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农和戴笠分属不同的阵营,都被称为“特工之王”,人们往往喜欢拿他们作比较。

对于李克农,大家既熟悉又陌生。

在毛泽东的眼里:

“李克农是中国最顶尖的大特务,不过他是真诚的红色特工,是共产党的大特务。”

在周恩来的口中:

“如果没有龙潭三杰(指钱壮飞、李克农、胡底,笔者注),中共中央将无法保存,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将被改写!”

虽然他没有像许多开国元勋一样领过兵、打过仗,但是,他在中共历史上的贡献甚至可以超过10个整编师。1955年9月,他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是首次被授军衔的52名将军中唯一一个没有领过兵、打过仗的将军。



李克农

那么,李克农和戴笠到底谁更厉害?让我们一起拂去历史的尘埃,重新认识李克农这位既熟悉又陌生的“红色特工之王”,相信大家自己会做出正确的判断。

  • 绝境中,他靠人格魅力逢凶化吉

1928年初的一天,这是李克农一生中的至暗时刻。他因在芜湖被当局通缉逃到南京,谁知刚到下关车站,就发现到处张贴着缉拿他的布告。

他不想坐以待毙,稍事乔装便走了出来。谁料,刚出下关,就被巡逻的国民党兵盯上。

见势不妙,他拔腿便跑,一伙巡逻兵见状,也立即从四面拥来,鸣枪追捕。情急之下,他穿街过巷,就在他刚要停步横穿马路时,正巧撞在了一个黄包车夫身上,车上坐着一个国民党上校军官,碰巧正是他在民生中学时的同事和下级王振武。

李克农为何被通缉?王振武会出手相救吗?我们从头说起!

李克农,祖籍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烔炀镇中李村,1899年9月15日出生在芜湖市吉和街(原名鸡窝街)马家巷1号。因为父亲李哲卿在芜湖海关工作,李克农便与芜湖结下不解之缘。

1910年11岁时,他进入芜湖安徽公学附属小学读书,四年后又考入当时芜湖有名的教会学校——圣雅阁中学读了三年。

李克农是个有志青年。1918年9月,经蒋光慈等介绍,他加入了芜湖省立五中学生发起组织的无政府主义团体——安社。安社标榜反强权、反礼教、反专制,在当时有进步意义,并在皖省内外学校中产生较大的反响。

1919年6月,“五四”狂飙席卷全国,经省立五中学监高语罕和教师刘希平的介绍,李克农到省府安庆担任《国民日报》副刊编辑。



《国民日报》

在安庆,有两件事改变了他的一生:

一是他因著文反对皖省督军倪嗣冲提出的淮盐加税的新税法,被省议会议长控告而入狱7天。由此他走上了革命道路,并在1926年入党。

二是结识了王振武。

那是1925年。李克农和一位朋友住在安庆一家旅馆,朋友不慎把票夹丢失,内有委任状及200元银票。票夹恰被当时为谋事来到安庆的安徽霍邱人王振武拾到,王振武便写了一纸招领启事。东西失而复得,朋友就以那200元银票相赠,却被王振武谢绝。为感激他的豪爽,朋友便设宴招待,李克农作陪,二人因此相识。

当年5月,芜湖学生掀起反奴化教育学潮,为解决学潮中退学学生就学问题,李克农与宫乔岩、钱杏村等创办了民生中学,而王振武在安庆谋不到事,正好来到芜湖,经李克农等介绍,被聘为民生中学的体育教师,两人因此相知。

当时的民生中学其实已是芜湖党组织的地下机关。为了扩大影响,掩护党员的活动,芜湖党组织还在民生中学设立了一个党的外围组织——济难会(后改为互济会)。这个组织在反抗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迎接北伐军、为共产党筹集活动经费、营救被捕共产党员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王振武虽然是党外群众,但看到李克农他们为了国家和民众的利益舍生忘死,四处奔波,既羡慕又佩服,受李克农等人的感染,王振武也积极参加了这个组织的活动,两人开始相敬。后来李克农继任校长,王振武又成为他的下属。李克农充分发挥了王振武的军事才能,为学生开设了军事训练课程,不仅使学生的精神面貌大为改观,也为党培养了许多有用人才。

