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1日讯民生是需要政策推动的,政策则需要找准民众所需精准发力,才能以小投入撬动大民生。菏泽市成武县在教育领域精准发力,找到了纾解农村居民民生难点的“小切口”,推动教育公平的大民生。
闪电新闻记者驱车270多公里,从济南来到菏泽成武县南鲁集镇,在当地建立的第一所农村公立寄宿制学校,体验学生的一天。
当家长把孩子送到农村公立寄宿制学校时……
周一一早,在吃过早饭后,孩子们就陆续来到了学校。走在校园里,随处可见的是学生和家长大包小包地拿着行李进宿舍。从2022年起,这所学校实行寄宿制模式。“这种公立寄宿制模式对我帮助非常大。就是礼拜一把孩子送过来,就不用管了,等礼拜五下午接回去就行了。礼拜六礼拜天我们也休息,孩子也休息,正好在一起,还可以出去玩一玩。上班时间该挣钱挣钱,孩子该上学上学,什么都不耽误!”一位家长说。
成武县南鲁集镇实验小学,吸纳了不少周边村镇的学生,学生们一天三顿饭都在学校解决。中午下课铃一响,学生们就自觉排起了队,记者也丝滑融入,排在学生队伍里。
一进食堂,学生们就自觉找到了自己的专属位置,纷纷落座。在这里,每个人吃饭的位置都是确定的,你需要对号入座。就当记者准备大吃特吃时,旁边的几位同学举起了手中的馒头,这是什么情况?旁边的学生给了解释:“自己吃不了的馒头,可以通过举手,让老师回收,给能继续吃的同学或老师,不能浪费粮食。”
抬眼望去,可以看到食堂阿姨拿着篮子,戴着粉红帽子,游走于学生中间。在这里,他们除了是学校食堂的工作人员外,他们还都是学校学生的家长。“之前是在村子里做服装加工的,然后孩子们上这里来了,我就直接上这边干活了。在这里一边干着活,一边看着孩子,觉得特别放心,也特别安心。”山东成武县南鲁集镇公立寄宿制实验小学生活老师赵燕红说。
当一所乡村小学面临撤并时……
这一所乡村小学里有足足五百多名学生在读,每个班级都坐得满满登登,而在三年前,这所学校却只有一百多名学生,面临被撤并的情况。回想起当时学校的状况,山东成武县南鲁集镇公立寄宿制实验小学校长牛祥朋仍感慨万千:“从2017年开始,学生逐渐流失,到2022年,学生在校人数达到了谷底,当时在校人数是128人。如果我们再不想办法,这个学校就面临着被合并。”
学生持续减少,让学生们慢慢变得倦怠,进而影响到老师的教学。山东成武县南鲁集镇公立寄宿制实验小学教师王莹莹表示,一上课就有很明显的回声:教室空,学生少。
这种情况并不只是出现在这一所小学或者一个学区。在新的人口形势下,农村人口密度进一步减小,不少农村居民选择外出就业,他们的孩子就跟着父母去务工的城市上学,也就造成了基础教育“县城挤、农村空”的情况。对于这一点,2019年调入南鲁集镇做学区主任的王常杰深有感触,“刚来的时候,正是农村大批学生进城的阶段。每年最心疼的时候就是开学,家长们去我们那里办理学籍转出手续。”
针对当时学生快速流失的情况,王常杰和南鲁实验小学校长牛祥朋开始对转校学生进行走访。
“学生家长不是认为我们的师资力量或者教学成绩不好,是他们想把学生放到寄宿制学校,他们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外出务工。”牛祥朋说。
作为营利机构,民办寄宿制学校收取学费是正常市场行为,无可厚非。只是公益性质的公立学校因为没有住宿条件,就让很多进城务工的农村居民放弃免费且优质的公立教育。用教育为农村民生兜底,需要补足寄宿这一个环节。
2022年秋季开学,成武县第一所农村公立寄宿制小学——成武县南鲁集镇实验小学正式开始招收寄宿制学生。“在农村公立寄宿制学校里面,我们免费提供住宿。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我们给他们进行资助,其他的学生按照成本价,一天伙食费也就是13块钱左右,这样,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吃好住好。”山东成武县教体局局长潘崇雷说。
住宿的学生生活学习都在学校,任课老师在教好自己主课的同时还要自主设计一门“校本课程”来拓展孩子们的兴趣,这就出现了数学老师教秧歌,语文老师教羽毛球的景象,记者也是体验了一把“校本课程”的乐趣。“因为我们毕竟是农村的学校,没有专业的老师,全靠老师自己先自学,然后再教给孩子们。但是直到现在,我觉得我们的校本课程越来越正规化。”对于如今学校的变化,老师王春荣满是自豪。
用公立寄宿制学校教育为农村民生兜底
周末,记者跟随学校老师去家访,其中一个家庭的两个学生,半年之前是在一所私立寄宿制学校就读,兄妹俩一年近三万元的学费。学生母亲李艳霞告诉记者,“俺对象成天在外边干建筑,我就在家种个地。家里收入靠他爸在工地上挣的几万块钱和这二三亩地的收入。”
依靠夫妻二人的收入,负担两个孩子在私立寄宿学校上学的学费已很吃力。有一年,家里因为一笔意外支出,他们甚至凑不齐当年孩子的学费。“家里老人动手术,花了将近2万块钱。俺对象在工地上干活的工资还没发下来,地里结的东西也没来得及卖,正好孩子要交学费,找亲戚借了5000多块钱。”李艳霞说。
后来,他们转入公立寄宿制学校,兄妹二人不仅能同样在学校住宿,花费还少了很多。李艳霞心里的包袱也放了下来,“过去在私立学校一交学费,就感觉把家里给掏空了,现在压力没那么大了,感觉轻松了。”
用公立寄宿制学校教育为农村民生兜底,也解决很多留守儿童的看护难题。在成武县牛老家村,10岁的依琳跟着外公一起生活,在转入南鲁实验小学之前,小依琳上下学只能依靠外公每天接送,这让已经六十多岁的牛大爷也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的问题,“你看我上有八九十岁的老母亲,我对象也去世八九年了,家里没人照顾,我要是一天三遍接孩子,那站脚的空都没有。”
除了接送,辅导依琳作业也让牛大爷直皱眉。如今在寄宿制学校,有老师代替家长进行课后辅导,转学到这里后,小依琳的成绩快速提升,外公脸上也常挂笑容,“过去孩子的分数,一般就是在六七十分,转到这个学校以后,一学期下来,语文在85-90分,数学上次测试考了95分。”
2024年,成武县累计投入5000万元,改造投用6所农村公立寄宿制学校,目前,成武全县已有5523名在农村寄宿制学校就读的孩子,1596名学生选择在校寄宿,另有2716名学生选择在学校食堂解决自己的一日三餐。2025年计划再投入4000万元,再改造5所,实现农村公立寄宿制学校县乡镇全覆盖,成武县以农村公立寄宿制学校的“小切口”实现了惠及教育公平的“大民生”。
闪电新闻记者 吴丽兰 马帅 实习记者 邵梦婷 陈星宇 成武台 田作龙 刘重洋 倪华兴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