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任命背后的职场潜规则,你知道多少?
《资治通鉴》这段故事,相信你读完之后,一定会恍然大悟,原来,历史从来没有变,变的只是演员!
公元前187年,太皇太后吕雉牢牢掌控着大汉王朝的话语权。
同年11月,她表面上将王陵升职为太傅,实则明升暗降,巧妙地剥夺了王陵的相权。
王陵也知道,前面反对吕氏子弟封王,已经把吕雉得罪狠了,自己也知道,给自己一个太傅的职位,不过是有名无实,他想接近少帝恐怕都不容易。
王陵这个时候,已经回天乏术,知道自己不会再有什么作为,于是,称病回到了自己的封地,将丞相的位置腾了出来。
接下来,吕雉任命辟阳侯审食其为左丞相。
然而,审食其并不处理政务,而是主要负责管理宫廷事务,类似于当年赵高的郎中令。
这一安排说明了什么?
说明审食其深得吕雉的宠幸,这是大汉霸道女总裁的座上宾,女总裁跟前的红人。
搞下去一个王陵,既敲打了跟吕雉作对的一些朝中大臣,又给自己人审食其腾出来位置,吕雉这一手,确实很高明!
朝中的公卿大臣自然也知道该怎么做,他们在处理政务时,常常去找审食其做决策。
说白了,这背后就是吕后在掌控全局。
审食其不过是吕后推到前台的重要负责人,是她的眼睛、耳目,也是她的代言人。
这个时候,吕雉大权在握,自然要有冤报冤,有仇报仇。
权力一旦出了笼子,那真是逮谁咬谁!
御史大夫赵尧首先便成了吕雉的目标。
赵尧是谁?
我们之前曾提到过,他曾建议刘邦将自己的顶头上司周昌调职为赵王刘如意的丞相,负责保护刘如意。
吕后对此自然心知肚明,赵尧的倒霉日子也就此开始了。
由于赵尧曾提出的建议,吕雉因此对他心生怨恨。
在吕雉掌权后,赵尧自然难逃被秋后算账的命运。
而上党郡守任敖,曾在沛县担任监狱官吏,对吕雉有恩。
于是,吕雉便将赵尧腾出了御史大夫一职,由任敖来接替。
任敖从上党郡守一跃成为朝中御史大夫,从地方官员晋升为朝堂高官,可谓一步登天。
这正应了那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凡事皆有因果。
吕雉的这一人事安排,实际上也是一种知恩图报的行为。
当然,有冤报冤,有仇报仇,有恩报恩,这并非任人唯亲,而是许多大权在握者的一贯操作,并不值得大惊小怪。
这段《资治通鉴》的故事,其实蕴含了许多职场潜规则。
如果你能琢磨明白,在职场中绝对能混得风生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