱谦益很快会后悔请他这个远房外甥……
金圣叹赶赴京城后,还没轮到他嘲笑舅舅钱谦益,钱谦益反倒先嘲笑起他来。
钱谦益认为金圣叹没考取过功名,反而经常装神弄鬼,实在丢他们钱家人的脸。
对此,金圣叹罕见的没有反驳,而是连连点头称是,一副十分卑微的样子。
看到他这般样子,钱谦益十分受用,更加变本加厉。
众人都想看金圣叹的笑话,便起哄让他表演一下“仙神下凡”,让大家开开眼界。
于是,金圣叹换上道袍,画上妆容,拿出桃木剑开始了“施法请神”。
只见他胡乱闹腾了一番,还趁其不备,将墨汁甩了钱谦益一脸。
正在钱谦益要大发雷霆之际,金圣叹猛然抓起一根朱笔,开始在纸上写写画画。
众人不知道他在搞什么,纷纷围过来观看。
只见他先是写下四个大字“一个文官”,然后猛然一顿,快速在下面写下“小花脸”三个大字。
见此,众人不禁捧腹大笑,这可把一脸墨汁的钱谦益气坏了,
钱谦益本想让家丁把金圣叹逐出大门,只见金圣叹又紧接着写下四个大字——三朝元老。
本以为后面是好词呢,结果金圣叹写下“大奸臣”三个大字。
随后,金圣叹装作一副无辜的模样,说:“刚才发生了何事,这又是何人写的?”
这可把钱谦益气坏了,但又无可奈何,毕竟是他让金圣叹表演的。
此事之后,金圣叹也觉得自己还没进过科举考场,便想着去考场看看,顺便“玩上一玩”。
于是他由原本的张姓改为金字,名为圣叹,意思是连古代圣贤都会赞叹他的文采,并流传至今。
而踏上清朝科举考场后,果真如他所说的那样,差点没把主考官气死。
在第一次参加府试的时候,当时主考官出的题目是“匏瓜与人才”。
因为古代的匏瓜是一种比葫芦大,但又不能吃的瓜果,所以被人称之为“无用”。
这个题目便是让考生要注重实干,而非虚名。
没想到金圣叹一笔没写,而是画了一幅画,气得主考官险些撕卷子……
金圣叹在试卷上画了一个和尚,旁边还放了一把剃刀。
他的意思是,如果匏瓜没用,那为什么很多和尚会用剃刀把脑袋剃成匏瓜的模样?
所以无用也有用,有用也是无用,没必要故作文章。
本以为金圣叹的这次答卷已经够无厘头了,三年之后他又踏进了府试考场。
而这一次的题目是“四十不动”,意思是人到了四十岁就能不为外界杂欲而心动。
金圣叹这次倒没有画画,而是连写了三十九个“动”字,最后留下大片空白。
他的意思是,既然题目让写“四十不动”,那他刚好写到三十九,第四十个没“动”笔。
连续两三次后,考官直接把他拉进了黑名单,再也不准许他参加府试。
没想到金圣叹直接改名换姓,又参加了一次,这次他直接挥笔泼墨,拿了个第一。
结果等到揭榜的时候,主考官一看是金圣叹,脸都要气绿了。
就这么一个玩世不恭的小老头,晚年的他竟然遇到一个难题。
这一天,金圣叹走到一个小寺庙,便和寺中的方丈讨论起佛学,两人一直聊到了深夜。
临行之际,方丈给他出了一个上联——半夜二更半。
因为古代两个小时为一更,夜晚的一半,刚好是二更加半更,而且“二”和“半”是同一个意思。
听到这个上联后,可把金圣叹愁坏了,他日思夜想,始终想不出下联。
后来,金圣叹便放在脑后,开始帮百姓控诉朝廷的乱征赋税。
没想到这件事惊动了朝廷,还被百官联合起来诬陷有“造反之心”,金圣叹就此被押入大牢。
在问斩之前,他的儿子来为他送行,父子二人哭得泪涕横流。
结果哭着哭着,金圣叹突然问儿子,今天是什么日子。
他儿子一脸茫然,还以为父亲有什么大事要交代呢,便认真道:“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节。”
金圣叹一听这个,顿时眉开眼笑,对儿子说:“你别看我问斩了,你快去寺庙告诉方丈,下联是‘中秋八月中’……”
而他在被砍头之前,还在耳朵里藏着两个纸球,一个写着“好”,一个写着“疼”。
这把刽子手都吓得不轻,他也是第一次见拿自己性命取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