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构成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其中“食”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自然也是大家最关心的事情。我们已经解决了吃饱的问题,更加关注如何能够吃得放心、吃得健康,“舌尖上的安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件大事。


作者 | 鞠强

但是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却在不断触动公众的敏感神经,引发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每年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前后,各大媒体都会曝光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案例,其中有很多涉及食品安全问题。例如,今年的央视“3·15”晚会就曝光了违规、超量添加保水剂的冷冻虾仁,此外还有媒体曝光了杨铭宇黄焖鸡米饭后厨的食品安全问题,快餐品牌华莱士使用过期食材、伪造健康证等问题。

近年来,随着食品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监管制度的不断完善,食品安全问题在总体上得到了有效解决。与此同时,正如媒体曝光的违法案例,一些不法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追逐暴利,置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于不顾,依然在偷工减料、制假售假,挑战着食品安全的底线,因此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始终不能松懈。

面对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政府在政策法规层面上持续发力。今年2月8日,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正式实施。这一标准对食品添加剂的品种和使用进行了全面梳理和修订,进一步规范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从而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健康性。3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强调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监管,覆盖了食品生产、加工、贮存、运输、销售、餐饮服务等各个环节,以此避免监管漏洞和盲区,确保食品安全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得到保障。

作为市场主体,各类食品企业也应充分认识到,守护食品安全不是为了应付检查的权宜之计,而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锻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食品企业想要做大做强,就要擦亮食品安全的金字招牌。

食品安全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只有政府、社会、企业协同发力,发挥好各自的作用,才能不断提升食品安全水平,守护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不少商家在宣传页面上宣传的是“糖尿病人专用,0糖0添加剂”,但在详情页展示的配料表里,很多商品仍旧包含了食品添加剂。目前我国对于“零添加”并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来明确界定其内涵和外延,一些企业就借此漏洞,对“零添加”进行自主定义。

Read the new issue of the magazine first


栏目·科学探奇


这片“生命绿洲”不仅庇护植被逃过劫难,更推动生态系统在7.5万年内快速复苏,为理解地球生物存续与当代生态保护提供了关键线索。

栏目·真相


想要走捷径“坐享其瘦”不现实。饮食习惯保持稳定,人体机能才能保持稳定。

栏目·聚焦


新成立的本科通识书院将汇聚清华优势学科资源,突出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教学、科研创新中的驱动作用,立足人工智能与多学科交叉融合,着力探索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范式,以培养具有深厚人工智能素养、掌握人工智能技术、具备突出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栏目·万象


鲸携带大量营养物质跨越整个海洋盆地,从营养丰富的寒冷水域到赤道附近的温暖海岸——在那里,它们完成交配和分娩。

-点击阅读更多科学家的故事-

科技发展的背后离不开科技工作者的奉献

阅读“科技工作者”

了解更多科学背后的故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