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有云:“口者,心之门户也。变化须臾,吉凶大命系之焉。”言辞,这看似人人皆通的技艺,实则暗藏玄机。

一言可兴邦,一言可丧邦,事物的吉凶祸福,人物的荣辱浮沉,往往潜藏于寥寥数语之间。那些历经风霜、饱览世事之人,对待言辞总是如履薄冰,从不轻率出口。


01

急事,宜缓言

琅琊王氏之家规,言简意赅:“言宜慢,心宜善。”这古老而显赫的家族,在漫长的1700余年间,孕育了36位皇后、36位驸马、35位宰相,其辉煌与家规家风息息相关。家规虽仅数字,却道尽了缓缓而言的深邃智慧。

尤其在急事临头时,言辞更需缓缓而出。因为急躁之时,往往语无伦次,有失体统,既易误事,又易损人形象。唯有急事缓言,方能处事不惊,给人留下稳重可靠、值得托付的印象。

02

无把握之事,慎而言

《礼记》有云:“君子约言,小人先言。”君子慎言,小人妄语。

谨慎,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修养。

若无十足把握,沉默是金。

若万不得已而需开口,措辞务必谨慎,以免误导他人,如此方能赢得他人的信赖与尊重。


03

未发之事,勿妄言

《荀子》有言:“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滚动的珠子止于上坡,无稽之谈止于智者。

制造与传播谣言,是品质、修养与辨别力欠缺的体现,亦会让人贴上不负责任、无事生非的标签。遇事需冷静分析,对未发之事,切勿妄加揣测。

04

损人之事,不宜启齿

《菜根谭》有云:“牙尖嘴利,终非福厚之人。”现实中,有人将尖酸刻薄视为幽默,将嘲弄他人视为真性情。

然而,损人与幽默,实则南辕北辙。《荀子·荣辱》亦云:“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良言如春风拂面,恶语则如寒冬刺骨。

言辞上的“抖机灵”,看似机智,实则暴露了情商的低下。一个喜欢在言辞上占便宜的人,必定是自私自利之人。

损人之言少出口,对人和善多积德,方能为自己的未来铺就坦途。


05

负气抱怨之事,禁言为妙

曾国藩有言:“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抱怨无益于事,反让自己陷入黑暗。心胸需宽广,抱怨之言少出口。情绪失控时,言辞易伤人。

负气之言,虽非本心,但造成的伤害难以弥补。“刀子嘴豆腐心”之人,往往难以赢得他人的信任与爱护。

抱怨之言亦需慎言,与其抱怨不如行动,将抱怨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06

尊长之事,多听少语


《礼记》有云:“长者不及,毋儳言。”尊长未提及之事,切勿主动提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言之隐,不愿提及之事甚多。

与尊长交谈时,应由尊长主导话题,方能彰显自己的谦虚与尊重,更易赢得尊长的喜爱与器重。


07

隐私之事,勿需多言

《格言联璧》有云:“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人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与隐私,切勿将他人的是非作为谈资。人与人之间需相互尊重,交浅言深乃大忌。

在谈论他人隐私时保持沉默,亦不要将自己的私事四处宣扬,以免给人留下轻浮不靠谱的印象。

言辞乃天性使然,沉默则为修行之道,闭嘴则是智慧之选。见过世面之人,从不轻率出口。

相较于能说会道,把握言辞尺度、掌握说话分寸,更能彰显一个人的真正修养与智慧。毕竟,若连口舌之欲都无法驾驭,又何以掌控人生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