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1日讯 眼下,东营市东营区的蓝莓陆续转色成熟,通过智慧农业科技助力提前进入采摘期,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前来体验观光,展现出乡村“莓”好发展的新图景。
春日暖阳下,几位游客尝着刚采摘的蓝莓赞不绝口。在东营市东营区辛店街道小蜜蜂草莓农场大棚里,整齐排列的蓝莓树长势正好。一簇簇色泽透亮的蓝莓果挂满枝头,新鲜的蓝莓让人垂涎欲滴。
“今天正好休息,和朋友就一起过来采摘,之前的时候也来过,这里的蓝莓特别好吃,口感特别脆,而且酸酸甜甜的,特别喜欢。”顾客王女士告诉记者。
作为东营区第一批蓝莓种植户,农场负责人刘海亮对特色农业的发展充满信心,经过前期的“高效栽培+精准育种”,眼下,大棚蓝莓陆续成熟上市,比以往提早了2个月左右,迅速抢占早春鲜果市场。
“园区目前有L25、L11和L42三个品种,共1200多株蓝莓,这三个品种因为蓄冷量的不同,采摘期也分早中晚,我们这边的采摘期是2-6月份,能持续4个月的时间,平均单株产量在5-6斤。”东营市东营区小蜜蜂农场乐园园区总负责人刘海亮告诉记者。
与传统种植方式不同,农场采用“温室大棚+基质盆栽+水肥一体化”的高效栽培模式,告别了传统土壤的束缚,还能精准控制水肥供给,环境调控系统更是能够实时调控大棚内的温度、湿度,为蓝莓打造出最适宜的生长环境,确保蓝莓的口味和营养价值。
“园区可实时监控光照、温度、湿度等关键指标,确保蓝莓在最佳环境下生长。而且基质土里面跟平常土是不一样的,是酸性土壤,加入腐质酸等有机肥料,让它的pH值在4.5—5.5之间,提升蓝莓的产量和品质。”东营市东营区小蜜蜂农场乐园园区总负责人刘海亮告诉记者。
近年来,东营市东营区聚焦盐碱地粮食、果蔬、花卉等主导产业,推动乡村振兴产业从“遍地开花”到“遍地结果”。突出抓好产业基地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持续推进“吕韵黄河口”品牌质量建设,17个农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3个农产品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认定,黄河三角洲大米、麻湾西瓜等“土特产”农品品牌达到40余个。
闪电新闻记者 陈海涛 宋瑞星 东营区融媒体中心 王凯旋 刘浩正 东营市东营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