1927年4月18日,芜湖国民党右派策划反革命事变,李克农获悉后,送出了他人生的第一份情报,使中共芜湖特支主要骨干得以隐避。李克农在潜往巢县躲了几个月后,又在11月27日冒险返芜,以校董事会主席身份主持校务,此时,学校又成为中共安徽省临委的秘密活动点,并以“济难会”作掩护。

1928年1月27日,芜湖县公安局围捕“济难会”负责人,作为会长的李克农潜往南京,省长陈调元下令通缉。

不久,王振武也离开学校,投笔从戎。再见到李克农时,他已是国民革命军暂编第6军的政治部主任,这次因公来南京,没料到在下关遇到了正遭追捕的李克农。

他乡遇故知,王振武连忙把李克农拉上黄包车,把他带到了第6军驻南京办事处。得知李克农的处境后,一向豪爽的王振武又任命李克农为政治部中校秘书,然后又带他一起回到霍丘暂编第6军驻地避风头。

在霍丘,李克农住在王振武家,安全地度过了三个多月。可是,由于李克农在外继续从事党的地下活动,引起了特务的怀疑。

不得已,王振武只得雇来两顶轿子,以全家人出外游玩的名义,穿过层层岗哨,亲自把李克农护送到了上海。

就在王振武和李克农离开霍丘不久,当地的反动分子便发觉李克农确实是共产党,当即派兵到王振武家中搜查。虽然一无所获,但王振武所有官职皆被一抹干净。

  • 生死关头,他机智地将情报送出

在上海,钱壮飞、李克农、胡底先后打入国民党中组部党务调查科,分别负责中统在南京、上海和天津的情报工作,可徐恩曾不知道的是,他布局的“铁三角”却是中共隐蔽战线上的“红三角”,三个人几乎掌握了国民党特务部门的“半壁江山”,由此形成了赫赫有名的中共隐蔽战线的“龙潭三杰”。



“龙潭三杰”

遵照周恩来的命令,他们组成党的特别小组,李克农任组长,负责情报汇总,并与中央特科联系。

正是有了“龙潭三杰”的情报,在上海,中共特科及时得到了任弼时、关向应等被捕消息,从而得以及时展开营救;在中央苏区,红军先后以少胜多,粉碎了蒋介石第一次、第二次反革命“围剿”。

“龙潭三杰”为党立下了奇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李克农在顾顺章叛变后,机智地将情报送出,在挽救中共命运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1930年,李克农调中央特科工作,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特委成员顾顺章领导,陈赓联系。



中央特委构成简图

1931年4月24日,顾顺章被捕叛变,他向蒋介石供出了中共中央负责人周恩来、瞿秋白、李维汉、秦邦宪、陈绍禹(即王明)、向忠发、邓小平、陈云、聂荣臻等的住址以及共产党中央的办公地点,并夸下海口,三天内将中共中央在上海的所有的秘密机关一网打尽。

4月28日到30日,在顾顺章的指引下,陈立夫、徐恩曾带着军警和特务冲进了中央军委等五十处秘密机关,但都已人去楼空,中共中央机关二百多人更是消失得无影无踪。

当他们来到周恩来的秘密住所时,焚烧文件的炭盆还有余温……

当陈立夫到达现场询问军警时,有人回答道:

“进来搜查前,看到一个老人和一个女人走出来了。”

原来周恩来化妆成女人,陈赓则装扮为一个老者,在敌人眼皮下消失了。

陈立夫哀叹道:

活捉周恩来,只差5分钟。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国民党武汉行营主任何成浚和在汉口的国民党侦缉处副处长蔡孟坚,捕到顾顺章后,竞相邀功,在4月25日分别给徐恩曾、陈立夫打电报,不想电报先落入钱壮飞手中。

