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真实案件改写,所用人名皆为化名,资料来源:
央视网:《警方揭秘周克华案侦破细节》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案件真实画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声明:作者专属原创文章,无授权转载搬运行为一律追究到底!
2012年8月14日,重庆沙坪坝。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山林间一片静谧,偶尔有微风掠过树梢。
然而,这份平静被几声尖锐的枪响彻底撕碎。枪声在山间回荡,惊起了不远处村庄里的鸡鸣犬吠。
这是一次命运的交锋,也是周克华罪恶人生的终结。他,这个曾让全国闻之色变的名字,在一次激烈的枪战后,被警方当场击毙。
他的身体倒在地上,手中仍紧紧攥着一支五四式手枪,目光死死地盯着不远处的两名警察,仿佛带着未竟的怒火。
现场的气氛凝重而肃杀,民警周缙抬手抹去额头上的冷汗,缓缓放下刚刚开火的手枪。他的搭档王晓渝同样紧绷着神经,站在原地,半晌未动。
“结束了?”王晓渝沙哑着嗓子问。
周缙点了点头,却并未放松。他快步走向周克华的尸体,低头仔细查看了一番,确认没有任何危险后才稍稍舒了口气。
他们等这一刻,已经等了八年。
周克华,这个名字从2004年起便笼罩在全国人民的心头。他作案10起,枪杀11人,抢劫金额超过50万元。
每一次作案,他都表现得冷静而残忍,行踪飘忽难测。他的反侦察能力极强,警方曾围捕多次,却总在关键时刻让他从重重包围中逃脱。
而这一切,都在沙坪坝案发生后到达了高潮。
8月10日,重庆沙坪坝中国银行储蓄所门前发生了一起血腥的抢劫案。
周克华当场开枪,击毙了一名便衣铁路民警和一名路人,抢走巨额现金后迅速逃离。案发现场血迹未干,这场谋杀抢劫案便让整个重庆陷入恐慌。
这一案件成为压倒警方的最后一根稻草。围捕命令迅速下达,专案组连夜展开行动。
专案组负责人刘忠义提出了24字侦查思路:“抓住不变特征,回头观看视频,去除外在伪装,发现正面图像。”
上百名警员不眠不休,调取了案发周边的监控视频,筛查了3500TB的数据,终于发现了一个关键画面——周克华案发后短暂露出无伪装的正面影像。
专案组迅速缩小了追捕范围,将重庆周边山区作为重点排查区域。周克华对地形的熟悉令人胆寒,他曾利用山洞和坟地隐藏自己,躲避警方追踪。
但这一次,警方没有再给他任何喘息的机会。几乎所有的隐匿地点都在三天内被逐一排查,包围圈逐渐收紧。
“这次,他跑不了。”周缙握紧手中的对讲机,目光透着决绝。
8月14日清晨,最后的交锋爆发。在一片茂密的树林里,周克华被发现。他试图反击,却在短短几分钟的激烈交火后被当场击毙。
那一刻,枪声停息,整个山间的空气似乎都凝固了。
枪战结束后,搜查现场的工作立刻展开。
民警们将周克华的随身物品一一清点,他的背包中装满了逃亡生活的必需品:用过的假发、伪装用的眼镜、一把备用弹夹,以及厚厚一叠现金。
然而,这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并未引起警方的特殊关注。
直到一个年轻警员从周克华的衣兜里掏出一张折叠整齐的纸张。
“队长,这是什么?”年轻警员递过纸张时,语气带着一丝困惑。
刘忠义接过纸张,慢慢展开。
一股莫名的沉重感在空气中蔓延。纸张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人名,有些名字被粗暴地划掉,有些则用红色标记出来。
他皱着眉头,仔细看了一遍,脸色随即变得凝重。
“刘队,这是什么?”旁边的周缙低声问道。
刘忠义没有立刻回答。他的目光停留在一个被红笔圈出的名字上。
在那张纸上,其中一些名字已经被划掉,显然与周克华的过往犯罪有关。
但更让人震惊的是,一个与案件毫无关联的名字赫然在列。刘忠义的脸色阴沉下来,眼神里掠过一丝难以置信。
“怎么会是她?”刘队轻声念叨,脸上浮现出震惊又复杂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