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很热闹。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刚落下帷幕,紧接着又迎来一场汽车行业的重磅论坛。
3月29日,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如约而至,王传福、雷军、何小鹏、李想、李斌、尹同跃等多位知名车企掌舵者齐聚一堂,宁德时代、地平线、华为、阿里云等产业链上下游的负责人也悉数到场。
行业“新人”雷军首次参加百人会论坛便备受关注,多位嘉宾在发言时羡慕其流量之高和订单之火爆。演讲时,雷军谦虚地向车企前辈致敬,但也大方展示了小米汽车的硬核实力。
这场论坛是外界捕捉新能源汽车行业风向的最新窗口。这两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整车规模进一步跃升,去年销量渗透率达到40.9%,总量占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超60%。但光鲜成绩背后也有隐忧,行业内竞争加剧,一些弱势汽车品牌的生存空间快速收窄,新入局者快速出局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风起于青萍之末。论坛上,多位车企掌舵者和政策制定者所分享的最新思考,或许就是对未来行业发展轨迹的一次预演,这便值得引起相关方的密切关注。
王传福:智能化变革可能在2-3年内完成
在演讲中,王传福分享了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未来愿景。
“新能源车已经成为市场的主流。”王传福表示,去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达到了47%,月渗透率连续多个月超过50%。他预测,今年行业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技术创新将成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王传福称,智能化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中至关重要,且智能化的变革速度非常快,可能在2-3年内完成,“从功能手机到智能手机的转换就是一个例子。”
他认为,中国的电动化和智能化变革是全球性的机遇,将促进全球绿色汽车的转型和开放发展。王传福透露,去年比亚迪在海外多个国家和市场取得了显著成绩,首个乘用车基地已投产,推动了本地化品牌建设。未来,比亚迪将继续坚持开放创新,以更高层次的绿色技术和产品,推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携手全球合作伙伴,打造令人尊敬的世界级中国品牌。
雷军:全行业团结起来共建智能汽车生态
在向车主朋友、主管部门以及同行们表示感谢后,雷军展示了小米汽车的两份“成绩单”,一份是销量和交付成绩单,另一份是在国内外主要赛道的“霸榜”成绩单。
他感慨道,新能源汽车的时代也是国产品牌全面崛起的时代。这背后,是国产车企坚持技术为本,深耕底层技术,长期持续投入的结果。
“5年前,小米下决心在5年时间中投入1000亿元。”雷军坦言,过去5年小米大概投了1050亿元,预计今年研发投入将超过300亿元。他认为,只有海量的投入才能真正把技术做好,把产品做好。
雷军认为,智能电动汽车的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就是智能化。小米作为一个科技企业,把智能化做好是本分。最后,他还提到了汽车行业在生态共建上的思考:“欢迎大家共享资源,我们一起把智能汽车的生态建起来,让消费者享受到无与伦比的、各种各样的、比较完美的智能体验。”
何小鹏:飞行汽车有望达到汽车20%的商业规模
何小鹏演讲的重点是飞行汽车。他认为,小鹏汽车在接下来的十年有三条曲线。第一条曲线是把AI跟汽车叠加起来形成AI汽车。第二条曲线是从小鹏汽车如何从中国走向全球,他希望今年能进入到60个国家和区域。第三条曲线是汽车产业一定会衍生出具身智能产业的变化。
何小鹏预测,在未来的10到20年的时间,低空飞行市场的销售量会达到今天汽车规模的3%~5%。而飞行汽车的销售收入会达到汽车市场营收的20%,其市场总额预计达到2万亿美金。
“期待全行业的力量共同托举属于中国的天空之城。”何小鹏表示,目前,小鹏汽车正在广州建造全球首个流水线规模量产的飞行汽车工厂,该工厂有望实现1万台的年产能。此外,他还透露,企业目前正在推动飞行汽车的培训,截至今年年底,小鹏汇天有望拥有200家以上的飞行营地,2026年底这个数量有望超过500家。
余凯:智能驾驶在三年之内可以实现百分百“脱手”
有业内人士称,地平线是国内智驾领域的“最大公约数”。2024年,地平线在智驾芯片市场份额超30%,占有率位居国内第一。
论坛上,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表示,公司在智能驾驶的AI软件算法领域做了长期深耕,使得公司的架构设计能够支持最先进的算法,且更有效率、低功耗、部署更快,这也是公司领先传统的芯片厂商的主要原因。
“车企自研与否并不重要,核心是要达到目标,最快的跟上行业演进的速度。”余凯认为,就像手机厂商20%自研基带,80%由供应商提供基带一样,智驾系统到最终也将是20%的车企自研,80%的车企与合作伙伴合作。
他说,三年之内,智能驾驶可以实现100%脱手,五年之内实现100%脱眼,十年实现100%随心开,可以在车上睡觉。“因此,车企一定要把用户时间和数字消费抢到车上来,把车真正变成智能的空间与智能的终端,才是未来智能化战略的核心。”
苟坪:国务院国资委将坚定不移推动央企迎难而上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委员、副主任苟坪在论坛上表示,当前汽车产业正在加速变化和重塑,国务院国资委将坚定不移推动中央企业迎难而上,加力加速体制升级,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努力为汽车强国建设作出新贡献。
第一,着力创新引领,提升产业竞争力,夯实电动化根基,瞄准宽温域、高安全、长寿命电池,高效率、高转速高功率集成化电驱新型电子电气架构以及高压快充平台等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共性技术研发推动三电技术迭代升级,升级固态电池;
第二,着力优化布局,实现量质提升,稳步推进重组整合。对整车央企进行战略性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集中研发制造和市场等优势资源,加快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引领智能网联变革的世界一流汽车集团,推动企业内部专业化整合,提升资源配置效率,鼓励支持汽车央企与其他企业深化各种形式的合作;
第三,着力深化改革,推进模式创新,推动中央企业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利用数字技术实现全方位全链条改造,特别是要利用AI加颠覆研发范式、制造模式变革。
来源:《浙商》杂志 记者 胡淼