钱壮飞赶紧把女婿刘杞夫从睡梦中叫醒,叫他连夜乘火车到上海,尽快把这份特别紧急的情报亲手交给舅舅(指李克农)。

4月26日早上,刘杞夫到了上海,在一个秘密工作点找到了李克农。

听说情况后,李克农也吓呆了。但他很快冷静下来,当务之急是赶快把这绝密情报上报党中央。

可事有不巧。这天不是碰头日,中央特科和李克农的联系人欧阳新没有来。李克农想到,如果直接找到陈赓,就可与党中央联系上。但陈赓的行踪在哪里呢?也不知道。

这时,他急中生智,想到了江苏省委,通过江苏省委也许能找到陈赓。他奔向了江苏省委的交通站,但是,一连去了几个地方都扑了空。

一天过去了,李克农万分焦急,但他不敢耽搁,继续奔波寻找。27日晨,终于在汽车出租总公司找到了陈赓。

周恩来听取汇报后,当机立断,迅即通知中央负责人立即搬家,有关人员立刻转移。到这天(27日)傍晚,中共中央机关和共产党国际机关全部转移,所有与顾顺章有联系的关系,全部切断。

  • 为争取张学良,他与中统头子徐恩曾再次暗战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而蒋介石则坚持“攘外必先安内”,在张学良“东北易帜”后,将东北军派到西北剿共,因此,争取张学良成为国共情报部门的工作重点。

此时,延安成立了中共东北军工作委员会,周恩来担任主任,李克农和朱理治被指定为周恩来的助手。不久,中共中央联络局成立,李克农又担任局长,对外称苏维埃政府外交部长。

身为中统头子的徐恩曾早已在山西安排眼线,严密监控红军和东北军的动态,防止两军接触和谈判。

李克农又将和老对手徐恩曾再一次较量。



徐恩曾

为此,他走出了两步棋:

第一步,先做铺垫。李克农和刘鼎一起合作,为了打破国民党的封锁,加强与苏区外的信息联络,开创了“瓦窑堡—肤施(延安)—甘泉—洛川—西安”地下秘密交通线,从而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正是有了这条线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才有机会被李克农秘密送达苏区,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区才被全世界知晓,红星照耀下的中国才成为国人的向往。

第二步,曲径通幽。找谁去做张学良的工作至关重要。这个人必须是张学良的心腹,同时,也不能是中统熟知的人。经反复权衡,李克农瞄准了高福源。此人是东北军619团团长,曾留学日本,深受张学良器重,那时恰好被红军俘虏,后来也加入了共产党。

李克农十分懂得人性。面对高福源,他没有对其空谈大道理,而是发挥自己导演的天赋,安排文工团的同志巧妙地排练一出舞台戏剧,将自己想说的话通过这出戏,传达给高福源。

在这出戏中,大体内容是:一位被红军俘虏的东北军战士明白抗战的意义,选择和红军一起抗日的故事。其中有一幕,那位东北军的妻子哭诉家乡被日寇的铁蹄蹂躏和自己流离失所惨状。这让无数在座的被俘东北军的军人流下眼泪。其中自然也包括了高福源。

在延安的日子里,高福源已经深切地感受到共产党才是真正抗日的队伍,是民族的希望所在。在看完戏剧以后,他更是彻夜难眠,主动找到李克农,他愿意劝说张学良不要打内战,同红军联合起来,共同抗日,打回老家去。

在李克农的安排之下,因为有了秘密交通线,高福源在徐恩曾安排的特务的眼皮子底下,成功回到了张学良身边,并且带来了张学良同意和红军接触来讨论和谈事宜的好消息。

1936年底,中共中央任命李克农到洛川,代表中共中央与东北军司令张学良进行谈判。



张学良

此次谈判非常成功,为红军与东北军、西北军建立“三位一体”的西北反蒋联盟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促成抗战统一战线的西安事变埋下伏笔。

毛主席夸赞道:

“李克农这次单枪匹马,工作搞得很好!”

李克农的杰出保密工作让徐恩曾对于两军交往竟然一无所知,直到获悉西安事变以后,才发现红军和东北军有一条秘密往来通路。这次与李克农的情报对决,中统头子徐恩曾可谓败得一塌糊涂。

西安事变后,李克农任中共代表团秘书长,协助周恩来、叶剑英等同志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为争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 做到最高境界,连外国同行都佩服得五体投地

1941年3月,李克农担任中共中央社会部副部长。9月,中共中央情报部成立,毛泽东提名李克农任副部长。以此为分界线,在此之前,他是红色情报员,这之后则是红色情报的领导者。

