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2日是第18个“世界孤独症日”。为落细落好落实《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8年)》,提高公众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的认识,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联合中国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联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科技赋能,南特脑科学数智化平台亮相

南特强脑科技研究院由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携手杭州六小龙浙江强脑科技、南京仕轩教育科技于2024年共同建立。



南特——强脑科技研究院专班成员张扬博士说,连接可穿戴脑机设备,实时记录前额叶脑活动,提供基于脑机接口技术的评估和干预方式,为个体训练和团体干预提供数据,“我们打开这个按钮,屏幕上会有一些游戏,比如这个就是模拟我和狐狸去赛跑,如果我敢看你的眼神,就会跑得很快,通过这个可以设计底层社交能力。如果你闭上眼睛,可能就没有社交意向,沉浸在自己世界里面,没有去调动自己的社交的神经元。评估结束后,就可以产生报告。”



同时,大量真实个案数据沉淀到科研数据库中,不断激发科研人员的探索与创新;平台构建的康复行业专有人才库,让每一位从业者都能不断提升自己,为特殊儿童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据了解,南特脑科学数智化平台针对特殊群体需求,专门研发的用于疗愈学习与训练的开源性线上学习平台,作为全国首个融合脑机接口技术的特教领域脑科学数智化平台,它承载着学校和企业对“科技赋能特殊儿童康复”的深度探索,更饱含着对孤独症群体的深切关怀。

南特脑科学数智化平台的丰富功能紧紧围绕特殊儿童的康复需求展开。数字课程与认证中心为康复师和家长提供知名高校课程、经典实践课程、数字康复课程等;特校云平台专为基层特教学校及社会相关康复机构量身定制,用于教学训练管理、科学制定并执行干预计划;IEP(个别化教育计划)管理则是为每个学生制定专属成长方案。

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穿针引线”,实现康复管理质的飞跃。

2024年,南特强脑科技研究院多次开展工作推进会,举办“脑机接口技术应用学术论坛”,深入研讨脑机接口技术应用前沿、脑机接口技术与音乐治疗、脑机接口技术与特教实践以及科技赋能教育、康复的多学科协同等方面的丰富内容和实际应用案例。

南特强脑科技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强表示,这次南特脑科学数智化平台的发布,是依托南特在特殊教育领域的专业积淀与强脑科技的前沿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双方携手共创了集“疗愈学习、开源研发、能力认证”于一体的研发成果。这一平台的发布是南特践行产教融合理念的重要实践,也是探索科技赋能特殊教育创新的重要成果。



专家研讨,共话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未来

由中国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联盟主办的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研讨会举行。研讨会汇聚了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实践工作者,围绕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的前沿研究与实践成果进行分享交流。上海市特殊儿童康复中心沈敏院长系统介绍了医教结合康复模式的创新实践;苏州星惠学校特聘顾问侯芳校长分享了该校在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方面的特色做法;美国纽约城市大学皇后学院Elizabeth Ljalba博士带来了国际前沿的言语语言治疗新理念;温州大学李晓燕教授提出了基于孤独症儿童会话障碍特质的教学新策略;南京特师魏轶兵副教授通过详实案例,展示了情绪训练对改善孤独症儿童社交行为的显著效果;南京特师王澜琪博士介绍了神经多样性视角下孤独症儿童的教育与发展。

中国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联盟由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牵头,于2024年12月16日成立,该联盟汇聚全国多地100余家特殊教育学校、孤独症儿童学校、幼儿园、康复中心、康复行业企业、科技公司和有关高校等多方力量,旨在搭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多赢的平台与机制,共同推动新时代孤独症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聚焦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和残疾人事业专门人才培养的高校,学校于2005年就开办了我国第一个专科层次的儿童康复专业(孤独症方向),培养孤独症儿童康复与教育教师。2015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后,学校陆续开设了教育康复学专业和特殊教育专业(孤独症教育方向),进行孤独症儿童师资的培养探索。在此基础上,2023年在全国首次创设孤独症儿童教育本科专业。这些举措不仅填补了国内孤独症儿童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空白,也为学校在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1年,学校成立孤独症教育研究中心,汇集了一批从事孤独症教育研究的专业力量,打磨孤独症儿童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以期实现科研与教学联动发展。学校深入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及康复机构,实地探访孤独症儿童的教育需求,通过广泛调研,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融合育才,守护“星星的孩子”成长

