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美之间的摩擦不断升级,尤其是在贸易和科技领域。
美国对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压制措施,试图遏制中国的发展,那些措施不仅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影响,也对全球产业链和国际秩序带来了冲击。
2018年,美国单方面挑起贸易战,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
起初,美国仅对25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但随后不断扩大范围,最终涉及金额超过3000亿美元。
那一系列关税措施,直接导致中国对美出口企业面临成本上升、订单减少的困境,许多外贸工厂不得不削减产能。
贸易战之后,美国又将目光转向高科技领域,试图通过技术封锁遏制中国的发展。
2022年起,美国开始限制中国购买最先进的芯片和芯片制造设备。
那一措施,也对中国科技企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如,华为的新手机因无法使用谷歌服务而导致销量大幅下滑。
此外,中国企业在获取高端芯片制造设备,如荷兰ASML的光刻机时也面临重重阻碍。
除了经济和科技领域的摩擦,美国还在地缘政治上对中国施加压力。
美国军舰频繁靠近中国岛礁,中美军舰和军机近距离遭遇的事件不断增加,有时距离甚至不到100米。
那种军事对峙不仅增加了误判的风险,也对地区和平与稳定构成了威胁。
面对美方的压制,中方从来没有丝毫放松。
而是排除万难,迎难而上,攻克了一个个难关,不仅取得了科技技术的突破,也成功反制了美方在台海和南海的摩擦。
但就在中方咬紧牙关,硬扛美方时,很多人为了眼前的利益,开始说三道四的认为中方的决定不明智,应当以民生、就业为主云云。
但要知道的是,中美掰手腕,我们一点都不能退让,要是退让了,下场可能比当年的苏联还要惨。
苏联解体与“美国因素”
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末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
它不仅改变了苏联自身的命运,也重塑了全球的政治格局。
虽然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到经济、政治、社会等多个层面。
但美国在那一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与苏联的互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苏联的命运。
1985年,戈尔巴乔夫走上了苏联最高领导人的位置。
当时的苏联,正面临着重重危机:经济停滞不前,腐败问题严重,民众对生活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
戈尔巴乔夫深知,苏联的现状亟待改变。
于是,在西方国家的影响下,他开始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试图挽救摇摇欲坠的苏联。
但令戈尔巴乔夫不知道的是,他正一步步陷入了西方人的陷阱。
1、军事上做出让步
在军事领域,面对西方的压制,戈尔巴乔夫采取了主动让步的姿态。
1987年,他与美国签署了《中导条约》,苏联主动销毁了1752枚中程导弹。
要知道,那些导弹可都是苏联几十年来耗费巨资研发的尖端武器,是苏联军事力量的重要象征。
然而,戈尔巴乔夫为了缓解与西方的紧张关系,不惜牺牲这些宝贵的军事资产。
2、对东欧的“放手”
东欧国家对苏联而言,不仅是地缘政治上的缓冲区,更是苏联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
二战期间,德国军队正是从东欧国家一路打过来,直逼莫斯科郊外。
然而,在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中,苏联对东欧的影响力逐渐减弱。
1989年,东欧剧变爆发,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东德等国家接连发生“革命”,亲西方的政权纷纷上台。
苏联对此选择了袖手旁观,没有采取任何实质性干预措施。
结果,那些国家迅速与北约结盟,苏联的缓冲区一夜之间不复存在。
3、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苏联解体,最致命的打击之一,来自意识形态领域的崩溃。
戈尔巴乔夫推行的“新思维”改革,试图通过放松对意识形态的管控来缓解国内矛盾。
然而,那一举措却导致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苏联的全面退潮。苏联全民失去了思想根基,民众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急剧下降。
4、掉入西方人设置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