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您将许愿卡轻轻放入水中,恰似把心中的万千言语托付给这潺潺流水,愿我们的思念随水流淌……”在北京市八宝山殡仪馆下属的老山骨灰堂,一场公益主题共祭活动正在进行。2025年清明节期间,八宝山殡仪馆推出主题共祭活动和心理疗愈活动,通过对逝者亲属进行悲伤抚慰,缓解丧亲者心理创伤,引导公众以更健康的心态面对死亡。此外,八宝山殡仪馆还推出63项惠民便民服务举措和6组惠民殡仪服务组合,积极倡导“绿色生态、节地环保、移风易俗”的殡葬新风尚,同时降低市民治丧费用支出。


推出63项惠民便民举措

2025年清明节前夕,八宝山殡仪馆结合民众实际需要,持续推出了63项惠民便民服务举措。

八宝山殡仪馆业务科科长王静介绍,这63项服务举措包括免费提供水桶、毛巾、祭祀用菊花、黄丝带等祭扫用具。同时,还向公众提供追思祭奠广场、寄语墙、免费停车场,并延长祭扫服务工作时间。在新式悼念服务方面,八宝山殡仪馆还免费提供代客祭扫、代祭拍摄等服务。

此外,八宝山殡仪馆还开展了殡仪服务宣传“五进”系列活动,在3月31日下午走进石景山衙门口社区,就殡葬政策与常识、技能大师工作室、精品服务团队、治丧办理流程、便民服务举措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宣传普及,进一步增进社区居民对殡葬服务的认识和理解。


搭建开放式祭扫空间

为了让更多家庭体验绿色、人文的祭扫仪式,八宝山殡仪馆对祭扫模式进行了创新。在其公益主题共祭活动《念念声回响 余闻钟磬音》中,八宝山殡仪馆在老山骨灰堂的追思堂搭建了开放式的祭扫空间,免费提供水溶祭祀纸张。

据王静介绍,清明节期间,追思堂将于重点日的每个整点举办一场公益水溶祭祀仪式,家属以家庭为单位入场,共同慎终追远,体验水溶祭祀。

王静表示,八宝山殡仪馆于前些年推出水溶祭祀理念,实际上是一种移风易俗。八宝山殡仪馆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祭扫市民自觉摒弃焚香烧纸、燃放鞭炮等不文明习俗,传承孝亲敬老、慎终追远传统文化,通过鲜花祭奠、水溶祭祀、家庭追思等低碳环保方式寄托哀思。

不仅如此,在今年的共祭活动中,八宝山殡仪馆将水溶祭祀仪式做得更加饱满,通过温馨简约仪式牵引,在舒缓音乐中,礼仪人员诵读祭文、引导撰写家书、水溶祭祀、悬挂心愿卡等,传递思念与敬意。

在王静看来,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处于风清景明的节气中。因此,八宝山殡仪馆在今年的共祭活动中引入青绿色、黄色、白色、粉色等贴近春天的颜色,同时将心愿卡设计成燕子的外形,希望通过创新的布置和设计,让市民真切地体会到来自春天的温暖和力量。

参与共祭活动的丧亲家属王晓怡表示,以往殡葬仪式比较压抑,悲伤氛围更浓烈。相比之下,此次公祭活动更具人情味,既有悲伤情绪,又给参与者以心灵的慰藉,让参与者在悲伤之余,感受到生活的动力。“共祭活动让我用笔写出了自己无法表达的情感,看着纸张缓缓地溶在水中,我感觉哀思确实寄托到了逝者亲人身上。这种理性且文明的祭扫方式给我一种很好的体验。”

首次开展公益心理疗愈

不仅是提供开放式祭扫空间,八宝山殡仪馆还首次推出公益心理疗愈活动《菁菁清风起 春暖愈心安》,为前来祭扫的家属提供心理舒缓和情感支持。

在本次开放日活动中,八宝山殡仪馆在老山骨灰堂准备了心理疗愈室,通过香氛疗愈体验,营造舒缓、温馨的环境,疏导逝者家属的哀伤情绪。

在心理疗愈的过程中,疗愈师会通过“道谢、道歉、道爱、道别”四道人生习题的分享与讨论,帮助参与者释放内心的情感。

心理疗愈活动还组织参与者进行绘画、手工制作等。疗愈室提供颜料、画笔、纸张等绘画材料,让丧亲家属自由地进行绘画创作,帮助丧亲家属释放内心的压力和悲伤,同时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感状态。在设计心理锦囊环节,八宝山殡仪馆将赠送家属一个主题为安康的锦绣香囊,内含一张心理锦囊纸条,包含了实用的心理学知识、自我调适技巧、应对压力的方法、情绪管理策略等。

王静表示,手工制作不仅能为丧亲家属提供一个转移注意力的出口,使其暂时从悲伤的泥沼中抽离,更能在精心制作的每一步中,为心灵带来一丝慰藉。在办理丧葬手续和仪式的过程中,很多丧亲家属的哀伤没有宣泄出口,八宝山殡仪馆致力于向他们提供情感释放的桥梁或渠道。

“我们希望家属们能够通过心理疗愈,平复自己的心情,在表达追思的同时,也能有一个疗愈的机会,带着满满的希望和力量继续自己的生活。”王静说。

北京商报记者 方彬楠 牛清妍/文并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