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手插秧每人每天最多一亩,一台无人驾驶插秧机一小时可完成五六亩。近日,2025年肇庆市怀集县水稻无人智能机械及旱播技术应用示范推广现场会在怀集县蓝钟镇智慧供销农场举行。无人智能机械“威力无穷”,为肇庆市农业现代化进程按下“加速键”,也为肇庆丝苗米产业降本增效注入强劲动力。



无人智能机械往来穿梭。 通讯员 邝靖敏 摄

怀集县生产、供销、信用示范县建设示范点,蓝钟镇智慧供销农场的活动现场,多台无人智能机械往来穿梭。这些无人机械在先进的传感器与智能控制系统加持下,精准完成耕地、播种、施肥等农事操作,不仅极大提高作业效率,还减少人工成本和误差。无人驾驶拖拉机牵引着播种机,无须人工干预,便能按照预设路线和参数,精准作业,快速高效完成大面积播种任务,播种效率是传统人工的数倍。

基地还大力推广旱播技术,以水稻种植为例,摒弃传统的泡田、育秧、插秧等繁琐流程,直接将处理好的稻种播撒在整理后的旱田中。这一创新技术节水效果显著,传统水稻种植每亩需用水600-800立方米,而旱播技术每亩用水量仅200-300立方米,大大缓解水资源紧张问题。同时,旱播技术减少人工与机械投入,每亩可节省成本300元左右,有效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

肇庆市供销社系统通过整合资源,联合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技推广中心等力量,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创新打造“空、天、地”智慧供销农场,着力打造肇庆丝苗米“订单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社村合作”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制定肇庆丝苗米种植标准、产品标准,建立科学、统一的标准体系,规范丝苗米从种子选择、田间管理到收获加工的每一个环节,确保丝苗米品质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促进良田、良种、良法、良机“四良”融合发展,擦亮肇庆丝苗米“良品”品牌,推动丝苗米产业增产增收,助力“百千万工程”。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现场指导。

来源:肇庆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刘浩辉 通讯员 邝靖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