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军装在柜子里尘封已久,但那份战友情却从未褪色。
当所有人都来参加我儿子的婚礼,却没有一个人送礼,我一气之下删掉了所有联系方式。
直到村支书给我看了那张单据...
01
风婆婆在四月的乡间小路上撒下第一场春雨,泥土的芬芳钻入鼻腔。在这个小村子里,老黄正忙着筹备儿子的婚礼,脸上挂着掩饰不住的疲惫。
"爸,您真要给战友们都发喜帖吗?这都二十多年没见了,谁还记得谁啊。"儿子小宇坐在院子里,看着父亲仔细地在红色喜帖上写着地址。
老黄停下笔,望向远方,眼神柔和:"战友情不一样,就算再久不见,那也是一辈子的兄弟。当年要不是他们……"
话未说完,便被一阵电话铃声打断。老黄赶紧接起电话,那边传来粗犷的男声:"是老黄吗?我是老陈!听说你小子儿子要结婚了?"
"老陈!"老黄激动得差点把电话摔了,"好你个老东西,这么多年都不联系,现在知道找我了?"
电话那头爽朗的笑声传来:"我们都在联系呢,早就说好了,你儿子结婚,兄弟们必须到场!"
挂了电话,老黄的眼角有些湿润。转身看向妻子王兰,笑着说:"看来当年那些臭小子们都要来了。"
王兰脸上露出些许忧虑:"他们都来的话,酒席钱怎么办?现在条件不好,要是每人能帮衬一点就好了。"
"说什么呢,"老黄摆摆手,"战友情不能用钱来衡量。他们能来,我就很开心了。"
王兰撇撇嘴,没再说什么,只是转身进了厨房。
02
老黄的记忆回到了1993年。
那年,十八岁的老黄入伍来到部队,成了班里年龄最小的一个。初到部队,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成了名副其实的"菜鸟"。
"老黄,过来,教你叠'豆腐块'。"班长老陈总是第一个伸出援手。
"老黄,这是我妈寄来的腊肉,一起吃。"老刘总能想着分他吃的。
"老黄,别急,我教你打靶姿势。"老张在训练场上一遍遍耐心指导。
回忆里,是战友们的笑脸和汗水,是他们在烈日下并肩作战的身影,是深夜里偷偷分享的家乡特产,是一起扛过的苦和累。
五年的军旅生活,老黄从青涩少年成长为一个坚强的男人。退伍那天,二十多个大男人抱在一起,哭得像个孩子。
"兄弟们,以后有困难,说一声,咱们是一辈子的兄弟!"
那时他们都信誓旦旦,可退伍后,各自回到家乡,为生活奔波,联系渐渐少了。老黄回到农村,靠着种地和外出打工维持生计。日子过得并不宽裕,但也算踏实。
婚礼前一周,老黄家的院子里忙碌非凡。
"老黄,婚礼预定多少桌?"村支书老李来家里帮忙。
"二十桌吧,亲戚朋友加上战友,差不多。"老黄掰着手指头算了算。
"现在办酒席,一桌至少一千五,你算算这是多少钱?再加上彩礼、新房装修,这钱从哪来?"王兰在一旁唠叨。
老黄挠挠头:"咱们有积蓄,再说还有亲戚朋友帮衬,应该差不多。"
"你那些战友要是能每人包个大红包,那咱们就轻松多了。"王兰意有所指地说。
老黄瞪了她一眼:"别净想这些,他们能来就不错了。你知道有些人要从多远赶过来吗?"
王兰不再说话,但脸上的担忧依然明显。老黄知道妻子在为钱发愁,儿子结婚这事确实花费不小。
小宇和未来儿媳都在城里打工,收入一般,大部分费用还得父母承担。这些年,老黄靠着种地和打零工,省吃俭用,存了些钱,但用在儿子婚事上还是捉襟见肘。
晚上,老黄一个人坐在院子里抽烟,看着手机里战友们的信息:
"老黄,你放心,我一定到!"
"兄弟,这么重要的日子,我请假也得来!"
"等着,老黄,咱们哥几个马上就到!"
看着这些消息,老黄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有这些兄弟在,就像有了依靠。
03
婚礼前一天,战友们陆续到达。
"老黄!"一个魁梧的男人一把抱住老黄,"二十多年不见,你这老小子还挺精神!"
