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月领取退役金,跟原来的自主择业有相似之处,都能分流安置压力。毕竟从 2021 年底起,自主择业政策没了,现在是逐月领取退役金。逐月领取退役金和自主择业一样,都是每月领钱,但区别也不小。
从适用对象看,逐月领取退役金增加了符合条件的军士群体。而且,领取退役金的比例,逐月领取退役金和自主择业也不一样。咱先不说哪些符合逐月领取退役金条件,也不说能领多少钱。
2001 年自主择业政策一出来,影响了不少人。我 1994 年上军校,1998 年到部队当军官,一直在西藏工作。那时候自主择业政策出来后,符合条件的战友,大部分选了自主择业,也有部分选了转业安置。
说到自主择业,现在军官的退役方式有退休、转业、逐月领取退役金和复员。其实以前自主择业属于转业安置的一种,只不过不负责安排工作,改成每月领退役金。因为不用工作也能领钱,所以很多战友选择了自主择业,这样一来,地方就不用拿出编制来安置这些战友了。逐月领取退役金也差不多是这个道理。
现在地方编制总量在收缩,公职人员越来越专业化。每年转业安置的人员里,一部分到行政单位,一部分到事业单位,但也有很多符合条件的战友,选择了自主择业或者逐月领取退役金。要是大家都不选自主择业或者逐月领取退役金,都去转业安置,那地方的安置压力可就太大了。
不过,虽然逐月领取退役金能分流安置压力,但到底是选转业安置还是逐月领取退役金,得自己好好衡量。比如主动选逐月领取退役金的,是不是有很强的军地通用专业?有没有一定的社会资源?家庭压力大不大?个人性格适不适合在地方打拼?这些都要客观考虑,不是每个人都适合逐月领取退役金。但选转业安置,再差也差不到哪去,我不会说转业安置是最好的,但肯定也不会最差。
国家推出逐月领取退役金政策,肯定有它的考量。到现在,每年还是有不少战友选了逐月领取退役金,特别是符合条件的军士,有机会选择逐月领取退役金是个好消息,毕竟以前自主择业政策不包括这个群体。要是能实现再就业,对地方安置单位、社会和个人来说,都是双赢。
所以,只要每月退役金比较合理,再把选择逐月领取退役金的战友退休后的待遇问题解决好,应该还是会有不少人选择逐月领取退役金的,这样对分流地方安置压力肯定也有明显效果。
大家对逐月领取退役金能分流大量安置压力这个结论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本文系作者综合公开信息分析,只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或者决策建议,个案均为化名。更多政策详情可咨询属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等相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