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正沐浴着全国两会的春风,凝聚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共识,在希望的田野上播下了金色的未来。俗话说“秧好半年稻,壮秧产量高”。当前正是水稻播种育苗生产的关键时期,连日来,梅里斯达斡尔族区的稻农们借助天气晴好、气温回升的有利时机,掀起了水稻育苗热潮,为全年粮食丰收筑牢根基。
走进梅里斯镇齐齐哈村
桦木屯稻农王孝臣的水稻育苗基地
四栋水稻育秧棚鳞次栉比,大棚外,运输农机来回穿梭,搬运着育苗所需的基质、种子等物资。为确保2025年水稻生产开好头、起好步,王孝臣抢前抓早、提前谋划,早在冬季,他就对育苗设备进行全面检修和维护,还与农技专家保持密切沟通,根据土壤情况和气候预测,制定科学育苗方案。
育秧棚内
稻农们分工协作,摆盘、播种、覆土,一派忙碌景象。稻农们将一盘盘秧盘整齐排列,播种机匀速前行,精准地将稻种播撒在秧盘上。随后,稻农们迅速跟进,覆盖上营养土。经过一天的紧张劳作,100亩水稻育苗前期准备工作全部完成,4月上旬根据气温回暖情况洒水育苗,五月即可插秧。
王孝臣告诉记者
2025年水稻育苗开始了,今年种植水稻100多亩,提前育苗、提前插秧,确保水稻增产,争取今年每公顷产量10~11吨。
在达呼店镇哈什哈村
29栋新建的育秧大棚整齐划一
哈什哈村党支部书记李志表示,哈什哈村有水田4000亩,通过积极引进种植大户,实现了集中连片种植。同时,哈什哈村“两委”积极联系水电等部门,解决用水用电难题,解决种植户的后顾之忧。今年,达呼店镇计划种植水稻5.3万余亩,已建立400余栋水稻育秧棚,这些水稻集中育秧设施的建设,不仅解决了传统育秧方式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提高了育秧效率和秧苗成活,也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近年来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水稻种植业有序发展,通过多项惠农政策,不仅为稻农提供农资补贴,还组织专业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从品种选择、育苗技术到病虫害防治,为稻农们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助力春耕生产提质增效。
目前
梅里斯部分稻农都已积极行动起来,下一步将陆续进入整地、泡田阶段。同时,农资市场也迎来了销售旺季,种子、化肥、农药等物资储备充足,相关部门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资产品,保障农民权益,通过多方联动、协同配合,确保为今年粮食丰产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记者丨鄂洪波 视频 | 吴 瀚
编辑丨李 悦 校对丨王佳旭
责编丨陈佳玉 总编丨丛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