“与爱同行 点亮星海”体验活动、孤独症大学生融合实境纪录视频让更多学生了解了孤独症学生的世界。特殊教育的核心目的是帮助特殊人群获得平等发展机会,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融合。目前,学校已全链条培养5名孤独症大学生,实现了100%成功就业,这是南特开展高等融合教育的成功实践。

南特作为全国首批残疾人高等融合教育试点学校(全国仅6所),从2002年就开始高等融合教育的探索。学校践行“尊重差异、适性发展”理念,构建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支持体系。

学校建立健全高等融合教育领导机构,通过积极构建“需要为本”型融合教育支持环境、搭建“全程全员”型融合教育资源支持平台、践行“一人一案”型残疾学生个别化计划、构建“精准靶向”型残疾学生就业模式。同时,对承担融合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加大培训力度,以此为残障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课后辅导和学业支持。

为推动融合教育数字化转型,南特融合教育中心研发“融小特”小程序,为融合教育学生提供更精准的学习资源和支持,帮助教师实时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展,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的服务与支持。

跨越山海,以爱融爱共同点亮星海

在博爱美术馆里,不少师生驻足停留,欣赏一幅幅色彩亮丽的特殊儿童画作。这场“与爱同行 点亮星海”融合艺术作品展萌芽于苏陕协作的沃土。作为教育公益的重要实践,南特每年选拔优秀大学生前往陕西省商洛市,开展为期4个月的顶岗实习。实习生们深入当地,通过艺术美育赏析、自然美育课程、心灵美育沙龙等系列教学活动,将美育的种子播撒在山区的留守儿童及特殊儿童的心中,助力教育公平与美育共融。此次展出的特殊儿童作品均是在顶岗实习学生的指导下完成,这也是南特学子将青春在祖国需要的地方绽放的生动体现。

作品展以艺术为纽带,将孤独症儿童、偏远山区的留守儿童、城市儿童、国际儿童紧密相连。通过跨地域、跨文化的艺术对话,展览多元文化的独特魅力,传递平等、包容与希望的教育理念。

与此同时,“与爱同行 点亮星海”志愿服务展及路演也在校园的博爱大道中开展。





活动现场展示了“与星同行,疗愈星光”“伴‘星’成长训练项目”“亲暖e+”等孤独症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大学生志愿者依托特殊教育专业、全国首个孤独症儿童教育专业的资源优势,链接医院和高校的专家资源,主动走进社区街道、康复机构、各类学校,形成“教育+康复+志愿服务”的工作模式,为孤独症儿童提供陪伴、康复、疗愈、体育、美育等多维活动支持,为孤独症家长提供心理疏导、喘息服务,也搭建了社会公众认识接纳孤独症群体的公共平台。

学校始终秉持“关注特殊教育、服务特殊人群”的宗旨,长期以来在服务孤独症群体方面做了持续深入的工作。目前,在校注册志愿者数超过9000人,占全校总人数98%,校院两级青年志愿者协会现有助残项目点29个,其中超过80%直接服务于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学校自2017年承担特殊教育精准服务西部计划的工作以来,面向新疆伊犁、克州地区,连续7年选送应届毕业生、专业教师开展特教接力帮扶支持工作。



一批又一批“擦星星的人”遍布祖国各地,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学校博爱塑魂的校训精神,犹如点点星光汇聚成照亮孤独症儿童的璀璨星海。

作为中国特殊教育领域的“摇篮”,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以使命为舵,以行动为桨,以创新之力重塑孤独症儿童教育未来,也为孤独症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持。学校将携手各方力量共同推动孤独症儿童教育事业迈向新的高度,为孤独症儿童构建“有尊严、有温度、有希望”的成长环境,让每一颗“星星”都能闪耀属于自己的光芒。

( 江苏新闻广播/沈杨 通讯员/宋宁宁 冷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