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业发展离不开两次国内工业大迁徙,都是因为战争,第一次是1938年前后,外战需要,陪都重庆相对安全,迁入了许多兵工厂,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长安、嘉陵、建设厂等,其次是三线建设时期,山高林密,最适合三线厂“分散、隐蔽、靠山、进洞”的选址原则,又一次大量迁入三线厂。



重庆的三线厂很多,以轻武器为主,形成了轻武器生产基地,诸如合川的陵川、华川,江津的青江、晋江机械厂等,在重庆诸多三线厂中,要说谁最神秘,还得说是国营双溪机械厂,位于綦江区赶水镇的小鱼沱与打通煤矿之间的张家坝山区,地处綦江区南侧大山深处,距离较远,有60多公里,近1个小时的车程。



国营双溪机械厂因厂区处在洋渡河和石龙河两条小溪交汇处而得名,是国产60式122毫米加农炮的总装厂,加农炮具有射程远、射速快、精度高等特点,在对越战中立下汗马功劳,始建于1965年3月,隶属于五机部,由齐齐哈尔和平机械厂和太原晋西机械厂等企业抽调技术骨干参与组建,出于保密需要,有自己的军工代号,“国营147厂”。



国营双溪厂高峰时期有员工3000多人,规模很大,分为厂区、两个家属区三个部分,配套设施也齐全,除了传统的学校医院、电影院菜市场等,还有比较少见的自来水厂。除此之外,更特别的是,工厂利用三个巨大的天然溶洞作为生产车间,由于位置较高,工人的上下班和机械的转运需要依靠有轨缆车,这在三线厂中还比较罕见。



国营双溪机械厂同大多数三线厂一样,最风光的时候是三线建设时期,那时候生产任务重,待遇也好,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三线建设结束,就面临经营困难,不得已转向生产民品,比如石油开采的电动潜油泵,中文打字机和汽车起重机等,虽然种类多,但都不能继续昔日辉煌,直到1990年开始搬迁到重庆巴南。



自从国营双溪厂搬离后,距今30多年,曾经热闹的军工城已经变成了工业旧址,大量的楼房建筑被废弃,灰色的厂房和破旧的家属楼掩映在树木之中,道路两侧挤满了杂草,完全看不出当年的风采,呈现出一片凋零荒芜、残垣断壁的景象,甚是可惜。



当年国营机械厂属于高度保密的单位,或许是利用天然溶洞作为车间的缘故,即或是当地村民,只要不进入厂区,都以为是规模稍大的普通机械厂而已,再加上工人与本地村民不深入交流,即或有接触,也颇具戒备心,所以,在他们看来,国营双溪机械厂就是一个神秘的工厂,让人难以捉摸。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