走马上任后,李克农前往延安,开始着手组建全国统一的红色情报系统,将党的情报网覆盖到了大江南北,为之后的情报战中击溃国民党特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领导者者,他又先后同戴笠为首的军统以及以毛人凤为首的保密局进行了惊心动魄的暗战。



戴笠

与对手戴笠等人不同,李克农智勇深沉,身上没有邪气,在隐秘战线砥砺前行,他最终赢在邪不压正,大道无敌。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蒋介石一面调兵遣将准备发动内战,一面连发三封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为此,李克农安排西北局社会部情报人员严密监视国民党在延安联络站的电台,从破译的密电中了解到,蒋介石邀请毛主席去重庆谈判的目的——制造舆论,争取人心,根本没有进行和平谈判的具体准备。

毛主席得知实情后,做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将计就计,带队赴渝。

8月28日,毛泽东和周恩来、王若飞在赫尔利、张治中的陪同下,离开延安远赴重庆和蒋介石进行和谈。

令蒋介石没有想到的是,在毛泽东等登机前,军统还在向他汇报,毛泽东不会去重庆。没想到短短的时间,国民党的情报机构就被啪啪打脸了。



重庆谈判

这次和谈能如此顺利安全地度过,可以说李克农功不可没。

1946年1月,根据国共双方的停火协议,在北平成立了军调部,负责监督双方执行停战令。而此时的李克农不仅多次粉碎了军统企图拉拢腐蚀我方人员、窃取情报的阴谋,他还以军调部秘书长的公开身份作为掩护,在北平工作了8个月的时间,先后发展了国民党战区少将处长、军法处少将副处长等许多人成为了中共的情报人员,并利用军调人员可乘坐美军飞机四处奔走不受检查的便利条件,在东北、华北和华东等地建立了地下关系。

更令人拍手叫绝的是,在解放战争中,李克农利用情报战术,将国民党的军事计划一一摧毁。他的手段之高明,甚至让蒋介石身边的机密文件刚放上桌,还没等批阅完,就已经摆在了毛泽东的案头。

有人说,李克农的情报工作是解放战争的“秘密武器”,每一份情报都在无形中改变着战局。

对此,毛主席曾称赞道:

“解放战争中的情报工作是最成功的。”

然而,李克农的传奇并不仅限于战场上的胜利,他的敏锐和细致,甚至多次救下了毛泽东的性命。

1949年初,党中央决定将毛主席转移至香山别墅,然而在搬迁前的排查中,李克农发现了一个隐藏极深的炸弹。若非他的细致入微和果断决策,这枚炸弹足以改写中国历史。

精彩的还在后面,他通过一名尼姑的眼神,识破了潜伏的特务,成功瓦解了敌人的刺杀计划。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应斯大林的邀请访苏,这是毛泽东一生当中第一次离开中华大地,也是唯一一次。

戴笠的继任者、保密局局长毛人凤获取消息之后,就与美帝特务头子布莱德密谋,企图制造“皇姑屯2.0”,也是李克农亲自破获,不但摧毁了保密局设在北京的“万能指挥中心”,还抓捕了间谍“东北纵队”,气得毛人凤差点吐血。



毛人凤

在与美国人较量时,李克农也毫不逊色,所向披靡。

早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他就在情报领域挫败了美军的阴谋,多次把中情局搞得灰头土脸。

朝鲜战争后期,我军与美军陷入僵持,双方便在板门店展开谈判。美国方面此时仍未甘心,屡屡在谈判过程中“作妖”。于是,毛主席亲自点将,派李克农去主导谈判。

近两年的谈判中,李克农让对手们应接不暇,苦不堪言。由此,他成了美国情报部门的眼中钉和肉中刺,甚至暗上了他们的暗杀名单,以致于他逝世后社会上一度疯传是美国中情局暗害的,直到李克农的儿子李伦出面澄清,人们才消除了怀疑。

但是,据说美国中央情报局在得知李克农去世的消息后,立马宣布了休假3天,以庆贺这个强有力的对手消失了。

1962年2月9日,李克农在北京病逝,享年63岁。

他逝世后,董必武曾赋悼诗赞美他,毕其功胜于唐太宗前之房玄龄,秦汉之谋士李左车,并慨叹天不遗老,英魂早逝。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