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我一辈子洁身自好,怎么可能染上艾滋病?”70岁的李阿姨坐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传染科门诊,手中握着那张带着红色“阳性”标记的检验单,嘴唇颤抖着,眼泪不断涌出。
她的女儿小芳站在一旁,脸色苍白,难以置信地看着母亲。
谁能想到,一个普普通通的退休老人,一个每天只知道买菜做饭、跳广场舞的老太太,居然会染上这种病?
01
李阿姨退休前是一名小学教师,丈夫在五年前因肺癌去世,此后她一直独自生活。女儿小芳已经结婚,在城市另一端工作生活,每周抽空回来看她一两次。
退休后的生活本应平淡无奇,但李阿姨并不甘心就此颐养天年。她开始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种活动,尤其喜欢晚上的广场舞。
“妈妈年轻时就爱跳舞,现在有时间了,自然要好好享受。”小芳这样对亲友解释母亲的生活方式。
去年春天,在广场舞队伍里,李阿姨认识了王大爷。
王大爷今年72岁,是退休工程师,妻子几年前去世,和李阿姨一样是独居老人。王大爷身材保持得不错,说话风趣幽默,很快就和李阿姨熟络起来。
“阿姨,你跳舞的样子真好看,像年轻姑娘一样。”王大爷常这样夸李阿姨。
李阿姨每次听了都会抿嘴笑,脸上泛起红晕:“大爷您嘴真甜,我这把年纪了,哪还有什么好看的。”
两个人年纪相仿,兴趣相投,渐渐地,他们开始了更多的交流。除了跳广场舞,他们一起去公园散步,一起去菜市场买菜,有时候还会在对方家里做饭吃。
“妈,你和王大爷是不是好上了?”有一次,小芳来看望母亲,笑着问道。
李阿姨不好意思地笑了:“什么好上不好上的,就是普通朋友。这个年纪了,能有个伴说说话,挺好的。”
虽然嘴上这么说,但李阿姨心里还是暗暗高兴。毕竟人到晚年,最怕的就是孤独。有王大爷陪伴,她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
一次,王大爷带李阿姨去了郊外的农家乐,那里有片竹林,绿意盎然。
“阿姨,我退休前参与设计过很多工程,但最喜欢的还是这样的自然景观。”王大爷望着竹林说道。
李阿姨点点头:“是啊,人还是要回归自然。”
王大爷突然握住了李阿姨的手:“阿姨,我想和你说,其实我很喜欢你。虽然我们年纪大了,但感情不分年龄,你愿意做我女朋友吗?”
李阿姨愣住了,她没想到王大爷会突然表白。她低下头,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轻轻点了点头。
“那...我们就是老伴了?”王大爷高兴地问。
“嗯,老伴。”李阿姨小声回答,心里像十七八岁的小姑娘一样砰砰直跳。
从此,他们的关系更进一步,几乎形影不离。在社区里,他们俩成了人人羡慕的一对。
“你看那对老夫妻,多恩爱啊!”邻居们常这样评价他们。
李阿姨每次听到都会说:“我们不是夫妻,只是老伴。”但心里却甜滋滋的。
02
幸福的日子过得很快,转眼到了冬天。广州的冬天虽然不冷,但潮湿多雨。这一年的冬天格外湿冷,李阿姨开始感到身体不适。
“大爷,我这几天总觉得嗓子发痒,好像要感冒了。”一天晚上,李阿姨在电话里和王大爷说。
“天气变化大,小心着凉。我明天给你送点姜茶来。”王大爷关切地说。
第二天,王大爷果然带着热腾腾的姜茶来看李阿姨。但喝了姜茶后,李阿姨的症状并没有好转,反而开始发热。
“阿姨,你脸色不太好,要不要去医院看看?”王大爷摸了摸李阿姨的额头,担忧地说。
“没事,就是普通感冒,过几天就好了。”李阿姨不以为然。
然而,接下来的日子,李阿姨的情况越来越糟。她开始出现盗汗、腹泻的症状,体重也明显下降。更糟糕的是,她的皮肤上出现了一些红疹,嘴角也长出了溃疡。
“妈,你这病不对劲,一定要去医院!”小芳周末来看望母亲,见她状态很差,坚持要带她去医院。
在小芳的坚持下,李阿姨终于同意去医院检查。她们选择了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因为听说那里的传染病科很有名。
“大夫,我妈妈最近一直不舒服,嗓子痛、发热、还有腹泻,请您给看看。”小芳对接诊的医生说。
医生是个中年男人,戴着眼镜,看起来很专业。他详细询问了李阿姨的症状,仔细检查了她的红疹和口腔溃疡。
“李阿姨,您的症状有些特殊。我建议您做个传染病四项筛查,排除一下可能性。”医生说。
“传染病?我怎么可能得传染病啊?”李阿姨有些不解。
“这只是常规检查,不要紧张。”医生安慰道。
李阿姨和小芳都没想太多,同意做了检查。谁知这一检查,却揭开了一个惊人的事实。
03
三天后,李阿姨和小芳回到医院拿检查结果。
“李阿姨,您好。”医生表情凝重地看着她。
“大夫,检查结果怎么样?”李阿姨问道。
医生犹豫了一下,然后说:“李阿姨,您的HIV抗体检测呈阳性。”
“HIV?那是什么?”李阿姨一脸茫然。
“就是艾滋病病毒。”医生直接说道。
李阿姨和小芳都愣住了,仿佛被雷击中。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李阿姨激动地站起来,“我一辈子干干净净的,怎么可能得艾滋病?一定是检查错了!”
