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益阳赫山区兰溪镇苏家湖村“醉美田园”,现代化的农机在田埂上往来穿梭,发出低沉而有力的轰鸣声,充满生机的春耕画卷就此展开。田埂上,农民扛着农具,眼中满是期待;稻田里,耕田机轰鸣,泥土芬芳弥漫。米市里,饱满的种子运往田间,农资店物资充足。
锚定春耕备耕关键,打造“仓廪盈实”图景
“前段时间天气好,我们很早就开始检修农机、下田翻耕了。”壮林家庭农场的负责人介绍道。
乙巳蛇年正月刚过,兰溪镇就迅速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春耕生产,从化肥、农药等农资的储备调配,到农田水利设施的修缮维护,再到农机农具的调试检修都稳步有序推进。不仅如此,农业部门工作人员还时刻关注农资价格、气象预警等信息,引导农民科学安排春耕。特别是3月下旬经历极端高温到长时间低温寒潮的剧烈变化,秧苗生长受到限制。对此工作人员迅速下发秧苗叶面肥并指导使用,确保秧苗生理机能迅速恢复,提高成活率和生长率。
搭建良种下乡桥梁,打造“种源焕新”图景
“这个‘中安2号’质量不错,是低镉水稻品种,听说去年有人种了,产量还蛮高。”沙岭村的种粮大户一边搬运“种谷”,一边介绍道。
为进一步消除“镉大米”事件影响,兰溪镇积极探索“一粒米”的新兴发展路径,持续推广“低镉大米”培育种植,致力于优化“兰溪大米”品牌。在这一背景下,兰溪镇沙岭村被选为赫山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园优质粮源基地项目试点村,全域推进低镉水稻品种双季稻种植,覆盖全村21户种粮大户、3654亩耕地。在保障粮食产量、安全的同时,将通过订单收购、土地流转、务工就业、技术培训、配套服务、联合带动等方式,帮扶71名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辐射带动全体村民增收致富。
赋能科技深度助农,打造“丰收增效”图景
“从产量上看,育秧工厂10条苗床一次性育出的秧苗可供1500亩农田使用,年生产能力可保证10000亩农田使用量。从质量上看,智慧育秧相比传统育秧方式,其生长标准可控,受天气变化影响小,秧苗成活率可达98%。”江南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薛永强自信地说道。
当前,兰溪镇正积极推进智慧育秧项目,以科技之力推动当地农业生产提质增效。一方面,大力推广智能化农机设备,使用无人机植保,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另一方面,持续推进智慧育秧,利用智能水肥一体化喷灌设施、环境气象指数实时监测设备、电子显示屏等智能化监控、喷淋系统及物联网平台,实时监测农作物生长环境,精准调控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环节,实现科学种植。
筑牢执法监督防线,打造“粮安保障”图景
“之前我们这沟里还有些淤泥,刚开始翻耕水道就畅通了,农机使用更方便了,现在干活快了不少。”正在田埂边忙碌的村民向镇纪委工作人员讲道。
为充分发挥监督职能,进一步压实职能部门保障春耕备耕的主体责任,兰溪镇持续深入田间地头督查春耕备耕生产情况。一方面,仔细询问村民种植情况和生产难题,详细了解了农机设备情况及化肥、农膜等农耕产品的储备情况,问农所需、排农所忧、解农所难,保障农民权益。另一方面,扛牢粮食安全生产政治责任,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做到良田粮用不动摇,确保粮食安全。
提前布局的春耕备耕、“良种”下乡的阵阵热潮,科技助农的智慧成果,执法监督的严格守护,这一项项关键环节相互配合,构筑起坚不可摧的粮食安全网,正缓缓奏响水乡粮食丰收的动人乐章。(蔡婷 周羽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