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19 世纪初期,俄国人趁着与当时世界霸主英国交好的契机,学习并吸纳了西方先进的科技与制度,由一个农业大国成功转变为工业国家,实现了迅猛的发展。俄国在完成工业转型之后,迫切需要与世界其他国家开展贸易。然而,俄国虽国土广袤,却缺少优良的港口。其北方虽有漫长的海岸线,但靠近北极圈,常年处于结冰状态;南面则是蒙古和中亚的一些国家,均为陆地。于是,俄国人开始在世界地图上仔细寻找可用的港口。
他们看中了地中海或者印度洋上的通路。但是这两条航线同时也是英国前往印度的航线,而英属印度乃是英国最为重要的一块殖民地,英国人绝对不会容许这条航线出现任何问题。俄国人出于增强国力的需求,急切需要一个优良港口来开展国际贸易,便开始入侵地中海周边的土耳其和波斯等国家。俄国的这种行为让英国人无法忍受,两国关系逐渐变得疏远。以俄国人的脾气,他们完全不顾英国的警告,毅然决然的向地中海出击。这样最终导致两国在 1853 年于克里米亚地区爆发了持续三年的战争,结果俄国战败。英国成功遏制了俄国出海的想法,达成了战略目标,但自身也消耗巨大。
俄国人不得不退而求其次,放弃地中海的航道,将目光转向中亚,认为打通从中亚到南海的通道总归比没有好。于是,俄国开始攻打中亚的国家,试图找到通往南海的港口路线。1864 年,俄国入侵了浩罕汗国,并攻占了浩罕汗国北部的重镇塔什干。这个时候英国又开始焦虑起来,原因在于俄国此举会打破印度北面原有的地缘政治格局,将直接威胁到印度北方。英国必须再次出击,若长途跋涉到中亚再与俄国开战,会极大地损耗国力,而且由于在克里米亚战争中遭受了惨重损失,英国社会反对战争的情绪异常强烈。所以,英国政府必须想其他办法。
英国人对中亚的局势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有个人引起了他们的关注,他们觉得可以借助此人来构建抵御俄国的缓冲区域,这个人便是阿古柏。1864 年,妥得璘挑起了库车的叛乱,紧接着又攻占了乌鲁木齐,致使新疆陷入一片混乱。柯尔克孜族的首领思的克在穆斯林首领金相印的协助下,占领了喀什噶尔。然而,当时在喀什噶尔附近的喀什汉城,清军修筑了众多军事堡垒,将领何步云率领部队拼死坚守汉城,思的克和金相印多次进攻,都未能攻克。于是思的克想策反城里的居民。但由于思的克是柯尔克孜族,号召力不够,他想到了白山派大和卓的后裔,想借助和卓家族的威望来策反城里的居民。当时,大和卓的后裔是张格尔的后代布素鲁克,他正在浩罕汗国。于是,思的克派遣金相印前往浩罕汗国邀请布素鲁克回到喀什噶尔。
阿古柏
浩罕汗国妄图趁着新疆的乱局牟取利益,于是派遣阿古柏率领 50 名骑兵护送布素鲁克抵达喀什噶尔。阿古柏善于察言观色,人际交往能力极强。他抵达喀什噶尔后,积极拜访当地的浩罕商人、宗教领袖以及部落首领。思的克原本期望借助布素鲁克来掌控喀什噶尔,然而,由于阿古柏出色的人际交往技巧,布素鲁克以及所有的贵族和宗教领袖都对阿古柏唯命是从。就连思的克手下的众多人员,看到宗教高层都支持阿古柏,也纷纷倒戈投向了阿古柏一方。渐渐地,思的克失去了支持,无奈之下只好离开了喀什噶尔。
喀什噶尔古城
思的克离开后,阿古柏凭借和卓后裔布素鲁克召集了一群穆斯林平民来攻打喀什汉城。城内的清军由于长时间断粮,士气极为低落,他们深知新疆大部分地方已发生叛乱,不会有援兵前来救助。阿古柏并不想强行进攻,他担心倘若城里的清军与他拼死抵抗,自己可能无法取胜。他向城里的清军喊话,表示如果愿意改信伊斯兰教,加入他的队伍,不仅能够保障清军及其家属的安全,还会得到重用。城里的清军原本认为自己要么会被饿死,要么会被伊斯兰叛军斩尽杀绝。但如果投靠阿古柏,至少还能存活。最后只有参赞大臣奎英拒绝投降,他带着家人自尽,剩下的清军投降了阿古柏。
阿古柏因此获得了大量清军的武器弹药和兵力。此时,浩罕汗国恰好被俄国击败,大量浩罕军涌入新疆投靠阿古柏,阿古柏的实力迅速壮大,并成立了哲德沙尔汗国,立布素鲁克为名义上的最高领袖,而自己掌控了所有大权。
哲德沙尔汗国
至此,当时的新疆,妥得璘占领了北方大片土地,阿古柏占领了南边。同时,在中部地区还有一部分叛军,他们以热西丁为首,而且中部的这股势力尤其看不惯南边的阿古柏,一直想要消灭阿古柏,占领南疆。那么,这个热西丁究竟是什么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