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落实新课标理念,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2025年4月1日下午,广元市实验小学语文团队开展了本学期第六次教研活动。此次教研活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分学段对第五单元教材进行深度剖析;第二阶段,集中观摩语文要素拓展课课例展示。

单元解析

一年级组语文教师周莉琼围绕第五单元展开解析,本单元的总体特点是:内容多元丰富、朗读韵味浓郁、识字相对集中。聚焦单元语文要素“了解形声字的识字规律,并学习运用这一规律自主识字”,周老师认为单元整体设计要处理好识字目标与阅读目标、识字活动与识字方法、识字教学与词语教学、教学情境与生活情境等方面关系。



二年级组语文教师王利以“做生活的观察者与思考者”为主题展开单元解析。五单元围绕“办法”主题编排,精选了寓言故事、生活故事、童话故事,旨在引导学生领悟思辨智慧、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单元语文要素聚焦“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和“读好对话的语气”,同时将本单元纳入“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围绕“做生活的观察者与思考者”核心任务设计活动,包含识字写字、课文阅读理解、思辨性表达三方面。王老师建议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故事的不同侧面去思辨,谈自己的看法,明辨是非。



三年级组语文教师苏莉围绕第五单元展开解析,该单元是以“想象”为主题的习作单元,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表达能力。单元编排包含两篇精读课文《宇宙的另一边》《我变成了一棵树》和两篇习作例文,通过展示不同角度的奇妙想象,引导学生感受想象魅力。教学建议采用情境化活动设计,如“宇宙探索编辑部”“变身体验官”等专题,通过解构文本、科学对比、创意写作等方式,帮助学生从“感受想象”过渡到“实践创造”。单元最终落脚于《奇妙的想象》习作,强调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思维,注重培养学生想象的发散性与独特性。



四年级组语文教师杜晓芳围绕四下第五单元展开解析,该单元是以“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为主题的习作单元,以“按游览顺序写景物”为主线,涵盖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及单元习作等板块。语文要素体现读写结合,聚焦“顺序”,教学时应把握中心任务,各部分体现整体性并灵活处理关系。



五年级组语文教师李维围绕五下第五单元展开解析,本单元围绕“字里行间众生相,大千世界你我他”主题展开,两篇精读课文《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分别从主要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及描写他人的反应,不同角度引导学生体会表现人物特点的基本方法。“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旨在帮助学生联系以往的学习经验,梳理、总结具体表现人物特点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方法的认识,引导他们选择典型事例,通过一系列描写方法具体表现一个人的特点。



六年级组语文教师朱香玲以“科学精神”为主题展开解析,本单元精选了《文言文二则》《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表里的生物》三篇课文,围绕语文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论说类文章常见的表达方法,引导学生不仅要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要有理有据地论证观点,指向思辨能力的提升。展开想象,写科幻故事,是本单元的习作要素,旨在要求学生借助相关科学知识展开想象,尝试写科幻故事,从而提高表达能力、科学素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课例展示

在语文教学的广袤天地里,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文字洞察人物内心,体会人物品质,一直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赵馨老师带来的这堂语文要素拓展课,如同一把精巧的钥匙,为学生们打开了通往人物内心世界的大门。



课前精研,厘清目标任务

磨课团队深入钻研教材,以单元目标为导向,紧扣本单元核心语文要素——“关注外貌、神态、言行描写,洞察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品质”,巧妙设计了一系列层次分明、逻辑连贯的教学任务。





情境开篇,点燃探索热情

课堂伊始,赵老师巧妙引导:“同学们,与人相处时,对方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细微动作,都是了解其内心的钥匙。”这番话瞬间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紧接着,老师播放了《狼牙山五壮士》的经典片段,五壮士英勇无畏的表现,深深吸引了学生的目光。老师适时提问,引导学生从五壮士的语言、动作、神态中感受人物品质,并思考细节描写的重要性,为整堂课奠定了良好的基调。



探秘描写,品鉴人物风华

任务一:课文探秘,解锁描写方法

赵老师以《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例,引导学生找出体现人物品质的句子,并分析从哪些方面体会出人物品质。学生们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发现。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梳理,系统讲解外貌、神态、言行描写在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品质方面的作用。随后,老师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中的人物描写,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人物描写方法的理解与运用。





任务二:对比写法,洞察人物品质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不同描写方法的效果,赵老师精心设计了对比写法环节,利用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描写对人物形象塑造的影响。通过对比,学生们清晰地认识到,精准的描写能让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从而深化对人物品质的理解。





任务三:妙笔生花,练笔提升表达

习得方法之后,赵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练笔。她给出三个贴近生活的情境,让学生运用外貌、神态、言行描写刻画人物,展现人物品质。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出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在点评环节,他们依据评价量表互相点评,在交流中共同进步。



课后延伸,巩固学习成果

课堂接近尾声,赵老师带领学生回顾体会人物品质的描写方法,并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位熟悉的人,运用所学方法进行人物描写。这一作业设计,不仅巩固了课堂所学,还将语文学习延伸到生活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记录美。



磨课团队负责人杨晓琼老师从三个方面进行了交流分享:准备阶段,年级组围绕“人物描写与品质体会”这一要素,挑选《十六年前的回忆》等课文,采用影视导入法,搭建“范例分析—对比研读—情境迁移”任务链。实施阶段,历经五次试讲,针对学生难点,增设描写要素归类表,“删改描写”思辨活动,拓展练笔场景,创新“星级评价表”。成果亮点,课堂以阶梯化思维训练为主线,构建读写闭环,既落实描写技法教学,又融入人文教育,让语文要素有效落地。



最后,广元市实验小学蔡敏副校长进行了总结。她对本节课堂展示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两点思考:一是课堂类型与方向思考,本次阅读教学课例在任务群视域下的定位值得深入探讨。建议进一步对标新课标要求,为后续构建语文要素拓展课课程体系提供有价值的实践样本。二是核心素养落实思考,建议在落实语用的同时关注文化自信、审美创造,从而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愿本次教研活动所燃起的点点星火,能化作璀璨光芒,照亮更多通往教学之美的幽径。让老师们在这光芒的引领下,用热爱与探索,书写属于自己的教育篇章。

供 稿:郭小林 李 维

编 辑:董 彬

初 审:李利蓉

复 审:蔡 敏

终 审:罗德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