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旷昆红

“株洲新晋打卡地!”“这地方拍照超出片。”……踏入荷塘区月塘街道袁家湾社区的学湾小区,时不时可见年轻人停下脚步,用镜头定格美好瞬间。谁能想到,曾经这里路面坑洼、车辆乱停乱放,而如今,平坦的道路、醒目的路名牌,还有供居民休闲的小广场,处处彰显着舒适与惬意。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创新探索下,学湾小区正描绘着“东城崛起,向阳而生”的精彩篇章。



对破损路面铺设沥青。受访者供图

从“问题片区”蝶变治理典范

学湾小区,过去被称为袁家湾散户区。曾经因僵尸车肆意停放、菜地被私自占用等乱象饱受居民抱怨。2024年9月,这里的综合整治工程正式拉开帷幕,这不仅涉及116栋房屋的物理空间改造,还面临家庭作坊密集、流动人口占比高达80%等棘手治理难题。

荷塘区月塘街道创新推行“12345”工作法:组建一支15人的党员先锋队,冲在整治一线;联动120余家作坊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并配备300余套灭火器、防毒面罩等消防设备,为安全保驾护航。借助“月夜谈”居民议事机制,累计解决飞线整治、停车位规划等47项民生问题,实现了小区从无人管理到全民共同治理的华丽转身 。

空间重塑 文化焕新

漫步在改造后的街巷,35个智能充电桩与21个生态停车位有序分布,胡阿姨家改造的“网红小洋楼”成了热门打卡点。社区深入挖掘“学湾老故事”,邀请居民积极参与,为三条主街巷赋予了独特名字,袁家湾散户区也正式更名为学湾小区。

曾经的违建聚集地,已华丽变身为休闲广场,成了节假日居民开展活动的理想场所。元旦、元宵节举办的两场民俗文化活动,让身处异乡的人们感受到家的温暖。租户张女士来此工作两年,以往总发愁没地方带两岁的孩子玩耍,“现在只要天气好,我就带孩子来广场玩。”

构建治理共同体 激发长效管理活力

在综合整治进程中,月塘街道创新成立的“房东协会”发挥了关键作用。房东王建民率先拆除120平方米违建,带动23户居民主动参与环境整治。如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家庭作坊纷纷转化为“小区合伙人”,形成了“政府引领、市场运作、居民共治”的全新格局。

着眼未来发展,月塘街道已制定《学湾小区长效管理制度》,从环境卫生、安全管理等多方面发力,推动居民自治。另一方面,积极吸引更多资金、资源,反哺小区治理与产业升级。学湾小区的美丽蜕变有力证明:只要基层治理紧密贴合群众需求,老旧小区也能重焕生机。

编辑:李毅哲

二审:胡乐

三审:高晓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