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也能“共享”?在浙江台州市路桥区路北街道洋洪社区,“共享奶奶”志愿服务队,不仅每天下午会准时出现在幼儿园门口接孩子,还为孩子提供绘画、音乐、绘本等“硬核陪伴”,为社区双职工家庭解决了“后顾之忧”。


下午4点不到,轮值的4位“共享奶奶”就来到社区服务中心的亲子活动区,她们忙着整理卫生,摆出道具,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准备。

“共享奶奶” 王菊琴:我们先到这里准备好东西,绘本、画画的东西都准备好。

下午4点40分,“共享奶奶”们准时等待在幼儿园门口,从老师手中接过佩戴有“专用接送卡”的孩子们,一一点名后,牵着孩子们回到社区服务中心。今年55岁的周玲珍退休前一直从事幼教工作,社区组建“共享奶奶”志愿服务队,她第一时间报名。如今,每天下午陪伴孩子,也成了她最开心的一件事。


“共享奶奶” 周玲珍:在一起的过程中,收获的不光是开心,也是一种成长,自己自身的一种成长。

平时,社区通过成人夜校给“共享奶奶”们上培训课程,让他们发挥各自擅长领域,教授孩子非洲鼓、绘画、舞蹈等。白天给孩子们托管陪伴,晚上参加公益课,自从加入了“共享奶奶”队伍,老人们的生活也变得多姿多彩。


“共享奶奶” 王丽芬:通过社区的公益课学了非洲鼓,我把它教给孩子们,他们很开心我也很高兴。


目前,洋洪社区有八位“共享奶奶”,她们每天以轮班制的形式接送孩子,风雨无阻,已惠及社区双职工家庭近40户。

幼儿家长 梁萍:帮我们解决了接送困难的问题,这些奶奶我们都比较熟识,接过来在这里教他们开展一些活动,我们也比较放心。

老有所为幼有所托 创新开展双龄共养行动

很多职场爸妈面临幼儿“放学无人接送”的难题。为此,从2024年6月开始,洋洪社区通过召集有时间、有爱心的退休女性,为双职工家庭提供儿童托管、日常接送等服务,得到居民的一致好评。今年3月开始,路桥区在全区推广这一有效做法。

路桥区通过发动老教师、老党员、老干部等低龄健康老人,为双职工家庭提供儿童接送、课后看护、情感陪伴等互助服务,有效缓解家庭育儿压力。


浙江台州市路桥区委组织部副部长 缪艳:我们在全区全面推开了这一做法,广泛招募“共享奶奶”志愿服务团成员,并建立了一系列的管理机制,对“共享奶奶”的健康状况、服务时间、擅长领域进行登记,以便更好提供服务的内容和时间。比如在接送孩子之外,还可以在党群服务中心提供一些作业辅导、手工制作、讲故事、助餐等系列活动。

“共享奶奶”志愿服务,兼顾了“老有所为”和“幼有所托”,让老年群体实现“老有所为”,更通过“一老一小”双向关怀,推动社区互助温情传递,构建“幼有善育、老有颐养”的幸福共同体。为了让更多志愿者参与,路桥还借鉴“时间银行”“义工服务”等机制,不断探索和丰富社区志愿服务的形式,通过创新制度设计吸引更多志愿者参与,让“共享奶奶”不只是一个符号,而是成为一种制度化运行、人人可以参与、人人乐于参与的社区公益机制。


浙江省台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张天华:“时间银行”可以理解为志愿者参加服务获得存储时间,等到自己或直系亲属成为老年人需要服务时,可以用之前存储的时间进行兑换。实现互助养老、爱心循环的模式,而“共享奶奶”通过老年志愿者为儿童提供志愿服务,让老年人从“被照顾服务对象”转为“志愿服务提供者”形成“低龄老年人存时间、高龄老年人获取服务”的新型养老模式。可以说,“共享奶奶”为统筹化解“一老一小”照护难题,让儿童快乐成长、老年人颐养天年,共同建设“家庭友好型”社会提供了新思路。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