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TouSuo™️
小红书账号:秃头研究所新传考研/秃头研究所Monsters
有求必应屋:新传考研共享平台可在后台回复「有求必应」,包含新传论文精选、热点押题、参考书笔记、公开课、名词解释播客音频。
考研答疑群:可在后台回复“2026考研”,秃头所打工人正在严阵以待(记得备注2026考研呀)!
网络用户|热点押题
@TuTouSuo™️
热点押题:结合牛津词典年度词汇“脑腐”,说明用户的生存现状。
19世纪中叶,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提出“脑腐”(brain rot)一词,批判当时社会喜欢简单无脑,拒绝深度思考的现象。而牛津词典将“脑腐”列为2024年度词汇,也恰恰切中了高度智能媒介化的时代弊病。“脑腐”指的是网络上碎片化、低质量的内容正在蚕食人们的心智,导致大脑像腐烂了一样,出现了一定的功能衰退。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技术成为构建社会控制体系的核心,基特勒所论述“人是媒介的延伸”似乎比麦克卢汉的论断更有说服力。数字平台用户的生存境况正如身处数字锁链之中,但也有不少网民已经意识到这种现象,步入了斩断锁链、重夺主体性的新型实践。
一、主体性的消亡:人是媒介的延伸
“媒介决定了我们的境况”,基特勒警句式的断言点出了媒介在历史转型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他认为在新的技术体系下,身体已经沦落为技术的客体,技术有吞噬人的主体性的可能。根据《2022年国民专注力洞察报告》,当代人连续专注的时长已经从二十年前的12秒降至8秒。短视频平台每秒11.7条内容的推送机制,实际上是突破人类认知极限的信息轰炸。在这种技术和内容环境下,人类大脑的信息过载与低质的内容推送形成了恶性循环,逐渐丧失深度思考的能力,讽刺的是,“深度思考”在技术的不断迭代中已经由AI代替人类完成。
二、身处数字锁链:资本与技术的合谋
数字时代的到来并没有预想中的那样普惠繁荣,而是将人们带入了一个“大他者消退”的时代——看似开放自由实则深陷数字锁链。在信息的爆炸中,人们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和消费能力。但它背后隐藏的是资本与技术的合谋,不断扩大社会的裂隙。恰如荷兰学者José van Dijck提出的“数字封建主义”概念:当代平台的社会形态是以科技公司为代表的资本巨头把控着技术红利和数据资源,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封建领主”,广大用户连娱乐活动都在为企业提供数据、创造价值,深陷资本与技术合力打造的数字锁链之中。
三、数字回避与抵抗:重夺主体性的实践
出现“脑腐”用户的社会无疑已经进入德勒兹口中的控制社会,但是控制社会的核心也在于不断地生成、演变和重构。当许多网民已然意识到数字技术对人思考能力的控制,他们开始采取“反技术依赖”的数字回避和抵抗实践,例如尽量少使用电子产品、少接触碎片化的低质信息等。现在数字抵抗的核心已经不再囿于脱离数字技术,而是思考如何更加理性地使用数字工具,在数字社会从媒介手中夺回人类主体性。
在数字时代,信息技术冲破了时空限制,将世界微缩成一个紧密相连的网络,海量的信息无时无刻不被展现在人们眼前。这种平台化、算法化的生活无疑为人们带来了更为便利的生活和更丰富的娱乐内容,但同时也让人们疲于思考,再难接受深度内容。“脑腐”成为当代人关注的重点议题,表明人类已经意识到数字技术对人类思考能力的削弱和控制。如何与数字技术更好地共存,随着其不断迭代发展更需要人类深入探索。
◟✦✩‧₊˚
* ᴳᴼᴼᴰ ᴺᴵᴳᴴᵀ *
「2026届39所院校全程企划」
减少考研投入成本 一站式学习
清晰化院校考查内容 轻量简单
「2026版名词解释(正在售卖)」
结构化背诵+贴合教材+轻量记忆
必背300词+扫盲1000词
「秃头所答疑社群|公开课」
每天一篇论文带读&评论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