"老陈!你倒是胖了不少啊!"老黄拍着老陈的肚子笑道。
老陈是第一个到的,随后是老张、老李、老刘……一共二十个兄弟,全都来了。有的开着豪车,有的拖着行李箱,有的甚至还穿着当年的军装外套。
他们在老黄家的院子里喝酒、叙旧,说着当年的趣事,笑声不断。
"还记得老黄第一次站岗,被连长抓到睡觉的事吗?"
"哈哈,还有他第一次打靶,子弹都打到天上去了!"
"对了,老黄,记得你曾经偷偷藏了一只小狗在宿舍,结果被教导员发现了……"
一句句话,一个个笑声,仿佛把他们带回了那段艰苦却快乐的日子。老黄的眼睛湿润了,这些兄弟,虽然二十四年未见,却依然如此亲近。
夜深了,战友们各自回到安排好的住处休息。老黄回到房间,王兰正在整理明天婚礼用的东西。
"你那些战友,看起来都挺有钱的啊,特别是老陈,开的什么车?奔驰吧?"王兰问道。
老黄点点头:"嗯,老陈在城里开了家公司,做得不错。"
"那明天他们肯定会包大红包了。"王兰眼睛一亮。
老黄皱起眉头:"别总想着这些,无论他们包多少,咱们都要真心感谢他们来参加婚礼。"
王兰撇撇嘴,没再说话。
04
婚礼当天,阳光明媚。
老黄的儿子小宇穿着西装,站在家门口迎接新娘。战友们早早就到了,帮着布置现场,招呼客人。他们和老黄的亲戚们打成一片,气氛热烈。
新娘在喜庆的音乐声中被接到了老黄家,婚礼仪式简单而温馨。随后,所有人移步到村里的大礼堂,开始喜宴。
二十桌酒席,宾客们推杯换盏,笑声不断。老黄和战友们坐在一起,喝得脸红耳赤。
"来,老黄,敬你一杯!祝你儿子新婚快乐,早生贵子!"老陈举起酒杯。
"谢谢,谢谢兄弟们能来,真的太感谢了!"老黄激动地说,一口气喝干了杯中酒。
酒席进行到一半,王兰悄悄拉住老黄:"那些战友都没送礼金啊,连个红包都没有。"
老黄一愣:"可能他们忘了吧,或者待会儿再给。"
王兰冷笑一声:"忘了?二十个人都忘了?我看是故意的吧。"
老黄不愿相信:"别胡说,他们不是那样的人。"
然而,直到酒席结束,所有战友离开时,依然没有一个人给红包。他们只是和老黄热情拥抱,约定下次再聚,然后各自离去。
老黄站在村口,看着战友们的背影渐渐远去,心里说不出的滋味。
05
战友们走后,王兰再也忍不住了:"你那些好兄弟啊,二十个人,一分钱礼金都没给!有的还开着豪车来,连个红包都舍不得给,这是什么兄弟?"
老黄沉默不语。
"你别不信,你去问问咱儿子,收礼簿上有没有他们的名字?一个都没有!"王兰气得直跺脚。
老黄去找儿子核实,果然如妻子所说,二十个战友,没有一个人送礼金。
这个事实像一把刀,深深刺痛了老黄的心。他想起自己为筹备这场婚礼,东挪西凑,借了不少钱。而那些看似富裕的战友们,连基本的礼数都不懂?
"爸,别想太多,可能他们有自己的难处。"儿子小宇安慰道。
老黄摇摇头,没说话。回到家,他拿出手机,一个一个删除了战友们的联系方式。心里一阵阵发酸:二十四年的情谊,就这样被现实击碎了。
那晚,老黄喝了很多酒,醉得不省人事。
06
婚礼后第三天,村支书老李来找老黄。
"老黄,来村委会一趟,结算一下酒席钱。"
老黄应了一声,跟着老李来到村委会。他已经做好了付一大笔钱的准备,心里盘算着可能要再去借点钱。
村支书从抽屉里拿出一张单据递给老黄:"喏,这是你要付的钱。"
老黄接过单据,看了一眼,整个人顿时惊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