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怀素并称为“颠张狂素”,他们都有“草圣”美誉,水平也是伯仲之间。关于“旭素孰强孰弱”的争论一直持续到了今天,学界大体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论笔画的肥劲、情感的饱满,则张旭胜于怀素;要比线条之流畅、境界之超然,则怀素青出于蓝胜于蓝。


何绍基曾说:“怀素得法于张长史,其妙处在不见起止之痕。前张(旭)后黄(庭坚)皆当让素师独步。”怀素的草书妙处除了笔画质量高外,还有两个优点:其一是做到了理性与感性的平衡,张旭往往情感胜于笔墨,而怀素则是“悲喜双遣”,所以临摹他的字更便于上手。


其二是随心所欲不逾矩。赵孟頫点评怀素的字“怀素书所以妙者,虽率意颠逸,千变万化,终不离魏晋法度故也。”乍看之下痛快尽兴,实则每一笔、每一字都有出处和来源。怀素取法于东汉末至中唐诸位大师,将它们的技法熔于一炉、化为己用,我们学习他的字,其实相当于将上千年草法精髓纳入心中。


怀素传世作品极少,我们在临摹时要选择便于上手、字数较多的小草书入门,打好基础后再去临摹他的大草,进而直追晋人,这是一条“捷径”。而在近期,台北故宫博物院整理尘封多年的馆藏文物时,意外发现了一卷草书真迹,它正是怀素所写。


此作名为《效古人草书册》,是怀素早年的练字手稿,他运用不同名家的笔法,写成了20幅风格不一的作品。全卷长度超过了3米,洋洋洒洒2000余字,以诗文、意临之作为主,结合章草、行草笔法,有的还略带隶意,每一幅都精致典雅、细腻精到。


这部作品递藏有序,先后藏于白居易、南唐内府、巨然、米芾、真德秀、贾似道、赵孟頫、鲜于枢、项元汴、清内府等处。清亡后被溥仪带出宫,后来被缴获,于建国前夕带到台湾省,如今是台北故宫的“一级文物”。


通过每一幅作品的落款,可知怀素以崔瑗、杜度、索靖、皇象、钟繇、二王笔法为基础,并进行了总结和归纳,比如“效钟元常(钟繇)书”“效索将军(索靖)书”,钟繇草书用笔圆劲,牵丝引带,注重绞转和连带,结字以横取势,开张舒展又略带扁方。


而索靖的字则是“银钩虿尾”,笔画大开大合,善用腕力,收笔干脆利落,体势呼应有序,穿插避让,俯仰多姿。用笔细微之处的区别,怀素也都了然于胸。他这幅作品为我们总结出了诸位草书大家的笔法和区别,非常便于我们学习古人正宗草法,每一笔都是魏晋精华,张旭也无法匹敌。


而今,我们经过多方努力,将这部《效古人草书册》进行了超高清1:1复制,并添加释文一一对应,以便于大家临摹和欣赏。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