医生解释道:“李阿姨,我理解您的心情。但这个检测很准确,而且我们已经进行了复查。艾滋病不仅通过性行为传播,还可以通过血液接触、共用注射器等方式传播。我们需要进一步了解您的情况,找出感染源。”
小芳扶着母亲坐下,自己也几乎站不稳:“大夫,我妈妈真的得了艾滋病吗?她还能治好吗?”
医生解释说:“艾滋病现在有很好的治疗方法,可以控制病情,让患者拥有接近正常人的寿命。但首先,我们需要确认感染源,防止进一步传播。”
接下来的日子,李阿姨如同行尸走肉。她无法接受自己患上了艾滋病这个事实,整日以泪洗面。小芳请了假,搬来和母亲一起住,照顾她的生活,同时安排她去疾控中心做进一步检查。
疾控中心的检查结果再次确认了李阿姨感染了HIV。医生建议她尽快开始抗病毒治疗,同时调查可能的感染源。
“妈,你和王大爷...有没有那个?”小芳小心翼翼地问母亲。
李阿姨马上明白了女儿的意思,脸一下子涨红了:“没有!我们就是普通朋友,最多是手拉手散步,哪有那种事!”
“那会不会是王大爷...他会不会有艾滋病?”小芳继续问。
李阿姨摇摇头:“不可能!王大爷是正经人,怎么会有那种病?”
但小芳心里还是有疑虑。她决定和王大爷谈一谈。
04
王大爷得知李阿姨患病后,立即赶来看望。看到憔悴的李阿姨,他非常心疼:“阿姨,你怎么变成这样了?别担心,有什么病都能治好的。”
小芳把王大爷拉到一边,直接问道:“王叔叔,我妈妈得了艾滋病。您...您是不是也有?”
王大爷一下子懵了:“什么?艾滋病?怎么可能?我怎么会有艾滋病?”
看王大爷的反应,小芳有些相信他是真的不知情。她解释了母亲的情况,并建议王大爷也去做检查。
王大爷立刻同意了:“我这就去检查!如果我有问题,绝对负责任!”
几天后,王大爷的检查结果出来了,结果是阴性,也就是没有感染HIV。这下大家都困惑了:如果不是王大爷传染的,那李阿姨是怎么感染的呢?
医院建议李阿姨回忆近期所有可能的感染途径,包括医疗操作、美容项目等。
“妈,您想想,最近有没有去过医院打针、输液,或者做过什么美容项目?”小芳问道。
李阿姨想了想:“我上个月去做了个纹眉,因为你说我眉毛太淡了,显得没精神。”
“纹眉?在哪里做的?”小芳追问。
“就是社区附近的美姿美容店,很多老姐妹都去那里做过,挺不错的。”李阿姨说。
小芳立即带着这个线索去找了主治医生。医生听后表示这确实可能是一个感染源,建议调查一下这家美容店的卫生情况。
小芳和王大爷一起去了美容店,装作要做纹眉的顾客,暗中观察店内的消毒情况。
他们发现店员在为客人服务时,虽然更换了针头,但其他工具并没有严格消毒,只是简单擦拭了一下。
“这样肯定不合格!”王大爷小声对小芳说。
小芳决定向卫生部门举报。经过卫生部门的突击检查,发现这家美容店确实存在消毒不规范的问题,多个工具都检出了不同的血液痕迹。店主承认为了节约成本,只更换针头,其他工具简单消毒后继续使用。
卫生部门要求店主提供近期的客户名单,并建议所有做过纹眉的客人都去医院检查。结果发现,除了李阿姨外,还有两名客人也检测出HIV阳性。
“看来感染源就是这家美容店了。”医生对李阿姨和小芳说,“这种情况并不罕见,很多人不知道美容操作也可能传播艾滋病。”
李阿姨终于知道自己是怎么感染的了,心里稍微好受一些。至少她不用怀疑王大爷,也不用背负道德上的压力。
但故事到这里还没结束...
05
李阿姨开始了抗病毒治疗,王大爷每天都来陪她,给她鼓励。小芳也经常请假照顾母亲。
一周后,李阿姨需要去医院复查。这次接诊的是一位年轻的专家,张医生。
“李阿姨,您的病情已经稳定下来了,药物控制得不错。”张医生微笑着说,“对了,您能告诉我更多关于您日常生活的细节吗?这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病情。”
李阿姨点点头,开始讲述自己的日常生活,包括与王大爷的交往。说到高兴处,她还拿出手机给张医生看她和王大爷的合照。
“这是我们去郊外玩的时候拍的,那天可开心了。”李阿姨笑着说。
张医生仔细看着照片,突然表情变得严肃起来。他盯着其中一张照片,眉头紧锁,似乎发现了什么重要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