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行为分析(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ABA)是理论也是实务,是身为教师或父母所需要的重要技能,更是教导幼儿或特殊儿童必备素养。ABA作为一门基于实证的科学方法,在特殊教育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核心理念在于通过系统观察、数据分析和行为干预,帮助特殊儿童(如自闭症、智力障碍、情绪行为障碍等)建立适应性行为,减少问题行为,并提升独立生活能力。

本书作为应用行为分析领域的经典著作,跨越四十余年,无论是教育理论、教育实践工作者,还是教育研究者、教师和家长,都能从中得到启发和借鉴。


《应用行为分析:给教师的书(第十版)》

[美]保罗·阿尔贝托 [美]安妮·特劳特曼 [美]朱达·阿克斯 著

杨福义 等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978-7-5760-4234-4

158.00元

本书的设计呈现兼顾教师和学生需要,便于教师讲授、指导学生阅读和拟定行为改变计划,内容系统阐述了应用行为分析的原理和具体应用,并通过生动的实例贯穿始终,帮助教师懂得如何确定目标行为,收集和绘制数据图表,选择实验设计,开展功能分析,安排行为后果,设置先行刺激,促进行为泛化,以及采用单一被试设计进行研究等。


作者简介

保罗·阿尔贝托

乔治亚州立大学教育心理和特殊教育学系教授,他在亨特学院取得学士学位后,便在南布朗克斯的小学教特殊学生;在任教中,他在福坦莫大学完成特殊教育的硕士学位。之后搬到亚特兰大并且取得了乔治亚州立大学的特殊教育(重度障碍)博士学位。

安妮·特劳特曼

孟菲斯大学特殊教育学教授,1964年安娜‧屈门在乔治亚大学取得初等教育学士学位后,在小学任教了五年,随后,她于乔治亚州立大学完成特殊教育的硕士学位,在自足班及资源班教导行为障碍学生,担任危机介入专家及特殊教育督导。1977年于乔治亚州立大学取得特殊教育的博士学位后,在孟菲斯大学任教直到2009年退休。

朱达·阿克斯

西蒙斯大学教授,2008年取得俄亥俄州立大学特殊教育与应用行为分析博士学位,一直在使用应用行为分析的概念和程序来改善自闭症患者的生活,主要教授语言行为和单学科研究设计领域的实地硕士课程、在线硕士课程和在线博士课程。

译者简介

杨福义,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公派赴美访问学者,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入选者,曾赴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挪威、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几十所著名高校交流访问。主要学术领域为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认知与社会性发展、早期干预、教师专业发展等。

简明目录

第一章 应用行为分析的根源

第二章 应用行为分析程序的正确使用

第三章 准备行为目标

第四章 收集数据的程序

第五章 绘制数据图

第六章 单一被试设计

第七章 确定行为的功能

第八章 增加行为的结果安排

第九章 减少行为的结果安排

第十章 区别强化:先行控制与塑造

第十一章 行为改变的泛化

第十二章 教导学生进行行为自我管理

第十三章 综合分析

词汇表

参考文献


《应用行为分析:给教师的书(第十版)》作为跨越四十余年的经典教材,始终践行着三位作者的初心:将ABA从实验室带入真实课堂,赋予教师“科学家的思维与艺术家的创造力”。对于特殊教育工作者而言,这本书不仅是技术指南,更是一本蕴含教育哲学的手册。其通过系统化的框架设计、与时俱进的案例更新以及对伦理价值的坚守,深刻诠释了ABA在特殊教育中的不可替代性。

本书主要作为特殊教育领域的经典著作,具有丰富的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基于严谨的科学的思维,本书前言开篇即强调:“我们不是提供一本解决所有问题的食谱,而是教会教师如何用科学思维烹饪教育佳肴。”这一理念贯穿全书:第四章指出,教师可通过“频率记录表”“持续时间日志”量化目标行为,例如书中详细对比了“全间隔记录”与“部分间隔记录”的适用场景,帮助教师像实验室研究员一样精准捕捉学生的行为模式。第六章引入“单一被试设计”的课堂化改造,书中以“交替处理设计”为例,指导教师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对比两种干预策略(如代币制与社交表扬)的效果曲线,快速锁定最优方案。


作者团队以“伦理进化”为主线,重构了ABA的教育哲学,基于人性化实践强调教育从行为改变到生命联结,第七章、第九章针对“挑战性行为”(即“问题行为”),书中提出“功能等同替代”策略,例如教会自闭症儿童使用PECS图片系统表达“我需要休息”,而非通过自伤行为逃避任务。新版更通过“签到/签离”“每日报告卡”等工具,将PBS从个别干预扩展至全校支持体系。在特殊教育领域,污名化的问题特别值得重视,全书完成30余处术语革新,如将“行为矫正”改为“应用行为分析”,“挫折级别”调整为“指导级别”。这些改变不仅规避污名化标签,更重塑了师生关系——教师不再是行为的“矫正者”,而是儿童发展的“共建者”。

融合教育创新正逐步打破特教与普教的边界,构建家—校—社协同框架对于推动特殊教育发展十分重要,本书第八章和第十二章通过“家长工作坊模板”“家庭代币合约”等工具,将ABA从课堂延伸至生活场景。本书以“所有学生都能在通用设计中受益”为信念,提供了ABA融入普通课堂的完整路径,第十章新增“视频提示”“最多到最少提示”等技术,帮助普通学校教师为特殊学生设计隐形支持。第十一章借鉴“言语行为里程碑评估(VB-MAPP)”框架,帮助教师设计同伴互助游戏,促进特殊学生的融合与进步。


《应用行为分析:给教师的书(第十版)》,恰如三位作者在致谢中所述,是“教师发展合作伙伴”。它拒绝提供速成答案,而是通过科学框架、伦理追问与鲜活的课堂故事,唤醒教育工作者的专业自觉——特殊教育不是矫正缺陷的工程,而是发现可能的过程。当教师学会用ABA的镜头观察儿童时,他们看到的将不再是“问题行为”,而是未被听见的需求、未被开发的能力,以及等待建立的生命联结。在这本书诞生四十余年后的今天,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这样的工具——它既能锚定专业的深度,又不失教育的温度。

制作:王晓蕾

关注并设为星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