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融媒3月31日讯(记者 张苹)随着清明节的临近,各地祭祀用品市场迎来销售高峰。近日,记者走访多地商超、殡葬用品店及电商平台发现,传统祭品如香烛、纸钱、鲜花等销量大幅攀升,而环保祭品、网络祭祀等新兴形式也悄然兴起,传统节日与现代理念的融合成为今年清明消费的新亮点。
祭品热销,线上线下同步升温
在莱山区多家超市内,祭扫用品被放置在最显眼的位置。记者在莱山区山海路上一家超市内看到,店铺内摆满了各式祭扫用品,从传统黄纸、锡箔元宝、托盘香烛到仿真花环,种类繁多。该店工作人员表示,近一周购买祭祀用品的人数攀升,“许多顾客提前采购,纸钱、香烛和绢花最畅销,不少人还会定制‘个性化’祭品表达心意。”
与此同时,电商平台也迎来订单高峰。在一电商平台首页,仿真花束、纸钱等占据“C位”开启全网热销,点开一家纸钱店铺看到数据显示,一周内已经有几百人购买。不少消费者在评论中表示,工作忙没时间去线下挑选便提前在网上预订,清明节一到便可火速启程去祭拜,方便又实惠。
绿色祭扫受追捧,云祭祀兴起
如今,在倡导“文明祭祀”的背景下,环保理念逐渐融入传统习俗。鲜花店也开启了祭扫鲜花花束的热销模式,增设了白菊、黄菊等素色花卉销售区,且近一周内都被摆放在显眼位置。“一大束菊花一般价格在30元左右,如果需要搭配更多花材,可能价格稍微贵一些,但也不会超过百元。”一花店店主表示,每年临近清明节都是祭扫的高峰期,一般自己会提前储备祭扫花束供市民选择。”市民李女士告诉记者,她今年改用鲜花和电子香烛,既表达心意又减少污染。
此外,“云祭祀”悄然兴起,不少清明节不能回家祭扫的人选择以此方式寄托哀思。“在网络祭祀平台上,用户可以创建虚拟纪念馆、线上献花留言,不少年轻人和异地工作者在上面祭祀先人。”市民小曲说,“无论是鲜花代替纸钱,还是‘云端’寄托哀思,只要保有对先人的敬意与感恩,便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2008年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近年来,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绿色祭扫、网络祭奠等新兴形式逐渐普及,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